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捷 徐常蘭
摘 要: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大學英語線上和線下教學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得到了高校師生的認可。文章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內涵、驅動環節的真實交際場景構建、“促成”環節的教師角色轉化、“評價”環節的師生合作評價四方面,對POA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教師角色進行探討。
關鍵詞: 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POA視角;教師角色;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9-0014-02
隨著5G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教學領域的慕課廣泛應用,大學英語線上和線下教學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得到了高校師生的認可。下面,本文對POA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教師角色進行探討。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教學模式是中外教育教學領域專家和學者,以特定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理論為指導研發而成的較為成熟的教學活動開展模式和教學具體操作樣板,該模式所反映的不單單是提出者的教育理論支撐體系和思想發展成果,也反映學習體驗者的具體學習成效。因此,教學模式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存在,是模式構建者、模式體驗者以及與其相適應的教學手段等諸多元素的有機整合。
初心為本,創新為道。步入新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碩果累累。站在新的起點上,高校英語人才培養也面臨著眾多挑戰和困惑。機遇在變化,不變的是學生潛能的發掘,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以及如何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混合式教學模式優于其他模式的特點在于將傳統教學的優勢和線上教學的獨特性融合在一起,有助于發揮教師引導、啟發和監控整個教學過程。與此同時,學生也會從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轉化為學習的積極體驗者,最大限度地參與其中并使自身的創造性得到充分施展。就實質而言,混合式教學模式不是集中模式簡單和機械的拼湊,也不是否定傳統教學和純粹依靠線上教學。事實上,這種教學模式是各種教學策略的深層次相互交融,是相互結合與補充,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能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同其他制度改革一樣,大學英語授課過程中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遇到的最大阻礙是教師思維方式的固化。如一些教師沒有領悟該教學模式的精髓,直接簡單拼湊,將課本中的內容簡單地劃分為教師課上授課和學生課下自學兩個方面,這樣會制約二者優勢的各自發揮,由不走腦筋的混合變為教學過程的混亂?;旌鲜浇虒W模式相對于傳統教學的變化在于其內在教學理念的轉變,而不單單是外在的學習環境的改變、學習體驗者學習行為的改變以及教學方式的改變,無論哪種教學模式總繞不開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兩大要素:教師和學生。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時代的產物,在整個教改進程中會出現諸如教學目標定位、教學環境的設置以及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等諸多方面的問題。產生問題是改革道路上的必然,教學手段先進了,教學理念層出不窮,但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教師,其角色卻沒有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而與時俱進。因此,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不僅僅是簡單的結合,更是深度的融合,POA即產出導向法的應運而生,則充分體現了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內涵式發展。
二、“驅動”環節的真實交際場景構建
產出導向法要求教師在課程“驅動”環節交際情景內容的選擇上要做到用心,內容上既要符合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又要做到足夠吸引學生的興趣。產出導向法具有交際場景開展的獨特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會充分考慮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并做到循序漸進,設計科學的教學步驟,以實現有效驅動,讓學生有一個逐步接受的過渡過程。這樣,才是注重全人教育,關注真實交際。在驅動環節,教師要確保交際場景的生活化和實踐性特點,讓學生在完成交際任務的過程中既體現相互合作,又能夠靈活地掌握和運用場景中展現的知識點,并闡明本次教學活動具體的目標和需要完成的任務。在傳統教學中,課堂生態主體與課堂環境處于失衡狀態,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要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出發點,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整合,對材料的選擇要依據教學活動目標和產出任務以及學生自身情況進行開拓性與實效性的轉變。真實的交際場景的創設能夠促進學生獲得更多的語言操練和運用機會,達到在體驗中學的學習目的。
因此,為了在驅動環節給學生創造真實的交際場景,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理解和內容的充分發掘,然后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出合理的安排。例如,在英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閱讀教學分為四個步驟:略讀掌握文章大意,細讀理解文章重點,再讀完成“文章理解”練習,最后讀有所思、讀有所想。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更要關注和聚焦于所讀文章的關鍵信息,并進行整合,從而為完成任務做好準備。這樣的教學流程打破了傳統的input和output分離的模式,實現了選擇性的學習,以輸入促成產出。總之,傳統課堂教師的優勢是不可替代的,大學英語教師必須是線上和線下教學模式的“媒介”,創造性地將二者融為一體,發揮各自的優勢。
三、“促成”環節的教師角色轉化
“促成”環節是整個產出過程中最核心和難以把控的環節,教師可要求學生對于布置的學習內容和基礎知識點及相關概念自學后總結心得體會,在課堂上進行線下的學習。這時,學生會對學習內容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是創造性的解讀和思考。在小組活動中,教師要傾聽學生的觀點,了解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及時展開探討。通過了解學生線上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充分地掌握學生的語言學習狀況,做好問題的解答,并兼顧線下課堂的主導與評價。而且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能實現由教師“一言堂”的課堂教學模式循序轉化為課堂討論型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積極的體驗者和主體。
四、“評價”環節的師生合作評價
師生合作評價包括“機器評分”“師生共評”和“生生互評”三個環節。以新一代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的“善意和冷漠”為例,其任務是寫300字的網絡發帖,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對案件進行簡單描述,討論在緊急情況下是不是要施以援手,如何鼓勵幫助陌生人。首先,學生將帖子發到批改網,再根據網絡反饋修改并且提交二稿,教師從中選擇特色樣本就內容、語言和結構進行師生共評。然后,教師給學生下發評分標準,學生對二稿進行一對一的互評,互評之后簽名交給原作者。最后,學生根據同伴反饋對作文進行進一步的修改,產生三稿。這種方法有助于知識點的整理,學生在具體語境中能體驗該語言點和進行操練,不僅培養了思維能力和語感能力,而且增強了團隊協作能力。同時,教師的評價也會更加合理。
總之,在混合式教學中,多媒體的角色不再具有傳統教學中純“工具性”的特征,更多的是獲取信息的線上渠道。而POA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提倡學用一體的教學理念和驅動——促成——評價的教學流程,帶動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革新,對教師的角色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中介者的作用,豐富 POA理論的課堂教學實踐,擺脫“知識傳授者”的單一角色定位,轉換為任務布置者與技能提升引導者的角色,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袁松鶴,劉選.中國大學MOOC實踐現狀及共有問題——來自中國大學MOOC實踐報告[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04).
[2]王文靜.中國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探索——“學為導向”綜合型課堂教學模式[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
[3]何中.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角色研究[J].成才之路,2018(08).
[4]司瑞瑞.多模態與POA融合理念對英語聽說能力培養的有效性研究[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