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永鵬 楊萬仁

【摘要】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以灌輸式方法進行課堂教學,不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教學效率低下。在新課程改革教學標準的引領下,教育人員逐漸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融合創新的教學信念進行合理的創新,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通過設計貼合現實的情境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討論,進而充分挖掘出學生潛在的學習探索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數學? 新課程改革? 人教版? 創設情境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8-0077-02
引言
在新時代的教育模式下,人們更加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高中數學要求更多的是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教師應該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更多發展能力的機會。問題情境創設的特點是靈活利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創設相關情境,從根本上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情境教學的優勢是從整體上進行完善,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發言、參與問題討論從而能夠針對實際情況總結學生自身的看法與見解。
一、創設問題情境的相關內容
1.情境問題的概述
數學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也被稱為自然科學的皇冠。學好數學,打下良好的自然科學基礎,對即將步入大學、步入社會的高中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作為授業解惑的媒介,重點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素養、培養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在上課時,不僅是單純的講課,還需要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包含有教學重點、技能培養、價值觀養成以及情感態度等,這些教學任務要求的不僅是教師單方面的提問,提問只是基礎,如何緊緊地圍繞教學目標創設相關問題的情境才是重點內容。問題創設不僅是問題的提出,更應該是圍繞實際內容而設置的問題,由淺入深。
2.創設問題情境對高中數學課堂的必要性
由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加上數學概念、定理相對較多,與其它學科相比較為枯燥,致使學生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因此,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產生數學興趣、養成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是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方面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情境問題創設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學習理念,恰當地引入形象生動的情境和教學案例,能促使學生享受數學學習過程,培養學生數學興趣,在樂中學,在學中樂。創設積極愉悅的課堂氛圍對于學生與教師都相當重要,這不僅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與抵觸感,還可以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而不是單方面對學生進行知識輸出。
二、問題情境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以新課程改革為基礎構建合理的問題情境
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問題情境創設應該緊緊圍繞這一理念展開,引導學生一步步進入課堂學習的重點內容,自主探索學習,掌握數學邏輯思維方法,使學生這一學習的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恰當的問題情境中獲取理性知識,將理性化為感性,用身心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該結合具體教學目標和課時內容。
文化傳播與時俱進,培養新時代的數學人才刻不容緩。情境問題教學方法尊重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學生數學綜合素養培養,注重提高數學的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注重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動手、動腦能力。問題情境教學方法更能夠培養逆向思維能力以及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思考知識,相信科學知識的力量,通過主動探索所獲得的知識,使知識逐漸深化,從而做到舉一反三。
2.結合生活現象創設數學問題情境
理論聯系實際,實踐出真理。在數學教學中也有借鑒之道,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創設問題情境,把數學知識和數學現象及情境相融合,進而提升情境的整體效果,幫助學生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活學活用,實現全方面教學。最主要的是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到教學內容當中,相比于教師一本正經的講解,和諧活潑的課堂氛圍以及引人入勝的課堂內容更能帶動學生的興趣與思維活躍。
比如,教師在教授數列知識時,以“等比數列前n項和”為例,為學生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某使節為國王解決了一個難題,國王為了獎賞這個使節,便讓他提出想要什么?碰巧國王在下圍棋,便說只要糧食:第一個格放一粒大米,第二個格放兩粒,第三個格放四粒,第四個格放八粒,以此類推擺直到這個棋盤滿格就行,國王不以為意,便應允了。沒想到最后竟差一點搬空整個糧庫,最后的結果與國王認知的“小意思”大相徑庭。通過故事能夠引發相應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將枯燥的數學公式轉化為有趣的故事形式,便于加深理解與記憶。
再比如,教師在教授拋物線知識時,可以提供拋物線應用聯系實際的視頻進行講解,以導彈攔截為例。某天一衛星檢測到一枚a導彈正朝著A地發射,我軍發現后秉持世界和平的理念發射b導彈對a進行攔截,導彈發射后受重力的影響它的運動軌跡是拋物線,因此要擊中攔截目標,精確測量拋物線的焦點、準線、定點的位置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繪制畫圖,結合圖像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拋物線的知識點。通過人文科學普及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在實際應用中發現數學,在數學中培養興趣,從而達到全面發展。
