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業
摘要:舉重是我國競技性體育項目中最為考驗一個舉重運動員的技術含量的一個項目,在舉重運動中對舉重運動員的爆發性、協調性、絕對力量的控制性都要求十分嚴格。而隨著我國的運動項目訓練不斷的發展,在舉重運動的訓練上也在逐漸講究科學合理性,核心力量的訓練對任何一個舉重運動員都十分關鍵,系統性的學習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上舉重運動員的爆發性,肌肉協調性。而為了針對性有效的對舉重運動員展開訓練,做出了一下對舉重運動員有效的訓練措施。
關鍵詞:舉重運動;核心力量;協調性;絕對力量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使得我國已經成為一個人口大國、經濟大國、科技大國,但是,雖然我國在其他領域都要領先一部分西方歐美國家,可是在體育競技上卻弱于西方歐美國家,形成一個巨大的落差,導致在諸多體育賽事上我國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而舉重運動作為一項競技性體育,它對每一個舉重運動員的要求都非常之高,對每一個舉重運動員的肌肉爆發力,身體體質都十分嚴格。一個優秀的舉重運動員要經過嚴格的挑選,最后在進行一系列的系統性訓練才能成為國家的自信與希望。
一、舉重運動的發展
(一)舉重運動的發展
舉重(Weightlifting)是一項在歷史的長河中存在十分悠久的一項運動,它對舉重運動員有著十分嚴格的技術要求,在舉重時要將杠鈴以雙手舉過頭頂,舉起的杠鈴的總有重量為評判勝負的標準。據悉現代男子舉重是在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時才被列入到正式項目。而女子舉重項目是一直等到2000年的悉尼奧運時,女子舉重項目才被列入正式項目。雖然早在1987年時,由世界各國召開的世界舉重錦標賽就已經存在了女子項目,但是那時還沒有被正式納入到正式項目中去,所以只能擔任一個旁觀的運動項目。在舉重項目中,舉重運動員要求要完成兩個舉重動作:抓舉和挺舉。
在舉重項目出現最初,并沒有要求要按一定的方式舉重,那時只分單手和雙手。而到了1920年奧運會,又出現了按舉起方式和單、雙手混合分類比賽,簡言之就是通過單手抓舉、單手挺舉、雙手挺舉這幾種舉重方式。1924年第八屆奧運會增加了雙手推舉和雙手抓舉,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上取消了單手抓舉和單手挺舉,1972年國際舉聯又取消了推舉比賽,只保留抓舉和挺舉。
(二)舉重運動員的選材標準
體型:在選拔舉重運動員時,主要進行身高的高矮、身體的基礎體制、兩肩的寬度、前胸肌肉的強壯度、臂部肌肉的弧度、脂肪占比數、身體的平衡力、手指的長度和握力以及有精神有氣質的標準來選擇運動員。
二、對舉重運動目前的現狀分析
(一)體制核心認同不一
根據我國的真實情況觀察,我國自主參加的運動人數十分之少,甚至對我國目前的情況可以說是處于青黃不接的階段。原因無二,我國在體育體制方面是將核心放在爭奪金牌、銀牌之上,這也是為了代表國家和人民對祖國生出一種來自中華民族的驕傲感,認同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而在外國的體育事業中,歐美國家將核心放置在全國的健身運動中,甚至十分重視青少年的體育體制訓練問題,廣泛的設置有健身設備,將體育融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當中。在我國爭奪金牌、銀牌的時候,歐美國家卻是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體育體制教育上。
雖然這種文化認同不同于中國的集體主義認同上面,更多的是對本身的文化傳統所認同。
(二)我國體育行業現狀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美國的總體體育人口數占75%,日本的總體體育占70%,而我國的總體體育占30%,也就是說明我國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參加運動,但是具體是否如此暫且不論。第二點,我國的體育產業總量少,根據資料顯示,歐美國家純體育產業的收入金額在5000億美元上下,體育占了GDP大概3%左右;日本的體育產業占GDP的2.6%;而再看中國,包含體育相關產業,占比是千分之七,去掉鞋服等相關產業,估計在千分之三以下。第三點,我國的體育賽事是非常之少的,少到什么程度?少的開展一場體育競技比賽都要國家自己出錢才能開展的程度。
(三)競技體育發展現狀
根據我國目前情況分析,雖然在體育運動方面要遠遠弱于西方歐美國家,但是在競技體育上也有著屬于自己的強項,并不是一無是處。隨著技術的進步,競技性體育比賽大數據的數據維度和數據量均將持續爆發式增長,也就是說在一定意義程度上,競技性體育的發展前景是比較客觀的,在未來競技性體育運動還會有更好的發展趨勢。
三、針對舉重運動員的有效訓練措施
