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皎
【摘? 要】新冠肺炎來襲,網課形式的在線教學全面出擊,如何開闊教學思路,利用好豐富的網絡技術與資源提高線上教學的效果,是亟待探究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從中職計算機課程入手,探索研究在線教學設計相關課題。
【關鍵詞】在線教學;中職計算機;教學設計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國呼吁“停課不停學”,如何開展線上教學成為時下教育教學的主要手段與方向。網絡技術的蓬勃發展,無線WIFI、4G網絡以及云平臺等技術在教育教學平臺環境構建方面的全面運用,使得網絡在線教學走入了現實,騰訊課堂、學習通、微信、QQ等各種平臺以及通訊工具成為了抗擊疫情背景下豐富的網課教育方式。融合互聯網精神的學習理念,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客觀因素影響下,得到了全面地實踐與發展,線上教學發展已久,從以往的輔助到時下的主體,即使疫情退去,線上教學依然是未來教育教學一個不可或缺的發展方向。
本人作為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師,基于計算機公共課《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內容,結合時下疫情背景下“停課不停學”的網課推行實際,對中職計算機在線教學設計的開展與運用展開了一些實踐研究。
一、中職院校線上教學可行性分析
(一)中職院校學生計算機水平現狀
隨著計算機網絡以及手機移動平臺的飛速發展,傳統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學知識的唯一來源,網絡學習同樣成為了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但學生個體以及家庭經濟條件等差異,使得中職學生自身計算機基礎水平存在差距。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兼顧每個學生的個體學習需求,相比較傳統教育教學,其實網絡學習即使個體存在差距也相對容易實現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接受滿足個人需求的網絡學習,相比較傳統網絡學習更容易實現教學的“一對一”,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化的發展。
(二)中職院校學生軟硬件資源現狀
針對授課班級機電1901進行調查統計,班內學生大部分都有一部手機,所有家長擁有一部以上通訊工具,80%的學生家庭中擁有電腦。100%的學生都能夠簡單使用微信和QQ。小區都覆蓋有無線WIFI或者4G網絡。這樣就為我們線上教學提供了軟硬件支持。
(三)中職院校學生網絡學習能力現狀
由于家庭環境以及個人喜好因素,中職學生對于ICT(恰當運用數字化技術、通信工具和網絡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能力差別很大。為了消弭中職院校學生ICT能力差異的現狀,就必須針對ICT能力低的學生進行強化培訓,提高ICT能力低的這部分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能力,盡量使得所有學生擁有相同的網絡學習環境,使得網絡學習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
綜上所述結合分析,可以得出中職學生有條件有能力進行線上學習的結論。
二、基于“互聯網+”時代,在線教學翻轉課堂
面對突然爆發疫情,倒退十年,可能無法實現網絡課堂暫代開學,但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在線教學翻轉傳統教學課堂不只是宣之于口的理論,通過豐富的互聯網手段,網課成為了當下疫情居家學習的現實。提供學習資源以及任務書,引導學生進行網絡自主學習,由“先教后學”變為“先學后教”,進而促使學生從被動課堂教學邁入網課相配合的主動學習。
在教學設計之前,首先利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全面、深入了解學生計算機知識掌握情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課程的學習態度,ICT的能力、對線上學習的認知程度等,進而做好網課的設計。網課之前,通過QQ或者微信等通信工具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提前學習相關知識,學生帶著問題上課,教師針對性教學,教師成為學習的引導者。
(一)選擇合適的網課在線教學平臺
在線平臺應當滿足以下要求:一是平臺承載力強。在線平臺服務器的系統能力要強,大數據量訪問時盡量不要出現卡頓;二是可移動化。能夠同時通過手機、計算機等設備實現在線教學,以適應在線教學的需要;三是平臺智能化。能夠實現在線課程建設,能夠兼容各種資源,能夠進行測試以及數據分析等等。經過學生問卷以及平臺測試,筆者選擇以學習通平臺為主,QQ、微信等通訊工具為輔進行在線教學。
(二)合理的網課教學設計
基于我校中職學生學習現狀,結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特點,本次網課教學采用“講練”結合模式,“講”是知識講解,“練”為配套練習。由“講”到“練”,再從“練”的結果反饋于“講”,形成教學循環。
1.構建網課學習資源
