韓笑
【摘要】《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強調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模式,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感受京劇的文化魅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
【關鍵詞】音樂教學;京劇元素;鋼琴作品;傳承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4-123-01
一、將京劇元素融入鋼琴作品中的重要意義
1.豐富鋼琴音樂的表達方式
在鋼琴流傳至中國的一百多年間,鋼琴藝術在我國大眾生活中的滲透力逐漸增強,鋼琴音樂與我國民族文化的融合一直在不斷地創新和發展。京劇作為中國的國粹,以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存在,擁有獨特而又醇厚的韻味,被稱為中國的國粹。鋼琴演奏引入京劇元素,巧妙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對于京劇而言,被賦予了全新的美,對鋼琴而言,既是一種創新,又是一種豐富發展。這不僅是鋼琴藝術豐富、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融合外來音樂精髓、傳承我國傳統音樂精華的內在要求。故而,將京劇元素引入鋼琴演奏,可以在鋼琴演奏原有的藝術特色中,進一步豐富發展,繼而拓展鋼琴演奏的內涵與外延。
2.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當代中西方藝術交流的背景下,各種文化藝術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加上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和當今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步加快,我國的京劇藝術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能夠領略京劇藝術內涵的人越來越少。鋼琴藝術作為時下盛行的文化藝術種類,在其中融入京劇藝術元素可以突出京劇的影響力,而且教育是文化傳承和保護的重要途徑,京劇課堂能吸引學生在享受鋼琴藝術的同時還能感受到京劇的魅力,接受中華優秀傳統藝術的熏陶,有利于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提高人文教育。
3.有利于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
音樂課程標準中強調提出“音樂教育是以審美為核心的,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僅僅需要展開學生知識技能的培訓學習,更需要的是能夠輔助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等。教與育同等重要,教主要指教會學生彈琴的知識與技能層面,而育即是鋼琴的育人功能,即除彈琴之外還能培養學生什么樣的能力。
二、京劇元素在鋼琴作品中的賞析
京劇的音樂元素主要包含唱腔、伴奏、板式等元素。
唱腔是京劇音樂中的主體部分,京劇的唱腔除了西皮腔、二黃腔為主外,還有昆腔、吹腔、高拔子、四平調、南梆子、行弦等,非常豐富,不同的唱腔在演唱中具有不同的功能表現,有表現戲劇功能的唱段、有表現抒情功能的唱段、有以敘事功能為主的說唱曲調。
伴奏在京劇中由京劇特有的樂隊編制來進行,其根據不同的劇目、唱腔、角色等有不同的伴奏曲牌和音樂風格,京胡 、笛子、嗩吶等是主要的伴奏樂器。
板式是京劇結構和唱腔的基礎,是京劇音樂中的唱腔格式或伴奏的格式,通過不同的節奏、節拍、速度、力度等要素形成。板式的變化越豐富,京劇的表現的故事情節、人物性格就越跌宕起伏,極具戲劇張力。
1.引京劇唱腔于鋼琴作品中
60年代末,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殷承宗先生用鋼琴演奏當時流行的革命歌曲,并且將京劇中一些耳熟能詳的曲調旋律放在鋼琴上來演奏,這樣一來,鋼琴這件樂器便能夠“順理成章”的繼續進行演奏活動。在發現這一特點后,殷承宗又把歷來由民族器樂樂隊伴奏的京劇表演劇目進行改編移植到鋼琴上來,形成了一種“鋼琴伴唱京劇”的音樂風格,成功的改編出《鋼琴伴唱<紅燈記>》,并公開演出。鋼琴伴唱《紅燈記》創作所屬的時代決定了其“洋為中用”創作思維,即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和鋼琴技術服務于京劇的板式唱腔,殷承宗通過潛心鉆研京劇的特點,將兩門相隔甚遠的藝術糅合起來,演唱與伴奏的旋律寫作完全依托京劇《紅燈記》,在織體與和聲的使用上則借鑒西方的作曲的技法,效果上豐富了京劇唱腔的表現力,兩門藝術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
2.引京劇伴奏樂器于鋼琴演奏中
在《京劇瞬間》中,陳其鋼也運用到了這一方式來表現中國京劇音樂的特色。為了營造戲曲中“緊鑼密鼓”的氛圍,作曲家借鑒了“托卡塔”這一體裁,創新運用托卡塔模仿京劇中打擊樂的音響效果。 他將曲調中的主題以西方復調和聲創作手法相結合,它們以不同的速度步伐和節奏形態形成具有復調風格的音響形態,在該曲中常常在短短的一到兩個小節內要求以托卡塔的模式進行力度從弱到強的對比處理,用于表達樂曲的起伏波動,速度和力度的變化使全曲結構十分精密,同時對演奏速度的控制也是一種調整。
3.引京劇板式節奏于鋼琴作品中
張朝創作的鋼琴獨奏曲《皮黃》全曲共十段,運用京劇的板式變化,靈活地套用在樂曲結構的創作上,以鋼琴的語言描繪出一場場精彩的、情趣盎然的中國戲曲場景。作品除借鑒了傳統板式外,還揉入了京胡、彈撥和鑼鼓的表現特點并與西方作曲技法中“Toccata”的創作手法相結合,這是具有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特征以及傳統精神內涵的經典作品、代表著我國獨特的鋼琴音樂藝術風格。
儲望華創作的《即興曲》,主題就是根據京劇的傳統元素來取材,然后通過創作的技法進行一系列的加工和變奏,讓人一聽就能領略到濃郁的中國民族風味和細膩的情感表達。再如京劇“板式—變速”結構體的運用,通過衍展、變奏、擴大、收縮,結合板式、速度及節拍、節奏變化形成新的結構。
京劇元素特色的鋼琴作品,兼容京劇與鋼琴的雙重特性,結合西方作曲技法與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是優秀的中西合璧藝術之結晶,隱含著深厚文化內涵與民族意趣,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打造富有本民族文化色彩的教學空間,盡可能增加對京劇元素特點鋼琴曲目的引入,并對曲目的相關背景知識深入了解,建立系統的中國鋼琴作品訓練體系和構建理解中國鋼琴作品風格的思維語境,使學生能夠從文化背景的角度對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與中國鋼琴作品產生全新的認識與理解。
【參考文獻】
[1]王海燕.中國鋼琴音樂文化視野下的晉中民歌——晉中民歌鋼琴作品解析[J].當代音樂,2018(11):66-70.
[2]韓莎,京劇與鋼琴的碰撞——鋼琴伴唱《紅燈記》的藝術價值與發展現狀[J].中國農村教育,2019.
[3]焦以涵,儲望華鋼琴作品中戲曲元素與演奏技巧分析[J].四川戲劇,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