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云華
【摘 ? ?要】教師在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同時,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有助于學習能力的增強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很多學生的短板,閱讀教學也一直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教師需要在閱讀教學中探究科學的方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生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4.084
語文是一門語言與文學相結合的學科,要求學生不僅要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更要在此基礎上可以靈活運用,能夠自覺地閱讀、鑒賞和創造文學作品。閱讀能力是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表現,它體現了學生在掌握語言文字的基礎上,能否對看到的文字信息做出迅速反應,理解和感受文字內容,達到自我內化的目的。
閱讀是一個利用語言文字來獲取信息,經過不斷思考和理解來獲得審美體驗的過程。閱讀活動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不管是看報紙,還是閱讀藥品說明書,都是在進行閱讀活動。我們無論走到哪里,都要通過閱讀相關信息來指導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和行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閱讀不再局限于實體書本,更多的人因為網絡的便捷性和靈活性而喜歡在網上閱讀。但總體來說,我國國民的閱讀水平總體偏低。國家在大力倡導全民閱讀的同時,也在不斷強調要加強中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新課標語文對學生閱讀能力也提出了更高標準,要求學生不僅要閱讀語文課本,也要加強對課外文學作品的閱讀和鑒賞,很多經典文學作品被列入中小學生必讀書目的書單。
但在語文教學中不難發現,閱讀是小學生的一個明顯弱項,且很難得到提高,常常令老師頭疼。從平時的語文試卷中也能看到,閱讀理解部分失分嚴重,學生根本沒理解文章內容,所給的回答與正確答案相差甚遠,能夠明顯感受到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弱。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學生的語文基礎過于薄弱、閱讀習慣不好、閱讀訓練太少等,都會影響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同時,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也存在一定問題,因此需要探究科學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重視字、詞學習,扎實語文基礎
閱讀最基本的前提是認識文章中的大部分字、詞,并能理解它們的大概含義。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存在著大量生字生詞,將會嚴重阻礙文章的正常閱讀,也會給閱讀者造成心理上的壓力,更別說很好地理解文章內容了。小學階段的很多學生知識掌握不牢固,學得快也丟得快,很多學過的字、詞由于沒有及時鞏固,很快就忘記了,導致語文基礎非常薄弱,在閱讀文章時也因為太多生字生詞而不能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
對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字、詞的學習和鞏固,扎實學生的語文基礎。對于語文課本中出現的重點字和詞語,在教會學生讀和寫的同時,還要讓學生領會它的意思,可以通過讓學生用詞造句的方式來加強理解;同時,可以通過聽寫檢查的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記憶情況,督促學生加強鞏固,達到熟練掌握的效果,從而在閱讀中不被生字和生詞困擾,提高閱讀效率。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很難長時間地認真做一件事情。而閱讀又是一個主動的過程,需要閱讀者沉下心來細細品味和感受,這就對小學生的耐心提出了考驗。如果沒有教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小學生很難對閱讀產生興趣,更不會自覺主動地參與閱讀。因此,要讓小學生主動閱讀、認真閱讀,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首先,語文教師要以身作則,在學生心目中建立起閱讀愛好者的形象,平時加強對各類書籍的涉獵,并在課堂上積極與學生分享近期讀書的樂趣和體會,引導學生也要像教師一樣經常閱讀、熱愛閱讀,培養閱讀的興趣。其次,可以為班級訂閱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各類報刊,放在圖書角供學生閱讀。同時,可以引導和幫助學生制定個人閱讀計劃,讓學生在父母的輔助下,每天花一定時間來完成閱讀,教師通過定期檢查閱讀進度來督促學生,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三、加強課堂閱讀訓練與指導
語文閱讀需要一定的語感,語感好的人閱讀能力也更強,閱讀起來也更輕松。而語感在短時間內是不能培養起來的,需要長期的閱讀訓練和積累。在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是以“講”課文的方式進行授課,把對文章固有的理解強加給學生,沒有留下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思考和體會,學生沒有在閱讀中得到很好的鍛煉,閱讀能力的提升也很緩慢。
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并進行科學指導,引導學生采用更為有效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和能力。首先,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閱讀文章,快速閱讀后再反復精讀;其次,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思考,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加強理解,通過自己的理解來找到答案;最后,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及對問題的回答,與教師和同學交流,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肯定的同時,也要指出不足之處,指導學生找到更好的閱讀方法來提高閱讀效率。
四、鼓勵課外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積累
閱讀能力是在長期的閱讀中逐漸積累起來的,因此要引導學生多閱讀、多積累。為了適應當今社會的要求,學生也必須擴大自己的閱讀面和知識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而課堂時間畢竟有限,課堂上的閱讀也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還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課外讀物,加強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在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各方面的見識,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對學生整個人生的長遠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經典書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時間來自由選擇,在閱讀的過程中認真理解和體會,并做好讀書筆記。同時,可以舉辦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分享自己在課外閱讀的書籍,與同學和教師交流閱讀后的感受,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充分肯定,鼓勵學生繼續加強課外閱讀。在寒暑假來臨之際,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讓學生利用長假時間多閱讀課外書籍,由家長督促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并將閱讀情況及時向教師反饋。
閱讀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弱項,也是教師教學的難點,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探究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語文基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還要通過加強閱讀訓練和拓展課外閱讀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麗梅,張立云,趙玲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3,13(003):183.
[2]李建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1(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