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現(xiàn)代教育不斷地變革和發(fā)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心理教育。校園是孩子步入社會第一步,也是他們人生的啟蒙階段。因此,本文以“兒童哲學”視角下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為基礎,讓學校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通過解放學生的哲學天性,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關鍵詞:兒童哲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視角
引言
兒童哲學最先在美國開始流傳,其主要的目的是為兒童提供哲學訓練。這種訓練的方法主要是以思想、思考為主,教會他們如何做事。因此,所謂“兒童哲學”,就是教會學生如何進行獨立思考,讓兒童親自體驗哲學討論的過程,和其他同學一起做交流推理的活動。而《道德與法治》這門課,是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引導學生學會生活,熱愛生活,從而學會做人。因此,從“兒童哲學”的視角出發(fā)來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和邏輯方法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一、“兒童哲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認識和了解
小學生在現(xiàn)在這個年齡,心智發(fā)育還不成熟。所以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對哲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想要了解哲學的起源和哲學的意義,這樣不僅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還讓他們從身邊的事物下手來找尋哲學的蹤跡,想要從身邊的生活中來發(fā)現(xiàn)哲學,這對開展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積極的影響。
(二)有益于開發(fā)兒童智力
小學生的想法往往很單純很簡單,他們看待問題的時候也沒有所謂的那么復雜和繁瑣,一般成年人不會思考的問題,在小學生這里往往會思考得很廣泛。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學生這種心理特征,來引導他們對哲學進行思考和探索,教師也應該做到保護學生的哲學理念,讓他們一直保持這種純真并且單一的思想,不應該去強加或者灌輸給他們一些無關緊要的傳統(tǒng)思想,讓他們的思維受到限制或阻礙,更不應該去破壞他們與其他同學一起深入研發(fā)哲學的想法,教師應該做到和他們共同思考,共同學習,共同分析哲學,解決在學習哲學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
二、尊重學生的哲學思維和想法
“兒童哲學”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哲學思維和想法,在學生的眼中任何事物都值得他們去深入研究和分析,因此,學生總會喜歡問一些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或一些事物的起源,例如:“小雞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我會做夢呀”等等類似的問題,正是因為他們好奇和求知欲望,才讓他們成為了真正的哲學家。正是這樣,教師才不應該限制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并且保護他們這種想法,尊重兒童的哲學思維。以《自主選擇課余生活》為例,教師讓學生自行思考,他們自己想要的課余生活到底是什么樣的,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課余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更加有意義呢?學生們通過發(fā)言講述了自己想要的課余生活,教師可以再此基礎上,尊重學生的選擇,但是需要加以指導,讓他們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課余生活,并像他們講述合理安排課余生活的好處有哪些。例如:參加學校的拔河比賽可以增強學生之間團結合作的精神,和家人一起購物可以增進家人之間的感情,和同學一起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可以鍛煉同學們的意志力并且增強他們的溝通交流能力等等,這樣不僅充分地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愿望和想法,還讓學生豐富了他們的課余活動,可謂是在學習中玩耍,在玩耍中成長。
三、選擇故事導入,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可以將生活中有哲理性的小故事通過引入教學內容的方式融入到課堂中來,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們領悟其中的哲學真理,還能讓同學們在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中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以講解《中華民族一家親》為例,教師可以先導入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故事:公元641元唐太宗同意了松贊干布和親的請求,答應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嫁到西藏之后,一方面弘傳佛教,為藏民祈福消災,同時,還拿出五谷種子及菜籽,教人們種植。玉米、土豆、蠶豆、油菜能夠適應高原氣候,生長良好。文成公主還帶來了車輿、馬、騾、駱駝以及有關生產(chǎn)技術和醫(yī)學著作,促進了吐蕃的社會進步。這個故事的引入,讓同學們懂得了由于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文成公主不懼艱難險阻的勇氣,促進了大唐和吐蕃的文化建設。這樣不僅讓學生學習了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讓他們感悟到了我國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
結束語
綜上所訴的幾點內容,讓兒童視角下的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幫助學生認識世界,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為學生將來的學習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師也應該積極支持和鼓勵學生的看法和見解,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去了解生活和世界中的美好事物,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養(yǎng),建立是非觀念,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安寶珍,郭雨馨.“兒童哲學”視角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J].教學與管理,2019,02:42-44.
[2]華黨生,金永生.兒童哲學的內涵及其哲學預設[J].學前教育研究,2018,06:45-49
[3]王和勇,王晶晶.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5:85.
[4]蔡秀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4:26-27.
湖南省益陽市資陽區(qū)迎風橋鎮(zhèn)黃花侖小學?田新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