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象東
【摘要】眾所周知,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在整個學習活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是自主學習的強化劑,其能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能促使學生全神貫注地解決問題。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運用符合新課標理念的教學策略,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展開教學活動,進而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 興趣? 自主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0)30-0057-02
教學實踐證明,如果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非常濃厚,那么他們就會不斷地展開數學知識的探索構建,他們就會在解決一個個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學生就會形成一種學習的正循環。而如果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被動的學習過程,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受到影響。由此可見,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求知的源動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多措并舉,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導學案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背景下,知識以及技術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學生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學習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作業就能形成的。學習能力的形成需要學生腳踏實地地展開思考與探索,需要學生不斷地展開創新與總結。導學案模式下,學生會結合教師所設計的導學案進行知識之間的類比、遷移、探索與總結,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得到有效培養。尤其是初中數學科目,其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需要學生展開思考、推理與計算,導學案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突破自我,會給學生搭建一座通向知識世界的橋梁。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導學案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整式的加減》,導學案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同類項的概念,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整式加減過程總結同類項合并法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數學問題:3個人+5個人=?3只小兔子+5只小兔子=?3個人+5只小兔子=?入手,促使學生形成分類的數學思想。然后學生再結合之前學習到的用字母表示數的相關知識,以及教材的知識解釋,就會初步理解同類項的概念。導學案中,教師還可以呈現具體的數學題目,具體可以是引導學生判斷兩個單項式是否是同類項,引導學生尋找一個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很多時候,學生僅僅是學習語言知識點的話,以為自己已經學會了,但是涉及到具體的數學練習時,就會發現很多問題,如單項式中字母相同,但是次數不相同的是不是同類項,常數項是不是同類項等等。還有同類項合并的相關知識,教師同樣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來展開總結歸納與練習,從而促使學生在課前展開有效的預習活動。
課堂上,教師要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或是促使學生分享他們的題目練習情況,或是促使學生在課堂中做相應數學題目。如果有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非常好,那么教師就要充分肯定他的努力,并號召其他學生向其學習。如果發現有學生在課前預習方面敷衍了事,那么教師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這類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學生沒有經歷學習的探索過程,那么他的課堂學習活動就會非常被動。導學案模式下,教師會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活動,會督促每一個學生展開課前自學。
二、巧設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科學合理的數學問題是激活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渠道。因此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要設計多樣化的數學問題,從而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要設計啟發性的數學問題。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創設如下數學問題:小學時期我們學習過3x+20=155的方程,我們會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將方程兩邊同時減去一個20,進而就能得出3x=135,x=45的計算結果。那么現在,我們要如何解決3x+20=4x-25的方程呢?是否還可以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加以解決呢?或者你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嗎?從而促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體系展開移項以及合并同類項等新知的探索。學生會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得出變形方程3x-4x+20=-25以及3x-4x=-25-20,進而學生就會發現4x以及20在等式兩邊位置的變化中變化了符號,學生就會理解移項的概念。學生還會結合同類項合并法則,解出x的具體數值。
其次,教師要設計開放性的數學問題。如《多姿多彩的圖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長方體拆開后,會變成什么形狀的圖形?長方體的平面展開圖有好多種,學生的拆分點以及拆分順序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平面展開圖。無論是何種學習能力的學生,都會積極地投入到問題的解決中。因為有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他們會總結出比較完整的平面展開圖,但是有學生不能總結完整。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基礎以及具體表現給予鼓勵。
再次,教師要展開追問,即學生作答后再次提問。數學是一門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學科,如果學生掌握了某一種解題策略,那么就能解決這一類型的所有問題。追問就是促使學生理清解題策略,由關注學生的解題結果轉向關注學生的解題思路。如《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相關的實際問題:某班有40名同學看演出,購買甲、乙兩種票共用去370元,其中甲、乙票的單價分別為10元和8元,問購買甲種票多少張,乙種票多少張?如果學生做出了正確解答,那么教師同樣要再次提問:題目中的等量關系有哪些?應該如何列方程組?從而促使學生分享他們的整個解題過程。如果學生的解答出現了問題,那么教師同樣要詢問學生的解題思路,查看學生在哪方面出現了問題,并對其進行一定的引導。
