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驗教學是物理學科教學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物理知識有著較強的實用性,而初中物理知識理論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感覺到困難,因此老師要能夠應用有效的方法構建初中物理智慧課堂,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就初中物理智慧課堂的構建進行分析和探討,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智慧課堂;構建
前言:
良好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初中物理教學工作的開展和實施,在新課改的形勢背景下,教育管理部門對于初中物理教學工作要求有了明顯提高,不但要讓學生掌握知識內容,還要能夠進行實踐應用。而構建初中物理智慧課堂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提高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一、關于智慧課堂
所謂智慧課堂就是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和創意,老師和學生進行積極地交流和互動,最終提高教學質量。在智慧課堂的構建時,作為老師要引入先進的教學觀念,積極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傳輸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并且要引導學生探索知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質,最終提高學生的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
二、構建初中物理智慧課堂的具體策略
(一)發掘學生探索的智慧
老師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需要設計一些教學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去預習教材內容,或者讓學生自主學習。在學生學習的時候需要對一些物理知識點進行分析和研究,要標記出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困惑和遇到的問題,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可以明確物理知識中的難點和重點,之后需要老師給予正確的指導,發掘學生探索的智慧,進而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物理《歐姆定律》的教學中,歐姆定律是關于電學的基礎定律,通過學習歐姆定律可以掌握電學理論,并且還有助于分析電路。歐姆定律是已經定性的定律,由于內容比較抽象,所以學生可以在實踐學習中掌握歐姆定律,通過自主觀察及研究實驗數據驗證歐姆定律,在這個實踐過程中,鼓勵學生聯系周邊事物,對于實驗的學習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逐個驗證,樹立自身嚴謹的科學觀念,經過科學的實驗學習激發了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探索欲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電流I、電壓U、電阻R的電學元素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問題式教學,例如,通過幾個電學元素的定義分析三者之間的關系。另外,如果一段導體兩端電壓較高,電流通過時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導體電阻增大時電流有哪些變化。對于以上的問題學生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答案,如果將問題進一步擴展。
比如,給予學生固定的電阻單位以及電壓值,當電壓值發生變化時,讓同學求證電流的變化,這就涉及到物理電量之間的變量關系。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被激發出了探求心理,進而可以自主準備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步驟,驗證變量關系。在學生畫電路圖時,注意觀察學生是否掌握電源開關、變阻器、定值電阻或串聯電流表的應用,在驗證歐姆定律的過程中如果方法錯誤,那么實驗結果一定會出現錯誤。所以在實驗過程中,一定要把握知識要點,例如,連接電路時,開關應該是打開還是關閉的狀態,開關關閉后變阻器的滑片要怎樣調整,另外,如果得出實驗中的最大電流值以后,電流表該如何選擇等。
通過對以上三個問題進行分析可以得知,學生要本著科學嚴謹的態度進行實驗,最終才能得到正確答案,所以實驗過程中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以及監督,確保實驗過程的步驟都是正確的,如果出現錯誤情況,同學之間要及時分析原因,并重新進行實驗。
(二)擴展資源分享的智慧
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應用多元教學策略豐富教學模式。為了能夠有效地構建初中物理智慧課堂,提高學生對于物理的認識,那么就應該擴展資源分享的智慧。例如,在開展物理實驗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有效應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物理實驗過程,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加強對于物理實驗的認識,并且對于物理實驗所需要的理論需要切實掌握和應用,擴展資源分享的智慧,最終實現了構建物理智慧課堂的目的,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增添教學評估的智慧
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老師的教學水平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一般而言,智慧課堂主要以學生的學習質量作為主要形式體現出來,所以老師要詳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改變教學方案和策略。這就需要老師增添教學評估的智慧,對于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行科學客觀地評價,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智慧課堂的構建可以輔助學生更好地認知物理知識內容,進而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構建智慧課堂是當下初中物理教學工作的發展方向,這樣有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而在構建物理智慧課堂的過程中,需要有效應用先進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探索知識內容。
參考文獻:
[1]汪云華,王帆.淺析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以歐姆定律學習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8,17(3):72-75.
[2]張峻源.信息化環境下初中物理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數碼設計(下),2020,9(4):208-209.
南寧市青秀區劉圩中學 廣西省 南寧市 梁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