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育珍 張麗露
【摘要】 ?一直以來,農村中學的作文教學存在著一些“怪”現象:教師大談寫作技巧,學生樂于胡編亂造。本文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分析了當前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及成因,并針對這一現狀提出了一些有效性策略:一方面,教師應創新教法,變技巧教學為體驗引導,讓學生走出條條框框的限制,我手寫我心;另一方面,學生應更新觀念,變盲目編造為真實體驗,真正做到我寫表我意,以期能提高農村中學生的作文水平,走出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誤區。
【關鍵詞】 ?農村中學 作文教學現狀 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21-197-01
0
一、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現狀及成因
1.教師教學重技巧,輕內容
經過縣級課題的《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現狀問卷調查報告》表明,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及升學壓力的影響,當前,不少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教學視野狹小,認為在農村沒有豐富的寫作題材,依靠現有的條件,在作文方面,難于讓學生在考場上脫穎而出。
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往往片面追求“作文速成法”,只強調學生寫作時,應如何結合題意“審題、立意、構思”,大談考場作文應該“懸念式”開頭,“展望式”結尾等技巧,才能得高分,甚至要求學生最好在考前多背誦幾篇范文,然后按照現成的套路,結合考試作文題目的要求,寫上幾句優美的句子,最好能多采用一些修辭手法,即可得到不錯的分數。
但是,推行素質教育越來越成熟的今天,這些所謂考場作文的“不二法門”也漸漸失效了。事實上,只有“技巧”,沒有“內容”的文章,不僅使寫作失去了表達與交流的本質意義,也完全違背了寫作規律,也偏離作文指導思想的正確方向,從長遠看,也不利農村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2.學生寫作重編造,輕寫實
在農村中學,很多學生的活動范圍幾乎就在校園內,所見的人不是同學,就是老師。雖然現在移動網絡方便,但是,不少學校都推行禁止智能手機進校園,且不說這項規定的利弊,不可否認的是,與城市學生對比,農村的學生更難以接觸外界的新鮮事物,再者,農村中學的圖書館藏書有限,也難于滿足學生對日新月異新事物的追求,久而久之,農村學生的知識儲備量變小,在寫作中,不可避免為追求獲得高分,大量編造內容虛假但情節感人的文段:什么父母離異,生活貧困呀,什么父母車禍,成了孤兒呀等等,希望能打動評卷老師,多博一點同情分,但是,這種一看就知虛假的編造不僅難于打動人,而且會讓評卷老師厭惡萬分,當然,也就難獲得高分了。
二、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針對以上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及成因,我們能否找到一些有效性的策略,該怎樣才能走出當前農村中學作文教學誤區呢?作為農村中學的教師,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教師應創新教法,變技巧教學為體驗引導
在作文教學中,雖然必要的寫作理論知識,還是需要教師進行專業的指導,但不能把眼光只放在應付考場作文,只想讓學生獲得作文高分,而應當讓學生真正學會寫作,喜歡寫作。只要學生對寫作真正產生了興趣,何愁考場作文得不了高分呢?
好文章從生活來,好文章離不開真情實感。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們更應當善于將作文生活化,盡量讓學生的作文訓練貼近生活,引導學生積極觀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思考、想像能力。
例如,以廣東高考作文題為《與你為鄰》為例,這個題目為考生提供了較為廣闊的思維空間,使之充分發揮才智和寫作水平。作為農村的考生來說,不一定要大談國家如何擇鄰,世界才怎樣的和諧,這些“高大上”的辯證觀點,往往不適合農村考生寫作,我們農村的世界雖是簡樸的,但只要留心觀察,同樣能發現農村有別于城市的獨具魅力。
作為農村教師,完全可以引導農村的學生立足于農村,描寫自己熟悉的農村生活,相信依然可以得到高分:我們的“鄰”舉不勝舉,如:秧苗青青的春天田野,明澈清涼的夏天溪流,香飄萬里的金秋碩果……可見,農村的生活并不單調,雖然這個命題作文的題目是相同的,但是每個考生“鄰”卻是千差萬別。只要注意引導學生體驗農村環境的美,挖掘農村獨特的韻味,那么,我們考生文章更能抒發真情實感,表現出個性色彩,反映出考生的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審美判斷。
2.學生應更新觀念,變盲目編造為真實體驗
人常說,文章要源于生活,更要高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并不意味著可以隨意編造,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面貌也在迅猛發展,但是,也給農村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作為農村的學生,更應留心周圍的事物,細致去觀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體驗,思辨思維才能不斷得以提升,這樣,寫作的素材才能不斷地得以充實,寫出的文章才能多角度,多形式去描述事物,揭露生活的本質。
再如前面所說的命題作文《與你為鄰》,作為農村生活的學生來說,只要多關注農村變化,并進行細致觀察,從細微處去發現問題,去收集素材,一定會寫出更為精彩的文章。
例如,近幾年來,隨著稀土礦產品價格的持續攀升,在五華縣的個別地方,一些非法采礦者受利益驅使,開始毀林挖“土”,挖得黃土遍野,慘不忍睹,雖然政府的相關部門多次制止,但非法占用林地開采稀土的行為依然愈演愈烈,對于這樣的“惡鄰”,我們不僅要制止他們的惡行,更要主動拿起法律的武器與之作斗爭。
這些素材根本無須編造,只需留心觀察,稍加分析引用到文章中,必然提升了文章的檔次,甚至也能進行了一次該如何“擇鄰”或“友鄰”的思想教育。只有通過細致觀察寫出作文才能寫得具體,寫得形象,寫得有思想。
盡管在農村中學作文教學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我們應該尊重農村中學學生作文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大膽創新教法,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相信,一定能讓農村中學生的作文寫出新意、寫出特色,才能走出中高考作文的困境。
[ 參 ?考 ?文 ?獻 ]
[1]葉子敬.農村中學如何開展有效的作文教學[J].速讀,2019,(8).
[2]張善平.淺談農村中學作文教學[J].讀與寫,2013(6).
[3]李啟榮.淺談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語文課內外,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