(一)舉重訓練方式、加強舉重能力
針對舉重運動員所需要的身體體制,教練需要針對性的展開對舉重運動員的高強度一般訓練和針對性專項訓練方式,加強對柔韌性和肌肉協調性的訓練,可以通過主動或被動性的方式來增強舉重運動員的力量加強對關節的靈活性腿部肌肉的穩定性。
在舉重訓練中,舉重運動員的身體上的每一個部位都會直接或間接性的受到訓練,而在舉重運動員的爆發力上主要體現在腿部和腰力上,所以對四肢和腰力的針對性專項訓練很有必要,四肢的協調性和對絕對力量的控制十分重要。
如何能體現出一個高水平的舉重運動員,主要就是看腿部力量的突出性。腿部力量是一切力量的支撐點,只有將支撐點掌握了才能更好地取得優異的成績。
(二)科學安排舉重項目的各項訓練
在舉重比賽中,我們都是以舉重運動員直接舉起的總有重量為衡量標準,因此,對于絕對力量的掌控是每一個舉重運動員的基礎,如果舉重運動員沒有足夠的力量,那么一切也就無從說起。因此,舉重教練需要科學合理的安排舉重運動員的訓練項目,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比賽中拿下好的成績,為國家帶來自信。根據舉重項目和身體結構進行安排,通常情況下,我們一般將專項訓練分為上肢、腰部和下肢三個板塊,而其中腰部和下肢的訓練尤為重要,因為它們是所有舉重項目中都會運用到的關鍵力量。
因此,每周舉重教練可以安排舉重運動員進行上肢力量的側重訓練和腰部和下肢力量側重訓練。方法如下:上肢可使用舉啞鈴、平臥舉杠鈴等方法;腰部可使用空中蹬車、仰臥起坐等訓練方法;下肢可采用原地跳、負重深蹲、蛙跳等訓練方法。
在舉重教練安排完運動員的專項訓練后,舉重運動員的身體體制訓練也要進行合適的安排,在舉重項目訓練中不僅要訓練身上的所有大肌肉群,也要訓練身體上所有的小肌肉群,同時還要挖掘小肌肉群的潛在能力,為了能夠在完成技術性的動作時,能夠發揮出舉重運動員身上的所有的潛力。參加技術動作時肌肉的肌肉群越多成功的幾率也會隨之增加,而相反,如果肌肉群的作用越小就會導致肌肉不協調,爆發力和關節的靈活性都遠遠不夠,這樣就達不到舉重運動員想要的結果。
(三)加強力量訓練,提高訓練內容質量
許多舉重的力量訓練都是非常重要的,舉重運動員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好準備,適應在舉重訓練中的高強度訓練,特別是腿部和腰部力量的訓練,在這兩點上不能有一點的疏忽和偏移,必須時刻保持堅定的信念。
在日常的專項訓練中,嚴格要求自己,為了能夠在舉重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舉重運動員應當不斷的要求自己有新的突破,在原有的基礎上在此提升。
(四)加強對運動員的肌肉伸展性和速度的訓練
肌肉的伸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對一個運動員的彈性和肌肉收縮性的初步成長過程,在運動中,肌肉收縮跟肌肉末端的速度有關,肌肉收縮的末端對舉重運動員一整套的技術動作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它能讓舉重運動員的動作進行無縫銜接。因此舉重運動員要加強自身的拉伸訓練,而拉伸訓練而分為動力性拉伸和靜力性拉伸兩種方法,雖然兩種訓練方法都可以提升舉重運動員的肌肉伸展力,但是一般情況下舉重運動員更多的是采用動力拉伸的方式訓練,這樣有助于自身肌肉爆發力的提高。
速度是爆發力的關鍵,是舉重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在挺舉的過程中,舉重運動員一般都會先將杠鈴舉過胸前,然后憑借著一瞬間聚集起的爆發力舉過頭頂,完成舉重項目。而想要在巨大的重力下聚集出巨大的爆發力,這就要考驗舉重運動員的凝聚速度了。通過舉重運動員對速度的訓練可以達到肌肉收縮速度,提高神經對肌肉精細的調節。
四、結語
在隨著我國的體育項目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我國也開始不斷的強調加強對體育項目的投入和建設,增強對青少年的體育體制教育。在競技性舉重運動項目中,舉重運動員的各種專項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使用科學的、合理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舉重運動員的訓練核心目的,達到在專項比賽中能獲得更好的成績,證明高水平舉重運動員的技能,為國家帶來自信和希望。
參考文獻:
[1]肖子群.論舉重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J].現代經濟信息,2017(23):416.
[2]姚雷.談如何提高舉重運動的力量訓練效果[J].中國高新區,2018(05):268.
[3]楊業峰.淺談舉重運動現狀及發展趨勢[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5):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