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節目播出流程中,電視節目編排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是指在節目將播出時對節目進行提前編排,電視節目編排涉及整個節目播出架構的規劃和安排,與節目能否取得最佳播出效果息息相關,也是達到熒屏理想收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本文對少數民族地區基層電視臺的節目編排進行探討。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基層電視臺;電視節目編排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4-0163-02
電視節目編排是一項非常看重層次性和程序性的工作,它并不是把重復播出的新聞素材、電視劇等進行簡單的糅雜拼接了事,而是根據電視臺的頻道定位以及相關的節目內容,結合本臺受眾群體的觀看特點、觀看需求以及收視時段特點,合理地安排電視節目。電視節目編排是提高節目收視率,確保節目播出效果的重要因素。
自改革開放后,國內的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娛樂文化日益繁榮,作為信息素材、娛樂素材主要載體的電視事業也呈現出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景象。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地區眾多,這些地區依托當地的少數民族文化傳統,不斷地傳承和發揚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文化精髓,因此少數民族的文化宣傳格外重要。而作為信息傳遞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宣傳載體,電視節目在民族文化宣傳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以作者所在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為例,這里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區和全國羌族的主要聚居區,是民族文化多元交匯的“民族走廊”。全州有藏、羌、回、漢等民族,總人口約94萬人,電視事業起步晚,頻道單一,電視綜合覆蓋率為97.8%。目前,阿壩州電視臺僅有新聞綜合和阿壩安多藏語綜合兩個頻道。
近年來,阿壩州電視臺一直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在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下,對自身的文化特點、文化傳承進行深入的剖析,通過深入分析各民族受眾的收視心理、收視習慣、收視特點,同時注重編排策略的研究和使用,在節目編排方面做了許多積極的嘗試,增強了節目編排的科學性、系統性。
一、圍繞頻道整體目標和受眾角度來編排節目
我國的經濟和互聯網正在迅速發展,電視臺的數量也保持增長態勢,節目的選擇更加豐富,傳播的載體更為多元。在這樣的信息流通環境下,電視已經不再占據主要的傳播平臺地位。受眾的偏好、習慣、價值取向將決定電視節目能否取得理想的播出效果和經營收益。
面對這樣多變的環境,高質量、多元化的節目是幫助電視臺穩定收視率、提高市場價值的底牌。而決定節目質量的則是對電視節目的編排。這表明電視節目編排將成為電視臺能否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是電視節目順利傳播信息的重要環節,是電視節目能夠從產生進入播出過程的核心。節目編排必須考慮到受眾的興趣和需求,根據電視臺的受眾群體作出正確的定位。節目應具備地域特色,要考慮整個節目的時長、流程、環節安排、內容插入以及最終目標等問題。編排的核心在于鎖住目標群體,全面考慮受眾的整體需求,從而確定頻道定位。受眾決定了電視節目的基本類型和方向。
電視節目編排是一門綜合藝術,應深入研究受眾的收視意愿,科學安排節目播出時間,研究受眾對節目質量的評價。電視節目面對的是職業、文化水平、年齡層次各異的受眾,節目編排首先要考慮受眾群體的社會特征、年齡特征、文化特征、地域特征,根據這些角度因素來總結受眾群體的共性特點,從而能讓節目編排更切合市場需求,更有針對性,更能被受眾接受。阿壩州電視臺積極學習和借鑒其他電視臺的先進經驗,努力探索廣播電視節目采編制播新模式、新方法、新技巧,引進了一批針對不同受眾群體和時段的欄目、電視劇,及時制定了新聞綜合和文化旅游兩個頻道的節目播出計劃,同時在節目編排上做到了科學合理與藝術并存,根據頻道、各時段節目收看對象,按收視群細分時段,實行分眾播出。同時,研究節目的內在收視規律,注重把握上下檔節目間的銜接。例如,在17:00~18:00播出針對小學階段的少年兒童的卡通節目和少兒節目,小學生的休閑時間比較固定,觀看時段比較統一且集中,而當越來越多的成年人也加入電視的受眾群體中時,播出的節目便漸漸加入了成人化的元素,開始以更符合中青年群體觀看需求的娛樂類、生活類節目為主打節目;19:00~20:00播出央視新聞及本臺自制藏漢語新聞節目,這樣的節目編排既符合家庭式收看節目的習慣,在內容上也非常豐富,緊緊抓住了各民族群體的收視需求,從而提高了收視率。
