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程
【摘 ? ?要】小學數學預習教學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事情,其不僅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能夠轉變自身以往的預習理念,重視預習對于數學教學的重要作用,而且需要數學教師運用有效的課前預習策略對學生加以引導,發揮出預習教學的有效作用,保證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 ?預習策略 ?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041
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學會學習,提高自學能力。而課前預習是提高學習能力的必經之路。通過預習,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聯系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做好充分的學習準備,更加有效地構建知識。然而,由于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強的特點,且小學生正處于形成初步學習態度的階段,如果缺乏教師合理的引導,學生在預習時,就會感到一籌莫展,從而導致預習效果不理想的情況。教師合理的引導對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有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優勢
(一)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信
興趣是行為的源泉和動機,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的基礎動力和有效支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和前提。而借助課前預習,能夠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有初步的理解與掌握,提前掃除一些理解上的障礙,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這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增強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這種自信心也能支撐學生主動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促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從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去。
(二)有助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培養自學能力
數學知識紛繁龐雜,學生很容易在面對諸多數學知識的時候失去方向,無法精準地把握學習目標,厘清學習思路,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阻礙了學生自學能力的發展。而通過小學數學課前預習,學生可以發現舊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并明確下一節課程的學習內容和疑惑點,以此為基礎確定學習的目標,厘清學習的思路,讓學生具備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體驗與感悟,使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和思考進行正式課程的學習,拓展數學思維,從而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小學數學課前預習策略
(一)教師精心設計預習環節
想要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前預習,教師也需要想出一些好的辦法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教師需要對小學生的心理有足夠的了解,明確小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環節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課堂設計的環節一定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充滿激情,不能讓學生覺得課前預習是一種負擔,否則學生久而久之就會厭惡課前預習,反而達不到預期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展,也不利于學生建立起好的思維模式與學習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利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比如讓學生在互動或者游戲的過程中進行預習,使學生在一種歡快、融洽的氛圍中進行數學學科的預習,幫助學生建立起好的預習習慣,讓他們對預習有更好的認識,使學生通過一些有益的預習方式提升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
(二)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鼓勵學生預習
所謂小組合作鼓勵預習,指的是數學教師不再以將預習工作布置給每一名學生的方式進行,而是將其分配到每一個小組的方式,引導學生共同完成。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于預習的興趣,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生進行預習探討與交流,從而更好地保證學生的預習效果。但是,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要保證分組的科學性,而不能隨意分組。具體而言,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既要考慮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以及積極活躍程度,還要考慮學生的家離學校遠近的因素。
(三)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檢測預習的內容
學生的學習是有惰性的,尤其是小學低段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往往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監督。對于課前預習的作業,最好的監督方式就是教師在課程中及時檢測課前預習的內容,有效、及時的檢測也是促進學習的一種方式。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對于課前預習的檢測往往可以引出一節課的內容,讓知識引出新的知識,也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計算課的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簡單提問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因為計算方法是具有多樣性的,學生可能在課堂預習中只了解了比較簡單或比較復雜的計算方法,教師讓學生匯報后,進而引導出新授課的內容,也就是給出簡便算法,同時給出數學計算的算理,讓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更加透徹。
教師對課前預習內容進行及時的檢測和反饋,不僅讓學生在課程的開始就對知識有所了解,還能在課程開始時就帶著準備和信心進行學習。教師在檢測預習內容后,對課前預習的結果進行及時的反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更多的信心,讓學生對課前預習有所期待。
(四)教師應在情感上與學生盡量保持一致,用愛心去感染學生
教師雖然在講課過程中是為師者,但也要盡量與學生的心靈靠攏。心與心的溝通才能讓彼此信任,交流得更透徹,教師與學生需要真正的溝通。學生不應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感想與感悟。教師也要適時停下腳步,聽一聽學生心底的聲音,認真傾聽能讓教師在不同的層面得到自己教學的反饋,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和與學生溝通的過程,反思自己對待學生的方式。
教師對待學生要有愛心、有耐心,當學生不愿學習時,要用心去引導學生。如果有學生不愿完成預習作業時,作為教師,可以先表揚預習作業完成比較優異的同學,讓沒有得到表揚的同學一定程度上有沮喪感,然后教師再適當提醒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表示對他們能夠完成作業有足夠的信心,也相信他們一定愿意完成作業,得到鼓勵。
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也是陪伴學生最長久的朋友,要對學生心懷愛心,這樣才能收獲學生更多的愛。
總之,教師要正確運用課前預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在合理的教學設計中感受學習的發生,體會掌握知識的過程,在有效的課前預習中得到學習的自信,找到學習的方向。在小學階段,合理的課前預習能讓學生有準備地進入課堂,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準備地進入學習能更直接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困惑,讓學生在課堂進行中體會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快樂,讓學生更加愿意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周曉歷.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預習興趣[J].中外交流,2017(52).
[2]吳斌.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數學預習興趣的培養[J].學周刊,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