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洋
【摘 ? ?要】分層教學是實現個性化教學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通過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難度差異等設計分層教學方案,能夠有效促進教學公平,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本文從高中數學教學視角出發,對如何實施有效的分層教學策略進行了相應的探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 ?分層教學 ?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7.146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內部和外部條件不同,造成了學生數學學習方法、學科思維、學習習慣以及學習積極性上的差異,并直接導致了學生之間的層次差別甚至兩極分化。如果教師未能及時發現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拉大的差距,就很容易造成落后學生學習信心喪失,優秀學生逐漸驕傲自滿。因此,教師要根據高中數學教學的主要特點,結合高中階段學生基本學習心理設計有效的分層教學方案,實現公平教學與高效教學。
一、明確層次差異,合理劃分層次,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層次定位
明確學生的層次差異,明確學生的層次定位是教師實施分層教學的重要依據和基本前提,只有知道了不同學生的水平層次,了解了不同學生的意愿,教師教學方法的實施才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和科學性。同時,教師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層次定位,還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學不好數學的問題所在,從而讓分層教學策略得到更多學生的認同和支持。一方面,層次劃分依據要更加靈活多樣,教師既可以從平時的作業考試成績、課堂表現活躍度、課堂學習節奏等來劃分學生層次,又可以根據學生的數學特長、興趣意愿、學習積極性等進行區別,從不同的角度科學劃分學生的學習層次。另一方面,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與優勢,學會接受自己所處的層次位置,學會客觀評價自己的數學水平,以良好的心態和積極的態度來克服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不斷延續個人學習的優勢,以此來為后續具體化的分層指導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和小組學習,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最了解學生之間差異的群體正是學生,而擁有最多課外時間,擁有最多接觸機會,擁有最好交流方式的群體也是學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流往往會有天然的距離感,特別是數學層次較低的學生更加自卑敏感,不愿意向教師敞開心扉。因此,教師必須要利用好學生群體之間的充分接觸與交流的機會,通過開展一系列合作學習與小組學習活動來推動學生之間數學學習方法的交流與分享,實現優生帶后進生,優生互助拓展等教學目標,為分層化的數學教學指導提供更加靈活有效的思路。例如,教師在課后通過作業幫扶形式讓后進生和優生一對一結成幫扶小組,優秀學生將自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好的方法、重點內容、經典例題等分享給落后學生,并利用充裕的課間時間、周末或者寒暑假時間進行幫扶指導,通過這種方式深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并讓落后學生學到簡單有用的數學學習方法。
三、分層教學實施范圍要全面覆蓋,最大限度滿足學生差異性需要
1.優化課堂講解和授課方式。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形成由簡到難,由淺入深的教學風格,并根據學生之間實際存在的差異對教學組織過程、教學講解方法、教學思路剖析、教學實施內容等做出多樣化的完善與優化,盡可能讓能力不同、基礎不同的學生都能夠找到自己能夠理解的思考方式。例如,針對同一個數學核心問題,教師在設計課堂思考題時要重視對難度層次的劃分,既要有簡單題又要有拓展題,既要有基礎概念的講解又要有多種思路的整合,讓整個教學過程具有層次感和推進感,使落后的學生能夠打好基礎,優秀的學生也能夠進一步實現拓展提高。而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也可以根據學生層次差異的不同因人提問,簡單的問題培養落后學生的學習信心,中等性的問題帶動學生不斷思考,較難的問題進一步拔高優秀學生的思維高度,真正做到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因人而異,充分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需要。
2.優化課后作業結構與講解模式。一方面,課后的作業練習應當與課內的層次化講解模式統一,幫助學生通過做題思考將聽到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教師設計課后作業題時同樣要注重層次性,堅持做到難易結合,層層推進,幫助學生在打基礎的同時逐漸熟悉數學思維,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計算能力。例如,設計的隨堂練習卷中前面部分要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中相應的公式與概念,中間部分則用靈活的基礎練習題強化對基本知識的鞏固,最后部分則通過設置難題來推動學生思考與探索。另一方面,講題和思考錯題同樣是幫助學生填補思維漏洞的重要環節。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需要,教師對作業練習和考試題目的講解過程同樣要形成層次性。簡單題由學生講,難題由學生先想再由教師講,并且教師要形成多樣性、多角度的講解思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能力選擇力所能及的答題方法,順應不同學生數學學習思維的差異。
四、善于運用多媒體突破時空限制,縮小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
在高中階段,多媒體的教學運用已經成為常態,無論是在課內還是在課外,教師對多媒體的高效運用、教師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多媒體進行自主學習都為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為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在高中數學層次化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教學價值同樣不容小覷,學生和教師正確使用多媒體能夠有效突破時空限制,延展教學空間和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需要進行自主補充學習,從而促進教學公平,打造學生立體學習格局,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例如,高中課業壓力較大,教師課堂講解節奏較快,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很難跟上教師的步伐,課堂思考題來不及仔細思考,筆記來不及做完等問題十分常見,從而很容易進一步拉大學生之間的差距。而教師錄制教學微課,將課堂教學課件保存分享,將重要的PPT教學筆記保存在電腦桌面上供學生回看復習則能夠幫助部分學生及時填補課堂學習的漏洞,從而慢慢縮小由此問題產生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
綜上所述,隨著數學教學難度的不斷提高,學生之間成績差異、思維差距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教師需要正視這一差距,并將這一差距轉化為學生向前發展的動力,轉化為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優勢與不足的重要依據,真正做到轉劣為優,為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參考。而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則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與積極合作,只有教師認真引導,學生主動嘗試,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距才能夠逐漸縮小。
參考文獻
[1]陳曉云.立足學生差異,分層開展語文教學活動[J].成才之路,2012(35):27.
[2]張連河.運用多媒體技術,讓美術課堂趣味高效[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