3.基于循序漸進的邏輯創設數學問題情境
充分尊重新課改教學理念,使課堂脫離傳統的乏味與枯燥,顯現青春與活力,使學生樂在其中,充分享受數學學習的過程。設置問題要循序漸進,開始的問題應該便于理解與思考,慢慢地提高問題的邏輯思維考察力,引導學生激發更深層次的思考。充分理解數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將數學知識結合實際內容輸出,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與動手能力。
比如:在講授“變化率與導數”中導數的幾何意義時,基于循序漸進為基礎,構建層次化教學情境中,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了解評價變化率與割線之間的關系,對曲線的切線的概率能夠有一定認知,進而利用情境問題,導入函數切線的概念,切線的斜率,導數的幾何意義等,利用問題情境貫穿始終,基于探索興趣出發,剔除枯燥轉為興趣,拓展學生數學思維、邏輯推理、數學建模,強化學生數學思想,提高其核心素養加快形成,幫助學生內化知識。
4.以小組合作開創問題情境,誘發學習動機
在高中階段數學教學而言,其教學內容較比初中數學的難度提高不止一個度,對于升入高中不久的學生而言,數學教學內容過于抽象,較比初中數學嚴謹性更為細密,內化知識存在很大的困難。此外,學生由于理解能力、思維能力的不同,在吸收數學知識中形成差異,這種差異也導致數學教師構建問題情境時出現困境。如針對數學能力較為良好的學生構建,會讓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理解存在抽象,無法深度內化教學知識;如針對數學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構建,會讓能力較為良好的學生認為高中數學過于簡單,進而出現自大,膨脹的不良心理因素,不利于開展后續的教學活動。基于此,數學教師應在構建問題情境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將學生合理、公平地分組,并采取辯論、議論等方式,引導小組在討論與探究中碰撞出思維火花,數學能力較為良好的學生可以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幫助能力較弱的學生樹立思路,加強其數學思維發展,強化邏輯推理能力,進而縮短學生之間的差異,實現問題情境最大價值。
比如:以“等比數列前n項和”為例,提問:“有一位窮人,因為生活條件較為艱苦,他找到了富人朋友借錢,在窮人心中,他原以為富人朋友不愿意借錢給他,但是富人朋友一口氣就答應了下來,并提出了有關條件。在30天中,富人第一天借給窮人1萬元,第二天借給窮人2萬元,以后每天借給窮人的錢,都比上一天多出1萬元;但借錢的第一天,窮人還給富人1分錢,第二天還給富人2分錢,以后每天還的錢,都是上一天的2倍,30天以后互不相欠,在窮人聽后,認為比較劃算,但仔細想來,富人朋友是出了名的吝嗇,又害怕上當,所以在考慮借錢還是不借錢。”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究,對于思維能力較薄弱的學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而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通過不斷討論、探索、反思,進而得出正確答案,其過程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并在討論的過程中,加強學生數學知識理解,個人無法理解的知識點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討論,如小組合作討論無法解決的問題,通過教材查詢、提問教師等方式獲取結果,進而將問題有效議透,其產生的化學反應要比教師所預期好得多,教師進而在此基礎上,通過小組議論的結果開展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討論。小組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根據直覺認為窮人可以向富人借錢,而通過探索得出:
答案:窮人不能向富人借錢。
這種小組合作的討論方式,不僅加強了學生知識內化,也提高了其思維能力,實現情境問題最大價值,推動其核心素養不斷形成。
5.構建開放性、發散性較強的問題情境
開放性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層次感,較為容易入手,發散性強,解決方案廣泛,拓展學生思維與創造的空間很大。因此,教師要注重情境問題的開放性、發散性,促使學生思維得到一定拓展,提高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加強學生思維轉化,推動其核心素養加快形成。
比如:在一次探究性學習中,筆者提出:將一張一元的人民幣兌換成零錢。這種問題不僅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也存在諸多解決辦法。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出現了多元化的答案。有的湊出一些答案,有的用一些硬幣進行組合,還有的利用實物進行操作,還有較為優秀的同學列出不等式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就得到了很好的拓展,逐步學會了利用元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加強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數學知識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積極探索數學領域的興趣,實現勇于探索、創新的良好意識,不僅實現了問題情境的最大價值,也為學生日后生活解決問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合理科學的情境問題創設能夠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現階段探究性學習越發適應學生學習的要求,備受矚目,問題情境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模式,注重對課堂優化改革,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靈活運用生活、知識內容進行問題情境創設,將枯燥的紙面文字轉化為動手、動腦、生活化問題,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與實踐探索能力,實現學生全方面發展是推廣使用問題情境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楊帆.高中數學課堂生成性教學之我見[J].中學數學,2020(07):6-7.
[2]陳先英.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談課堂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中學數學,2020(07):52-53+56.
[3]熊海男. “三會”視域下高中生數學課堂情境參與度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9.
[4]陳冠峰.數學核心素養視角下“情境-問題”課堂教學評價研究——以《定積分概念》為例[J].福建中學數學,2018(0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