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青利 譚曉莉
摘要:自主學習是學生需要在義務教育階段積累起來的一種能力,這是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的要求,目的是使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變功利化的教育為素質型教育。目前,圍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研究正在進行當中,本文將提出幾點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引言:
從課程改革的趨勢以及學生發展的需求來看,未來自主學習將代替被動學習,成為主流的學習模式,教師的作用會被逐漸弱化,最終在教學活動中扮演“牽引者”的角色,因此在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最主要的任務。以下是我總結的一些方法。
1.開放式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過去,教師在課堂上總是會左右學生的行為和想法,要求他們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思考,學生的思維和學習能力在這樣的課堂上不僅得不到鍛煉,還會被限制,漸漸產生惰性,不愿意再去思考,希望教師幫自己總結。那么現在,想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改變這種教學模式,破除限制學生思維的框架。我認為應該打造開放化課堂,設計以學生自主思考為主的學習活動,給他們一個大膽實踐的空間。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投入知識的演繹與思考。如在學習四則混合運算時,我們可以給學生設定“超市購物”的場景,讓學生在不同物品買賣的環境中,進行價格的加減乘除換算,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實際運用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識的邏輯和思維,并且激發學生課堂參與解題的積極性。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給學生提供探究合作的機會。如當前素質教育所提倡的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結合教學重點給學生設置一個類型的典型題目,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解題,并且分享自己組的解題思路。比如:講解“圓錐的體積”時,首先,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圓柱形的蘿卜,讓學生自己動手用刀將蘿卜削成體積最大的圓錐,并且讓學生進行質疑“自己削的圓錐形蘿卜體積是多大?”“哪種方式可以驗證自己的猜測?”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積極投入到驗證活動中。通過自己動手試驗,獨自發現規律,有些學生運用學習工具裝沙裝水的方式進行實驗,發現圓錐的體積是其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2.問題導學培養自學能力
在新課改持續深化的背景下,問題情境教學法已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大范圍的應用,可以拉近學生和知識間的關系,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有著較明顯的效用。因此,在數學學科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也應跟隨住時代發展,將該模式引入進來,實現教育教學的革新,使得數學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例如,在講解《認識圖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中,先為學生引入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圖形,讓學生觀察;而在這之后,教師就可以以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同學們,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關于這些圖形的物體呢?”引發學生的思考,在這樣的導向下學生的答案往往是五花八門的,如魔方、車輪、紅領巾等;教師再引導:“為什么生活中這些物體要采用這些圖形呢?說明這些圖形具有著怎樣的特點和性質?”促使學生投入到自主學習、探究中,找尋到問題的正確答案。在這樣的模式下,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促使其學習能力得到逐步的提升。
3.利用現代技術引導自學
自主學習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對于學生積累的經驗學習經驗以及個人學習能力有很高要求,這一點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門檻。因此,教師的指導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指導要深淺得當,更要講究方式方法。在課堂上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那么在課下呢?課下學生需要預習和復習,教師要設法對他們進行遠距離指導,實現全方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利用網絡,傳輸各種各樣的信息都不再是難題,以網絡和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學平臺和方法正越來越多。特別是最近在疫情期間,學生們漸漸習慣了在網絡上學習,教師完全可以將一些精簡的信息傳輸給學生,幫助他們完成課下學習任務。
例如,在講解《分數混合運算》一課前,教師就可以結合運算方法制作微課,并利用微信群發送給學生,便于學生在課前預習。而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先預留出時間,讓學生根據預習內容進行合作探究,教師在此基礎上深化、引導,使得學生自主獲取知識,促使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化。
4.基于競爭心理促進自學
由于大多數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勝心理,所以,數學教師應當根據小學生此心理特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競賽教學模式。借助于在班級中開展數學競賽等方式,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同時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這對于其未來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例如,教師在教授四則運算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將班級中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而后為每一個小組分發同樣的題目,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乘法的計算,對正確率高的小組進行獎勵。通過此種競爭形勢,有利于強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小學生對問題的獨立解決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自信心。
5.評價分析促進反思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會不斷地發現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分析,不斷讓學生來對于自己在學習上的一些優點和缺點進行總結反思。學習應該是一個不斷發現、分析、解決問題和不斷交流反思的結果,在最后一步,評價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結合成小組,每節課固定在課堂上合作討論交流,建立錯題本,定期總結分享,促進反思。
6.結語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努力創造各種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為學生積極參與創造條件,學習在復雜的環境中不斷探索的科學態度和方法。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允許學生作為主體通過自己的實踐來自我實踐,在學習活動中充當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效實施素質教育,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倪琛.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及其培育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02):65+95.
[2]田曉艷.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02):78.
[3]王銳.試論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0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