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闡述了學生自主學習高中語文寫作的現狀和意義,并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積累大量寫作素材、重視文章寫作手法、課文與寫作相結合、組織學生之間互評和貼近學生生活體驗六個方面介紹了自主學習策略在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旨在為相關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自主學習;高中語文;寫作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教師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視程度增加。但目前課堂教學中,寫作的教學模式單一,教師未能發揮引導作用,學生缺少對文字的深入理解和對寫作意義的認識,應用有效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迫在眉睫。
一、高中生自主學習語文寫作的現狀和意義
1.高中生自主學習語文寫作的現狀
一方面,學生學習的方法落后。部分學校仍然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注重成績,關注升學率,學生在語文寫作時仍然使用固定方式。例如,學生在開篇或者結尾經常使用華麗文字和語言進行堆砌,正文部分列舉實例,緊接著表達想法,學生寫出的文章千篇一律。另一方面,教學節奏快,學生缺乏實踐。教師往往更加注重理論知識,而安排的具體實踐時間較少。教師沒有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沒有讓學生從小事入手。學生缺乏具體實踐。通常情況下,教師只是給了學生固定寫作模板,因此,學生的文章內容缺少創新性。
2.學生自主學習高中語文寫作的意義
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之一,寫作是高中語文課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寫作可以體現出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整體運用能力,在學生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師可以借助書面表達的形式培養學生文字組織、語言表達和思考認知的能力。新課改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素質教育,創新傳統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主獲取知識。學生在自主學習高中語文寫作的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解決,這樣可以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二、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應用自主學習策略的方法
1.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效果與其興趣有著重要的聯系,學生學習的興趣直接決定其在實踐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有助于提升學習的效果。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條件,只有學生對寫作有了興趣,教師才能高效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通過多媒體教學指引學生發現身邊可作為寫作主題的事物,從而開展寫作活動。教師可以分享名人名言和時事熱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一方面,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激發學生自主寫作的興趣[1]。
例如,在進行“你的生活很重要”寫作教學時,學生在自己了解生活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積累,并在自主寫作過程中思考為什么進行寫作、寫作的主題是什么以及開展寫作的意義。學生在發揮想象和創造力的過程中會對身邊的事物形成獨特的看法。現階段,學生沒有明確寫作方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對寫作毫無興趣。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獲得靈感,學會將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當作寫作的素材。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觀察、想象和創造,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讓學生在寫作的世界中感受到美好,體驗到寫作的樂趣。
2.積累大量寫作素材
學生要想寫作水平達到最佳,離不開大量的素材積累,寫作素材也是確保學生言之有物的基本條件之一。寫作文不是堆砌文字,寫作文應當將學、思以及悟相結合,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在進行自主寫作的教學過程中,必須以學生掌握大量素材為基礎。只有學生掌握了大量的寫作素材,才能有效開展寫作實踐。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應當引導學生在閱讀和生活中積累素材,讓學生做善于發現生活的有心者,將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素材應用在寫作中,促使學生在具體實踐中真正做到“下筆如有神”。只有真正做到豐富學生內心,學生才能在寫作時做到傳神。
例如,在主題為“人物鮮明的個性”的寫作活動中,學生只有在完全掌握自己寫作素材的前提下,才能夠更好地將人物個性展現出來,使人在讀完之后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閏土這個人物形象,魯迅先生通過使用“老爺”一詞就能夠讓讀者深切地體會到閏土形象的改變;朱自清描寫的望著父親買橘子的畫面,讓人覺得事情就發生在眼前;曹雪芹先生描繪的王熙鳳栩栩如生,仿佛透過文字能直接見到本人。只有在寫作過程中掌握足夠的素材,描繪的人物才栩栩如生。宋代詩人梅堯臣有隨身帶筆和紙的習慣,他會隨時隨地記錄優美的文字和言語。學生要想寫出優質的文章,就應當自覺發掘生活中的素材,并及時記錄進行積累。
3.重視并掌握寫作方法