三、小組合作,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把更多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教師要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平臺,促使學生展開觀察、分析、推理以及總結。而小組合作模式就能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同時促使學生展開思考、推理、討論以及總結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巧用小組合作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
例如《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這節課的重難點是培養學生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分析清楚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設出未知數,然后才能列出方程式并通過解方程來求出最后的答案。由于涉及到了一定的步驟以及分析推理,所以有部分學生就容易出現問題。小組合作模式下,每一個學生要在練習本中寫下自己的解題思路以及總結出的問題,然后小組學生互相分享交流,及時解決簡單問題,及時總結整理解題思路等。如一項工程,甲隊伍單獨做的話需要12天,乙隊伍單獨做的話需要24天,如果兩隊同時做的話需要多少天。學生先要展開數量關系的分析,(甲每日工作量+乙每日工作量)×天數=總的工作量,學生可以將總的工作量看作單位1,然后甲每日的工作量就是1/12,乙每日的工作量就是1/24,所以學生可以設需要的天數為x,進而列出方程式,并解答。小組合作模式下,如果學生的解題思路出現了分歧,那么他們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解題依據,也可以將問題反饋給教師。所以無論是對于數學能力強的學生,還是對于數學能力欠缺的學生而言,他們均能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提升自身的數學能力。
四、多媒體課件,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現代多媒體課件是教育信息化的直觀反應,其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巧用多媒體課件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來展開知識點的系統總結。初中階段的學習任務是比較繁重的,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收獲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而總結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來系統性地呈現知識體系,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知識網絡。如學生學習過有理數這一單元后,學生要總結出正數、負數、0,整數,有理數以及無理數之間的關系,學生要總結出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法則。然后學生可以將自己總結到的知識點與教師多媒體課件中總結的知識點進行對比分析,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查漏補缺。
其次,教師可以巧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數學知識的拓展。如《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涉及到的問題有配套問題、工程問題以及銷售中的盈虧,每一系列的問題中又有多道變形題目。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展開知識拓展,即圍繞一個數學問題,呈現多道相關的變形問題,從而促使學生發散思維,形成能力。如配套類的數學問題,可以是螺釘和螺母之間的配套,可以是工作進度、勞動力的配套,可以是一個桌面和四條桌椅的配套,等等。學生要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分析其中的數量關系,并列出恒等式,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還有其他類型的數學問題,教師都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來呈現相應的變形題目,從而促使學生以扎實的題目解決能力來以不變應萬變。
五、競賽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大都有一定的爭強好勝心理,他們會在競賽活動中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所以說,競賽活動,既能營造緊張激烈的學習氛圍,又能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使學生展開知識點的深入思考與靈活運用。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競賽活動的方式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計算方面的競賽活動。計算貫穿于數學教學活動的始終,教師可以圍繞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整式的加減,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以及不等式與不等式組等計算題目展開比賽。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呈現一定數量的題目,然后促使學生展開計算。一定時間內,結合學生的計算結果與計算數量,評選出表現優秀的學生。計算方法與技巧,幾乎每一個學生都比較熟悉,但是學生依然會在計算速度與準確度方面存在差距,其中的差距主要就是思維與專注度方面的差距。競賽活動模式下,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他們的思維會全部集中在數字與計算方法上,因而計算準確性就能得到保證。
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綜合方面的競賽活動。即,競賽內容可以圍繞幾何證明,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實際問題解決等方面展開。這一類型的問題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分析、類比、遷移、判斷等思考過程,有一定難度。競賽活動之前,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挑戰,盡可能地發散思維,分析每一道題目所考核的基本知識點,然后在此基礎上展開解決。因為數學中的很多題目都是圍繞基本知識點展開的,只是某些題目綜合了幾個知識點,所以學生會感到有些困難。競賽成績出來之后,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評選出優秀學生。
并且,每一次競賽活動之后,教師都要記錄學生的成績,鼓勵橫向進步和縱向進步的學生,引導他們表現出更好的自己。
總而言之,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及良好的學習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助推器。因此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要運用導學案教學,巧設問題,組織學生展開小組合作以及巧用多媒體課件等多樣化的策略,來創建以生為本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童衛紅.初中數學教學創新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8(12)
[2]張文棟.初中數學教學創新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8(07)
[3]鄧紅兵.信息技術的使用對學生數學學業成績的影響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