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燕
【摘 ? ?要】語文學科是素質教育的基礎,而小學語文作為學生的啟蒙學科,受到了學校和家長的重視。如何將語文課堂展現得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呢?本文將對小學語文趣味性教學進行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趣味性 ?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4.119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強,而學好語文學科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理解能力。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注重反復書寫、重復背誦以達到加強學生記憶力的目的,但卻忽略了這樣的教學模式呆板、枯燥無味、沒有新意,會消耗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熱情,增加學生的心理壓力,以至于厭煩學習語文。好的教學模式從來都不是單一、固定的模式,而是可變通的,充滿趣味性的。一堂高效率的語文教學課堂是要將趣味性和語文知識結合起來,將人文性與工具性結合起來,從而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語文的趣味性體現在與學生的互動當中,只有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起良性的互動,整個課堂氛圍才能輕松愉悅。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參與感,激發他們的思維活躍度,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全面、開放、包容的新型課堂。本文將探討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化教學。
一、利用多媒體,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
一個有趣的課堂呈現方式是多元化的,因此要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多多利用電子設備。教師在課堂上將所要講解的知識通過多媒體技術表現出來,不論是一段視頻、一篇文章、一段音頻還是一幕動畫,都能在教學活動中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進入一個特定的情境,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碧綠的柳樹用形象的圖片和視頻展現出來,細葉、垂柳、春風等具象在視頻中栩栩如生,將學生置于這種情境當中,突出了“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春日柳樹之美。通過生動形象的展示,生硬呆板的文字在學生腦海中有了一個具體的物象,鞏固了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將學生帶入課本當中的情境,引導學生自己主動去學習,從而充分感受到學習所帶給自己的樂趣。
二、通過交互式體驗,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
在教學過程中,雖然教學內容是不變的,但是教學的方式是多元化的。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吸引他們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與學生互動做游戲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這種交互式的體驗不僅能讓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感到輕松愉悅,還能掌握領悟相關的課本知識。而且不光是教師自己按照課本內容設置游戲環節,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親自設置相關的游戲,只有這樣,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才能逐步變強,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自由的體驗。
1.教師可以利用課本知識開展比賽。例如在學習古詩詞后,組織一個國學知識小比拼。運用選擇題的方式,如下列哪句詩句能與“四面湖山歸眼底”形成對偶?A.“萬家憂樂在心頭”;B.“千樹萬樹梨花開”; C.“一江春水向東流”;D.“兩岸青山相對出”。讓學生選擇自己心中認為對的那個答案,如果答對了便給予相應的獎勵。也可以運用古詩詞接龍的方式,當教師提出用“花”字說出一句古詩詞時,有的學生可能會想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有的學生可能會反應到“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些答案都不是固定的,但當學生都參與到課堂當中來的時候,才能增強他們在課堂當中的活力,也讓他們學習語文變得更加快速、高效。
2.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例如,在學習《黃山奇石》一文時,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黃山奇形怪狀的石頭帶領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個學生模仿“猴子觀海”,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著。另一個學生模仿“仙人指路”,伸著手臂直指前方。如果讓學生試著去模仿這些石頭的奇異形態,不僅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更加深了課本知識在學生腦中的印象。
三、布置恰當的課后作業,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
學好語文知識,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內容,更要注重課后作業帶來的反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后作業僅僅是由練習題、抄寫、朗讀、背誦組成,這樣的課后練習效果不但無趣且對于學生鞏固知識來說效果也不明顯。如果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提高學生自身的主動性,只有自身愿意去做,才能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針對這一特性,就要增強課后作業的趣味性,將聽、說、讀、寫、演、唱、畫、手工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讓學生不再局限于課本中的朗讀背誦,而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完成作業。
1.教師布置課后作業要符合實際,貼近生活。例如,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讓學生寫一寫自己親手做過的實驗,把實驗的經過寫清楚,也可以寫寫自己做完實驗之后的心情和實驗中的有趣發現。教師可以把這個任務布置成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做一個簡單的實驗。這個實驗可以是讓小燈泡亮起來,也可以是制作孔明燈或者是讓水中的雞蛋浮起來,無論是什么樣的實驗,不論實驗結果如何,只要學生親身參與了這個實驗,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那么這次的課后作業就是一份合格的課堂答卷。
2.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要符合課文內容。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在布置課后作業的過程當中,教師也應該懂得靈活變通,根據每一個孩子的不同特性來安排相應的課后作業。
總之,語文教學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馮艷.如何運用多媒體提升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性探微[J].讀與寫,2017,14(019):46-49.
[2]陳云滿.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后設計趣味性作業[J].成功:教育,2017,000(0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