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視編導作為應用實踐類學科,應該探究符合自身專業規律和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影視編導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方式非常靈活多樣,應該積極支持和鼓勵學生自發產生創新創業熱情。學校和學院團委及下設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應該主動出擊,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新創業指導,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創新創業。課程設置要根據不斷變化的媒體和市場需求即時更新。網絡短視頻的創意、制作及包裝推廣應該成為當前影視編導專業的課程主體,校友創辦的企業應該被作為重要的實習資源。高校在與傳媒企業以及媒體簽訂聯動培養協議時,不僅要明確雙方權責,還要將培養效果作為重要條款,并且培養效果的認定應該充分量化。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內外貫通;定崗定責定人;項目化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7-0035-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7年度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成果,項目編號:173060
深入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當前和今后時期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2016年教育部要求“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創新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新內涵,是對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以及能力的重視和培養。影視編導作為應用實踐類學科更應提前謀劃、主動作為,順應高校以創新創業為指導的新一輪綜合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對接建設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的需求。此外,影視編導作為應用實踐類學科也有專業特殊性,應該探究符合自身專業規律和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一、尊重和鼓勵學生創新創業熱情
影視編導專業是應用實踐類學科,因此相比基礎研究性學科,學生本身就有一定的創新和創業熱情。通過筆者對重慶市內3所(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師范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開設影視編導及相關專業的高校的走訪調查,發現在校的影視編導專業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有創業活動的并不少見。一方面影視編導專業學生直觀感受到逐漸增加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影視編導專業的創業活動不同于科技成果轉化類創業,具有投資小、回報快、風險低的特點,利用自身專業技能及專業學習必備的拍攝編輯設備即可直接開展經營。這兩方面的原因都有效減少了學生創業的心理與行動障礙。
影視編導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方式非常靈活多樣。就創業而言,以獨立和合伙方式開辦影視制作或宣傳推廣工作室是主要方式,但也有一些學生選擇了與專業相關度不高的創業方式,如投資駕校、餐飲業、經營網店等。在調查中發現,有創業活動的學生中還有不少并沒有進行正式工商注冊,只是利用專業特長和閑暇時間開展經營活動。就創新而言,由于影視編導專業依賴的拍攝及編輯設備本身更新升級的速度就很快,媒介形態、媒體行業市場需求、影視創作觀念與風格的變化也很快,所以編導專業的學生圍繞器材使用,包括器材改進、利用不同器材屬性和性能差異進行創作以及轉變創作觀念和方法的創新多種多樣。
針對影視編導專業有不少學生自發創新創業的實際,應該積極支持和鼓勵學生自發的創新創業熱情。學校及學院團委在創新創業政策宣講、創新創業氛圍營造及創新創業活動幫扶等方面還應繼續加強。調查中發現不少創新創業學生根本不了解高校對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和獎勵措施,也不知道高校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的功能,因此真正從政策和相關職能機構中獲利的創新創業者非常有限。學校和學院團委及下設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應該主動出擊,在全面掌握學生創新創業活動開展數量、類型及程度的基礎上,更加有針對性地提供分類輔導和指導,[1]幫助學生更加有效、有質量地進行創新創業。
二、建立內外貫通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內外貫通之“內”指校內課程設計編排,即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融入課程和課堂編排設計。內外貫通之“外”指校外實習,即在實習安排上體現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影視編導專業是應用實踐類學科,課程設置應該根據不斷變化的媒體和市場需求即時更新。例如傳統影視編導專業的課程設計主要針對電視節目的編導和策劃,而當前隨著電視產業的萎縮,以移動短視頻為核心的網絡新媒體蓬勃發展,因此網絡短視頻的創意、制作及包裝推廣應該成為當前影視編導專業的課程主體。一方面,網絡短視頻自身就是崇尚新穎、時尚、多元的創意性作品,與創新教育理念具有天然相通性。另一方面,通過系統地學習網絡短視頻創制及宣傳推廣技巧,學生能更快更好地了解和適應市場需求,為學生成功創新創業奠定堅實基礎。