一是“講”的教學資源。微課資源:微課短小精悍,一般講解一兩個知識點,學習目標明確,目的性強。它可用于課前預習、課中輔助以及課后復習鞏固;視頻教程:《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普及的公共課,很多學習網站上有相關視頻教程,可以引導學生自主獲得,從而促進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深度學習;演示文稿:筆者將學習任務書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操作方法,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利用演示文稿中的交互功能,整合信息,呈現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來幫助學生更清晰的理解概念和歸納操作疑難點。
二是“練”的教學資源。在互聯網網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處于空間分離狀態,教師需要通過某些測驗了解教學情況,測試不僅是了解情況更是促使網課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所以類似題庫這樣教學資源的建立是重要且花功夫的過程。以“計算機硬件系統”為例,這部分知識理論性較強,因此學生的作業以填空題,簡答題為主,測試以選擇題為主。
2.進行網課的引導性教學
每次課的學習任務書,提供學習思路,由淺入深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學習任務。以觀看微課《計算機硬件的組成》為例,學生完成知識的自我學習,并進行簡單課前測試,5-10個選擇題或者判斷題,在測試之后,學習通等在線教學平臺即時生成學生的學習數據。全班27位同學,25位同學的自學任務完成,班級自學任務完成量達到92%;通過課前測試數據分析,可以發現計算機系統組成五大部分,CPU組成等知識點可以一次性通過,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存儲器的辨別還存在共性問題或者個性問題。根據在線教學平臺反饋情況,教師了解學生實際狀況,對疑難點“如何判斷哪些硬件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存儲器?”利用學習通的直播功能進行系統分析,學習接受能力低的同學可以通過直播回放功能,多次觀看。通過課堂作業檢測學生學的情況和教師教的效果,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進行分組,不同組別的學生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與任務,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層層遞進,直至完全掌握相關知識。經過一個階段之后,進行階段性的考試,以了解一個階段來的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調整教學的安排與教學進度。
3.多平臺展示學習成果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一般以任務形式進行知識點學習,以項目形式進行知識點融合,完成一個任務或者一個項目,學生就可以形成作品。學生可以以視頻、圖片等為主要形式進行學習成果的在線展示,也可以分享到微信群、QQ群、微博、抖音等平臺上。
4.進行多元化的評價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的在線教學過程中,筆者大致構建了以下六個維度的學習評價。一學習通等在線教學平臺生成的學習數據評價;二是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完成任務,觀看自己的作品,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就是自我評價的過程;三是同學之間的互評,學生通過觀看其他同學的作品,發現同學的長處,補足自己的不足,就是一個共同進步的過程;四是教師的評價,教師的評價是一種指導,是一種系統的引導性的評價。五是家長的評價,針對線上教學,監督力度不夠,學生缺乏自制力的情況,可以鼓勵家長參與到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來,家長為孩子的在線學習提供軟硬件支持,督促學生參與在線學習,分享孩子的學習成果。很多家長都樂于參與到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孩子的每一分成果都是他們的驕傲。這比大多數心理建設都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六是其他人的評價,鼓勵學生在朋友圈,微信群,QQ群,抖音等平臺展示學習成果的小視頻,獲得來自他人的贊嘆。通過這些評價方式,學生在線學習效果和學習積極性,自覺性會大大提高。
三、結束語
當前疫情下,通過網課形式的中職計算機在線教學實踐發現,相對于傳統課堂教學,在線教學有利有弊,但它無疑是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一種促進與鍛煉,可以說在未來教育中,在線教學與傳統教學互補是一種必然趨勢。
(江蘇省陶都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無錫 21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