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恒金
【摘 ? ?要】高效意味著教師能夠以相當出色的效果和效率達成既定的目標,或者創造預期之外更多的價值,因此,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就成為了每一位教師追求的目標和方向。然而,實現課堂的高效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需要教師根據學生需要以及學科特色運用科學、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 ?高效課堂 ?教測一體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18
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中,數學學科知識難度大,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低下,教師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都對構建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造成了許多的困難和阻礙,使得教師的教學目標只能以打折扣的方式完成。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并掌握高效的數學學習方法,教師必須要反思現有的教學狀況,在此基礎上充分聯系學科實際,兼顧學生需要,創新教學方法,推動高效的教學課堂早日建立起來。
一、注重概念公式的教學,幫助學生打好學習基礎
數學學習是一個層層推進,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的過程,很多學生在進入高三之后會覺得數學怎么越學越難,越學越搞不懂,教師也會發現學生在一些簡單的問題上很容易犯錯,導致在后續運算和解答上出現連鎖錯誤反應。主要原因就是隨著數學學習的知識點越來越多,學生以往在打基礎過程中的漏洞和問題逐漸積累并且交織在一起,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一層一層的高樓建不上去。因此,保證學生基本的學習效率,并帶領學生逐步克服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問題。
舉個例子,有些教師認為數學教材是不重要的因而在教學中常常脫離教材進行教學。但從構建學生數學基礎的角度來看,教師在開始教一個新的知識點的時候,應當先帶領學生學習的就是教材中的一些理論描述,幫助學生了解文字性概念的圖形模式、數學公式推導的過程、概念與公式的相互解釋方式等。接著,教師再將重要的公式寫在黑板上,以概念公式為基礎由簡到難的設計思考題,讓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掌握公式變形、概念拓展運用的技巧,從而有效打好基礎,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做好準備。
二、合理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性需要
由于不同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基礎、習慣和方法上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再加上高中數學難度較大,對學生的篩選分層效果更加明顯,因此高中階段學生學習數學的兩極分化,或者說層次差異是十分顯著的。如果教師忽視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能力與興趣差異,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兩極分化繼續拉大的情況,對于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影響因素之一。因此,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的差異,形成合理的分層教學策略,最大程度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需要,縮小兩極差異,最終構建高效、和諧、公平的教學課堂。首先,分層教學的前提是根據一定的原則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譬如根據學生多次作業和考試情況、課堂上的表現將學生分為基礎組和發展組,為后續實施不同的教學策略打好基礎。其次,教師在設計數學問題、形成講解思路的時候要進行分層,與學生分層情況相協調,實施針對性的教學指導。譬如在分析一道題目的時候,要堅持從簡到難的分析,堅持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切入,堅持數形結合等原則,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思維特征的方法。當然,在實施分層教學的時候,教師同樣要兼顧學生的自尊心、競爭欲等,既要做到科學分層教學,又要保護學生的脆弱敏感心靈。
三、善于分析例題錯題,幫助學生積累數學經驗
很多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常常會反反復復犯一些相似的錯誤,導致學生學習挫敗感強,數學成績也一直提不上去。這主要是因為學生沒有充分利用好每一道題目,沒有從錯題和好題中積累有效的經驗與思路。因此,經典的錯題和例題是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寶貴的財富與資源,是幫助學生學習到有效解題經驗,合理避開數學陷阱的有效參考來源。同時,教師合理設計錯題例題分析策略,引導學生也參與到思考分析的過程中,對于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堂參與感和學習成就感,繼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了更好地凸顯學生在這一環節中的作用,教師需要創造合適的機會帶領學生共同參與其中。譬如有的題目只有部分學生會犯錯,而有的學生對一道題目還會有自己的獨到的解法和思路。因此,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先進行分組討論交換解題思路。通過這種方式縮小教學指導的范圍,既能夠幫犯錯的學生找到失誤的細節,聯合和豐富學生的解題思路,又能夠有效地節約課堂時間,給教師接下來分析難題、共享思路、介紹經典例題提供足夠的時間。借助這種方式,學生的數學經驗和思路能夠得到有效豐富,課堂教學效率也能夠得到一定的保證,從而幫助學生不斷進步。
四、教測一體,一邊教學一邊檢測,及時鞏固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效果
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課堂是學生掌握知識最重要的場所,也是學生注意力最為集中、效率最高的學習環節。再加上教師在課后很難了解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是否遇到了數學方面的問題,因此,更需要教師充分把握課堂教學時間,堅持進行一邊教學一邊檢測,充分了解學生以往知識點中是否存在漏洞,幫助學生不斷鞏固數學運用、計算方法,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設計不同環節中的數學問題時,要盡量在一個考察點中加入本節課或者本單元以及以往教學過的多個知識要點,引導學生及時調用知識儲備,提高數學綜合運算和理解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每節課課前的五到八分鐘來出一道題目,考察學生對上節課知識點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并幫助學生及時回顧學過的知識,不斷加深記憶印象。只有堅持這種教測一體的教學模式,學生才能夠有效的將理論知識與實際運用充分結合在一起,真正高效地將數學知識點消化吸收成為自己的知識。
綜上所述,盡管高中數學學科的難度較大,學生在理解和計算上常常會遇到許多的困難,但是就數學本身的運用領域和運用價值來看,學好數學是十分必要的一個過程,對學生現階段的升學考試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構建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課堂刻不容緩。教師必須要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在形成有效方法、提高理解能力、積累學習興趣的過程中不斷掌握豐富的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趙桂桃.突破概念,提高實效——淺析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概念教學[J].數學大世界旬刊,000(010):P.60-60.
[2]向彬生.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建立錯題集[J].科學咨詢: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