人們不會因為有興趣和思想就寫得出一篇高質量的文章,而需要使用恰當的方法提升文章質量。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也是文章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學生在自主寫作的實踐過程中,完全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掌握寫作技巧的過程也是開展有效學習的過程[2]。學生學習寫作技巧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閱讀,不同的人在寫作過程中習慣有所不同,很多文章都有值得被人借鑒的地方。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借鑒文章結構、修辭手法等。在閱讀了大量文章后,學生要學會將他人的寫作手法應用在自己的文章中,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的寫作手法。
例如,學生在完成“寫出真情實感”的寫作任務時,第一反應是真情實感從哪里來,其實,答案就在學生自主學習寫作的過程中。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怎樣體現情感,學生需要在日常積累中將寫作方法和真情實感有效統一。學生要回想自己所儲備的寫作素材,選擇適當的寫作方法,為深入開展寫作活動奠定基礎,這也是提升自主寫作效果的有效途徑。例如,學生在表達自身情感的過程中,以自己選擇的素材為依據,對比分析間接抒情和直抒胸臆兩種方法,依據主題選擇表達效果更好的方法。學生在自主寫作的過程中,只有通過大量素材積累并使用最佳的表達手法,才能真正提升寫作水平。
4.課文與寫作相結合
高中語文教材也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來源,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極具代表性,能夠滿足高中階段學生身心發展需求,同時也能為學生了解中外文化提供條件。例如,在講解《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篇文章時,學生能夠從體裁上了解本篇文章的不同,即,它改變了傳統新聞千篇一律的報道,在反映客觀事物的前提下,增加了記者的主觀情感,這其實也是寫作上的創新。教師要將文章中的內容作為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引導學生分析法西斯的暴行和表達憤怒之情時鑒賞寫作手法,讓學生從中體會自由、解放和重生的美好,引導學生用最適當的手法抒發情感,提升學生語言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通過學習此篇文章,學生了解了有關歷史背景,開闊了學生視野,有助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這篇詩歌時,教師不僅應當為學生介紹詩歌創作的背景,還要引導學生積累更多的優美句子,并且應用在自己的作文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觀察自然景色,做生活的發現者,并激發學生的豪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情感認知能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身邊事物進行思考,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5.組織學生之間互評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修改,加深學生對作文的認識,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教師可以采用投票的形式制訂評分標準,這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自己參與制訂評分標準也能夠加深對寫作的認識和理解。學生細致評價作文中的亮點和不足,也能夠學到其他人文章的優點并且將之應用在自己的寫作中。評分標準制訂后,教師發揮示范作用,教學生怎樣評析文章。然后將文章分給學生,學生依據評價標準分析整理文章的優點和缺點,將自己的看法和文章評語寫下來。
教師可以將四個學生分成一個小組,讓他們進行內部討論,拓展學生思維,這樣學生也更加容易接受其他同學提出的意見,在評析文章過程中也能實現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完成評析后,學生看到自己作文的批改意見再進行自主評價,針對評析意見選擇性地學習和吸收,提升自己作文的質量。好的作文要經過不斷修改,學生相互評價和自己評析的意見就是最好的建議。教師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進行評價,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和實現自主學習。
6.貼近學生生活體驗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體驗生活,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人、事和物,最后總結生活經驗。學生在體驗生活后,教師就可以借助“體驗”的方法講解作文教學的內容,將具體教學過程與現實生活情境相結合,使學生對作文教學內容產生共鳴。教師再結合學生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掌握寫作的要點,進而提升學生寫作技巧。
一篇好的文章應當具備結構合理、文字優美和內涵豐富等幾個特點,如何引導學生寫出優質的文章,讓學生的作文體現以上幾個特點是目前高中語文教師重點研究的內容。與此同時,學生也應當提升自主寫作的認識,增強寫作自信心。從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主寫作的習慣,符合學生心理特征。與此同時,教師應當在學生的具體寫作過程中重點關注學生文章的語言,避免出現空話,應當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結語
高考中,寫作不僅在高中語文科目中占據很大的分數比例,而且它也是新課程改革理念中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目前的教學質量不容樂觀,亟須教師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學生自主寫作的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兆瑞.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自主學習策略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20(9):84.
[2]陳穎超.自主學習策略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10):143.
作者簡介:張曼曼(1984— ),女,安徽淮北人,中學二級教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