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緒穎
摘 要:人才培養是高校工作的核心任務,但當前傳統意義上的線下教學人才培養方式已不能滿足信息化時代的人才培養需求。因此,從分析教學型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思路轉型出發,闡釋了防疫時期教學型高校應對在線教學的過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學管理方法和措施,并探討了在線教學人才培養工作思路轉型升級的策略。
關鍵詞:在線教學;人才培養工作思路;教學管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9.2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0-0104-02
引言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也改變了教育的格局。自教育部宣布為對抗疫情而“停課不停學”之后,在線教學幾乎是一夜之間從原來的學校教學輔助性角色成為替代性角色,全國高校廣大師生為應對危機展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學活動。而以教學為主的高校如何及時調整傳統培養模式向在線教學轉型就成為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命題。對此,筆者以所在學校為案例,分析、研究了教學型高校如何采取應對措施,運用信息技術實施“互聯網+教育”的工作思路和管理策略,以及抓住變革的契機,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提高在線教學質量,探索優化人才培養的新思路。
一、以實施方案為落腳點,保證在線教學人才培養順利展開
按照教育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工作要求,學校第一時間向全院師生發出了“關于延期開學不停學 積極開展在線教學和在線學習的倡議”,隨后出臺了《2019—2020 學年春季學期“開學延期教學不停”教學實施方案》,對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進行統籌協調管理,對師生關注的具體操作問題逐一落實,廣泛組織教師參加各類平臺的操作培訓,積極開展課前測試,形成了上下聯動的在線教學運行體系。
在線上教學資源方面,可獲取省內各高校已建成的1 036門在線開放課程和各平臺提供的約1.5萬門免費課程資源,以及教育部推薦的2.4萬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和203個全國職業教育資源庫課程資源,除實踐類課程比較稀缺外,線上教學資源基本能夠滿足需要。經過精心的前期準備和網課試運行測試,在線教學于3月2日進入正式開課階段。本學期教學計劃開設課程總數為402門,線上教學開出課程394門,開課率達98%;線上教學師資培訓340人,參培教師占任課教師比例為100%。首日累計開課159門,參與學生23 163人次,學生出勤率達100%。從首日運行效果來看,線上教學運行平穩,授課教師精神飽滿,學生積極熱情,師生互動良好,教學過程順暢,除偶有卡頓現象外,整體教學效果較好,達到了線上教學的目標。
二、以明確教學要求為抓手,穩步升級在線教學人才培養內容
學校對在線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優勢,以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教與學改革創新推進學習方式變革。對此,學校要求所有2020年春季學期任課教師均須確定網絡教學或教學指導方式,提出課程教學要求和學習安排,提供學習建議、閱讀要求、學習材料,并提前準備網絡教學材料。待疫情解除學生返校后,可分批轉換為正常教學方式,確保完成教學任務,教學質量標準不降低、畢業就業時間不推后。經過多番研討和溝通協調,最終采用了兩種主要的在線教學方式。一是慕課授課。教師利用省優質課程共享學習中心、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智慧樹、超星等慕課平臺上現有的慕課資源授課。學生按教師要求學習、完成作業。二是直播授課。教師按照課表時間直播講課,學生在線實時觀看學習并互動答題。除兩種教學方式外,授課教師還結合QQ群、微信群、釘釘等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學習指導,廣泛開展教學互動。
經過一個多月的摸索,教師們提煉出了網絡授課準備工作的一套標準流程,即選取與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契合度最高的網絡資源,結合慕課視頻與教學大綱調整教學計劃,按照教學計劃進行網絡授課教學設計和選擇合適的直播平臺。還總結出了各平臺的優缺點,比如,釘釘直播的弊端是老師處于被動狀態、智慧樹平臺雖然能做到功能一體化但易受網絡影響、雨課堂直播功能只有會員才能實現直播功能、騰訊課堂的弊端是師生互動受限、無法做學情統計數據等等。這些寶貴經驗迅速提升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技能,為實施課堂革命、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以周密組織為前提,有序推進在線教學人才培養各項措施
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學單位制訂了周密的工作方案,在發出“停課不停學倡議”后第一時間成立了在線教學工作組,建立“學院—系部—課程組”三級教學組織體系,完善在線教學工作方案,逐級逐層落實各項措施。教學管理部門陸續發布了“春季學期錯峰返校教學工作預案”、“組織教師參加線上開放課程在線授課培訓的通知”、“在線教學快速操作指南”、“疫情防控期間教學工作方案”、“網絡教學安排表”、“網絡教學測試工作的通知”,以及“教育教學師生最關心的20個問題”等十余項文件和通知,全方位立體化統籌在線教學管理,并為師生答疑解惑。還多次組織平臺教學培訓,強化師生對平臺的操作熟練度,聯合各平臺建立技術服務群,提供技術保障,完善了在線教學的保障體系。