實習是影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習對學生真正認識行業、市場和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實習與創新創業教育密不可分。不少高校的影視編導專業已經突破了畢業實習的范圍,以更加多樣化的方式組織和鼓勵學生實習。實習一般采用校外實習基地集中實習以及學生自謀崗位自主實習兩種形式。校外實習基地一般是與學校或學院簽訂了正式合作協議的企業或媒體。但校外實習的形式可以更加多元,例如影視編導專業校友創辦的企業也應該被作為重要的實習資源。長期以來,不少高校并不真正重視對校友資源的充分利用,對校友畢業后的發展狀況缺乏了解,也沒有建立畢業校友聯系機制。其實加強與校友的聯系,將其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意義重大。同專業校友的示范和帶動作用對在校學生的就業選擇及專業自信都有重要影響。[2]通過在校友創辦的企業實習,在校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創業的過程和成果,并且通過與校友的溝通交流增加對創業的認識,有助于在校學生培養創新創業意識以及將意識轉為創業行動。由于是應用實踐類學科,所以影視編導專業畢業生中創業的不少,這為高校擴充實習資源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三、深化校企校媒產學聯動培養機制
高校與傳媒企業、媒體聯動培養人才是影視編導專業的普遍做法。產學聯動培養模式與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結合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于“卓越工程師教育培訓計劃”(以下簡稱“計劃”)的具體舉措。影視編導專業作為應用實踐類學科,同樣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匠人精神”和工程師情懷。
“計劃”中明確要求:一是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培養過程;二是學校按通用標準和行業標準培養工程人才;三是強化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三項要求正是對人才培養有機結合創新創業教育與產學聯動培養機制的清晰闡述。但是在校企校媒聯動培養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合作流于表面、聯合培養單位僅提供實習場所或只是掛名。此外,聯合培養單位派出的行業導師質量也常常參差不齊,有些導師本身入行不久,缺乏從業經驗和指導經驗;有些導師缺乏責任心,沒有為學生提供耐心細致的指導。聯動培養中出現的另一主要問題是企業、媒體與學校的培養理念、方法及步驟有很大區別。企業和媒體更多是從自身利益和需求出發,而學校則會更多以學生為中心;學校培養看重教育的系統性,企業和媒體則更強調實用性。因此如何真正將兩種培養模式協調起來,對影視編導專業是一個重大考驗。
高校在與傳媒企業、媒體簽訂聯動培養協議時不僅應該明確雙方權責,還應該將培養效果作為重要條款,并且對培養效果的認定應該充分量化。這樣才能有效衡量合作質量,也為后續合作的改進和調整提供重要參考。高校與傳媒企業、媒體的聯動培養不能局限于培養學生,在高校教師隊伍“雙師化”培養及項目聯合課題攻關等方面也要加強合作。比如重慶師范大學影視編導專業已經將產學聯動培養從本科階段率先延伸至研究生階段,并且貫徹落實責任突出實效的指導思想。[3]通過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重慶師范大學與重慶廣播電視集團以“雙導師”模式定崗定責定人進行聯動培養。培養一是實行以職業勝任力為導向的培養模式,二是以作品創作為核心的培養任務,三是雙方圍繞媒體的創新發展展開項目化合作。
四、結語
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究是系統工程,單靠高校的力量難以完成,必須聯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同時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究是正在進行的教育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既是針對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能力和行為,也是對高校影視編導專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創新和改革。因此對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究永遠在路上。
參考文獻:
[1] 梅偉惠,孟瑩.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政府、高校和社會的角色定位與行動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6(8):13-14.
[2] 魏鳳倫,于璇.校友資源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大眾文藝,2018(10):210.
[3] 重慶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網站[DB/OL]. http:// xcy.cqnu.edu.cn/.
作者簡介:葉思詩(1981—),女,重慶人,研究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藝教育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