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
【摘 要】室內排舞是一項新興的體育健身運動項目,具有娛樂性、健身性、大眾性的特征,符合小學體育課程改革的理念,也是符合小學生運動健身的需要。基于此,下文筆者主要就將室內排舞引入鄉鎮小學體育課程的可行性展開探討,以期為其他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室內排舞;鄉鎮小學;體育課程;引入策略
室內排舞起源于美國,是一項隊列一體、簡單易學的健身項目,通常以圍成圈或排成排的形式,便隨輕松歡快的音樂進行舞動。室內排舞舞碼唯一,樂曲豐富,易于改編,可以多人同舞,也可以單人舞動,而且依照難易程度可以分為初、中、高三個級別,可以很好的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除此之外,室內排舞對于器材、場地的要求較低,同時還具有娛樂、健腦、健美、健身等多項作用。因此,在鄉鎮小學體育課程中引入室內排舞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室內排舞引入鄉鎮小學體育課程的可行性
(一)引入室內排舞具有可操作性
室內排舞是健身與音樂的有機結合,既可以鍛煉練習者的身體素質,又可以陶冶練習者的音樂情操。室內排舞的音樂素材豐富,具有較大的選擇空間,可以滿足所有群體的需求,使練習者更具參與性。此外,室內排舞舞碼唯一,主要集中在腳部,上肢動作較為隨意,比較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身體運動需求。另外,室內排舞依照難易程度可以分為初、中、高三個級別,所以可以很好的滿足小學生學習、進步需求。
(二)引入室內排舞符合課程開發要求
1.師資力量充足
室內排舞不需要任何舞蹈基礎,而且與藝術體操、體育舞蹈、健美操有類似之處,隨著近年來體育院校健美操專業畢業生不斷進入鄉鎮小學,為開展室內排舞奠定了人力基礎,同時學校的音樂教師也可以作為室內排舞的后備師資力量。教師只要發揮自身專業特長以及主觀能動性,就能創造性開展體育教學,達到拓展體育課程資源的目的,而室內排舞正是這些教師投身教育事業、學有所長的優質資源。
2.具有一定的健身性
室內排舞屬于耐力有氧運動,通常一首舞曲通常在3~5分鐘,練習時需要調動全身配合運動,使身體多部位達到鍛煉的目的。除此之外,室內排舞可以鍛煉練習者身體的節奏感、關節的靈活性、肌肉的柔韌性及協調性,是一項較為適合小學生練習的健身項目。
(三)引入室內排舞符合終身體育理念
隨著《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及《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等文件的頒布,以及“體育藝術2+1”“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相關舉措的施行,充分顯示了國家對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視,也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扭轉應試教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理念的決心。室內排舞一項新興的健身項目,集健身與音樂為一體,可以使學生在放松身心的同時起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而這不僅可以豐富小學體育課程內容,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四)引入室內排舞有助于豐富校園文化建設
體育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構成部分,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和影響,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以及終身體育的體育意識。體育建設需要不斷加以創新和充實,而室內排舞就是體育建設創新、充實的優質素材,可以向學生傳遞健康意識及體育精神。室內排舞必將為體育建設注入新鮮活力,成為校園體育活動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五)引入室內排舞有助于推進體育課程改革
小學體育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體育教學必須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完成三維學習目標,從而使學生的身體、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得以切實提高。而室內排舞除了常規體育項目的健身功能外,還具有娛樂、文化、健腦、健心等功能,可以很好的滿足小學體育新課標的要求,而這對于小學體育課程改革的推進是極為有利的。
二、將室內排舞引入小學體育課程的建議
(一)依照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
室內排舞具有大量的音樂素材和與之相應的舞碼,可供教師選擇的素材和內容極多,因此教師在開展室內排舞教學時,首先必須遵循“目標引領內容”的原則,其次必須具備依照目標優選內容的能力。當前針對小學室內排舞方法及內容的研究較少,可供教師借鑒、參考的資料不多,所以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對室內排舞的素材加以合理選擇。只有教師具備依照目標選擇、優化內容的能力,才能使學生愛上室內排舞,享受室內排舞帶來的健康和愉悅體驗,真正實現室內排舞教學的預期目標。
(二)根據學段特點,開展改編創編
在開展室內排舞教學時,教師除了要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還要根據學生的學段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改編或創編,從而使其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教師可以對隊形進行改編,由“不變”到“變”;對方向進行改編,由“原地”到“變向”;對舞步進行改編,對原舞步進行增加或減少。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具體音樂需求,對室內排舞的動作進行豐富,增加上肢動作。總之,教師要根據室內排舞的健心、健身功能,結合學生的學段特點,對室內排舞內容進行適當改編,以此來降低學生室內排舞的難度,提高學生室內排舞的信心,促進學生更好的達成室內排舞的目標。
(三)優化教學技巧,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是體育教學的主要占地,而教師是課堂質量的基礎保障。在是室內排舞教學時,教師除了要對室內排舞的內容多加鉆研外,還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對室內排舞的教學技巧多加鉆研。例如,根據室內排舞的互動性開展合作式教學;根據室內排舞的樂曲及內容開展體驗式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開展分層教學;根據學生心理開展競賽式教學;根據室內排舞的創造性開展啟發式教學等等,同時必須給予學生合理的評價,以此來增強學生室內排舞的學習信心及興趣??傊谑覂扰盼杞虒W中,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目標,結合教學特點及內容,采取恰當有效的教學技巧,從而切實提高室內排舞的教學質量。
(四)加強專業培訓,提高教學能力
室內排舞傳入我國的時間不長,尚屬于一種新興健身項目,近年來只有在社區或高校有所開展,小學引入室內排舞在教師技能、知識方面缺乏培訓,從而導致小學室內排舞的教學質量很難得到提高。雖然小學在引入室內排舞后,都組織開展了相應的培訓,但是這些培訓主要以文獻資料或課件觀摩的形式開展,從而無法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加強自身學習,通過交流、學習、進修的形式,對室內排舞加強研究,不斷拓展自身的室內排舞知識,提升自身的室內排舞經驗,從而更好的滿足室內排舞的教學需求,使室內排舞的教學質量得以切實提高。
(五)以評價促教學,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教學評價具有導向和激勵作用,可以起到以評價促教學的功效。在室內排舞教學中,教師應秉持相對性評價與絕對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展示、測驗、觀察等方式,對學生室內排舞學習情況進行有效評價,以此來調動學生室內排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室內排舞學習信心。
三、結語
綜上所述,室內排舞舞碼唯一,樂曲豐富,易于改編,而且對于器材、場地的要求較低,同時還具有娛樂、健腦、健美、健身等多項作用,是鄉鎮小學體育課程不可多得的優質素材。但是在將室內排舞引入鄉鎮小學體育課程時,必須依照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技巧,加強專業培訓,開展創編改編,只有這樣,切實提高室內排舞教學質量,達到小學體育預期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亞玲,王艷等.排舞運動特征與功能發展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6(09):65-70.
[2]蒲錦,張立等.排舞在中小學體育課中的靜態思考與動態實踐[J].運動,2014(24):132-134.
[3]劉勇.關于將排舞引入中小學體育課程中的可行性研究[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2012(02):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