在線教學正式開始后,教學管理部門除安排課程外,還通過抽查、問卷、微信群等方式對各類問題進行匯總及對策研究,通過教學情況反饋,對使用率較高的平臺有針對性地推薦學習材料和常見問題解決方案。還組織教學督導在線聽課和教學單位線上教研活動,撰寫線上教學周簡報等工作,為提高在線教學質量提供參考依據。繼續組織教師參加智慧樹、超星學習通、釘釘直播、zoom視頻會議、愛課程等平臺的線上培訓,并向各教學單位廣泛征集優秀案例,將好的在線教學經驗及時分享給全校教師,進一步提升在線教學質量。
四、以提高教學實效性為目標,實現在線教學人才培養轉型升級
目前,防疫時期的線上教學已經取得了第一階段勝利,接下來我們則需要抓住機遇、轉變理念,深入研究和實踐,進一步細化在線教學人才培養工作思路和教學質量監控,以提高教學實效性為目標,改進工作方向,運用恰當的管理策略實施“課堂革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力推動在線教學再上新臺階。
(一)不斷改善在線教學信息化教學環境
高校信息化教學的軟硬件環境,是制約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資源豐富的數字化校園、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機制、信息化教學平臺與軟件是高校在線教學的物質基礎和實施保障[1]。因此,需要不斷加大經費投入以改善學校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數字校園和數字化教學平臺,建設智慧教室、實驗室云桌面系統,以及引進優質在線課程資源等,實現高校信息化教學環境持續升級。
(二)不斷改進在線教學管理機制
當前,在線教學雖然迅速普及,但是其管理體制卻未達到相應的高度,還或多或少存在與傳統教學管理模式整合困難等問題。因此,高校需要對在線教學管理開展深入研究和實踐,建設規范的信息化教學管理制度,合理配備信息化教學的服務設施和專業人才[1],不斷改進在線教學管理機制。
(三)不斷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激勵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學動力,不斷強化信息技術,主動適應“互聯網+教學”的大趨勢,自覺掌握信息化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提高在線教學能力。二是幫助教師掌握必要的在線教學資源和工具,讓教師知道常用的在線教學支持工具有哪些、獲取工具的途徑是什么,告訴教師這些工具的功能適用于什么教學環節,即工具操作指南[2]。
(四)不斷完善在線教學質量監控
線上教學達到“標準不降、質量不減”不是易事,只有充分發揮教學質量監控的作用才能得以實現。因此,高校需要不斷完善在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教學質量監控及評估中心要及時跟蹤、反饋線上教學質量情況,加強網絡教學評課監控,定期搜集整理各教學組織實施情況和意見建議等相關信息,才能保證在線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結語
在線教學在疫情期間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得到了普及。這種普及一方面是技術層面的,即幾乎所有學校都采取在線教學應對突發事件,老師們也都掌握了在線教學的技能;一方面是理念層面的,即隨著在線教學的持續推進,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都適應了在線教學的理念和方式[3]。正如教育部吳巖司長在高等學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上線儀式暨“愛課程”國際平臺發布會上的講話中提到的,我們已不可能退回到沒有在線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因為融合了“互聯網+智能+技術”的在線教學已經成為教學的“新常態”,也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在教與學方面的重要發展方向。未來,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的在線教學將長期共存并深度融合,這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思路和教學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學型高校應抓住機遇,深入研究信息技術與教學管理有機結合的方法,改革教學管理模式,改進人才培養工作思路,實現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雙線”融合,催生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新的教育形態和新的人才培養范式。
參考文獻:
[1] ?盧倩倩.“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5(20):237.
[2] ?黑龍江省教育廳.疫情期間的在線教育,教師該如何做才能游刃有余[Z].2020-04-28.
[3] ?陳先哲.復學后在線教學仍須“在線升級”[N].中國教育報,2020-04-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