由于阿壩州是以藏族和羌族為主的自治州。阿壩州電視臺立足于準確把握頻道定位,辦出本地受眾喜愛的、特色鮮明的電視節目。根據不同受眾的收視習慣,在“阿壩安多藏語綜合頻道”中新增設了《圣地阿壩》《法制阿壩》《歌舞阿壩》等藏語社教文藝專題欄目和本臺自譯安多藏語電視劇,從根本上解決了廣大農牧民收看藏語母語節目的愿望。
二、打造特色,品牌專欄力爭重拳出擊
阿壩州電視臺綜合頻道通過深度挖掘阿壩州深厚的民俗文化和旅游資源,打造出了播出時間固定的節目《阿壩新聞聯播》《阿壩藏語新聞》《口述歷史》和藏語《圣地阿壩》《法制阿壩》等具有影響力和感染力的欄目,以鮮明的時代性、獨特的文化性從不同的角度向廣大電視受眾展現了阿壩州獨有的風情和魅力,成為阿壩州廣播電視臺的收視亮點。阿壩安多藏語頻道周一至周日20:30極具阿壩州民族地域特色的法治、社教文藝專題節目培養了固定的收視群體;新聞綜合頻道周一至周日12:30的大型訪談節目《口述歷史》在州內外產生了極大的反響。目前,這幾檔欄目已經培育和發展成為阿壩州電視臺的品牌欄目,使頻道的定位能具備較強的針對性和服務性,使自身的影響力和品牌效應可以迅速增強,形成有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的品牌形象,以此來拉動電視臺其他節目的收視增長。[1]
另外,我們還制作了極富民族特色、彰顯欄目特點的頻道、欄目宣傳片、節目導視等,加大了對重點節目、影視劇的預告力度,采用無縫鏈接形式將以上內容和廣告等分為不同長度和段落,在頻道節目的間隔位置見縫插針,前后呼應,滾動播出,使全天節目節奏張弛有度。
三、重視重大節假日、紀念日和大型宣傳活動日的節目安排
針對重大節假日、重要紀念日和大型宣傳活動,阿壩州廣播電視臺在節目編排上打破常規編排模式,進行主題式編排,使整體宣傳形成聲勢。例如,阿壩州作為紅軍長征經過的雪山草地,為了配合長征勝利紀念日、七一建黨節、十一國慶節、藏歷年、羌歷年等重要紀念日和重大節慶,阿壩州電視臺都會及時調整節目編排,利用現有資源,編排歷史文獻片、相關主題節目來唱響主旋律。[2]
例如,2015年9月3日是中國首個法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當天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大閱兵是新中國歷史上第15次大閱兵,同時也是第一次在非國慶節舉行的大閱兵。為了讓全州廣大農牧民收聽收看大閱兵盛況,阿壩州電視臺緊緊圍繞主題宣傳,提前部署兩個電視頻道和人民廣播臺的各項宣傳籌備工作,及時調整了節目編排,精選了《壯士出川》《軍歌嘹亮》《亮劍》《我的兄弟叫順溜》,本臺譯制的藏語電視劇《我在天堂等你》等優秀抗戰題材電視劇、抗戰革命歌曲和抗戰勝利宣傳片在兩個頻道播出,為紀念活動營造了氣氛。9月3日當天早上從8:30準時轉播中央電視臺大閱兵現場直播,讓受眾看到了閱兵儀式的精彩畫面。這種圍繞宣傳主題進行呼應性編排的方式,使主題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和升華。
又如,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會議在北京召開,阿壩州電視臺提高政治站位,超前謀劃,圍繞黨的十九大主題宣傳制定了節目編排計劃,為黨的十九大的隆重召開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
長假是大眾休息和娛樂的時間段,這個時間段的節目編排主要是根據假日的長度、區域內的假日文化,人們在節假日的作息特點,人們的娛樂需求和欣賞趣味來作出科學調整。例如,春節、五一、國慶和寒暑期,阿壩州電視臺總編室都會對節目作出相當大的改動,結合各節假日的特點和人們在節假日選擇的娛樂方式進行特別編排。電視臺決定采取縱向或橫向打通的手法讓節目更有可看性、更接地氣、更有生活氣息,以此讓節目在節假日依然保持非常穩定的收視率,避免因為收視淡季導致收視率不佳等問題的出現。
四、運用電視劇、電影配合品牌欄目爭取市場份額
影視劇是最常見也是電視受眾最容易接受的消遣娛樂性節目。這類節目有較好的延續性和傳承性,可以形成長期的市場影響和IP號召力。通常來說,影視劇的信息較繁雜且連貫,需要受眾保持固定的收看習慣,但是在生活節奏加快的當下,很多上班族只有在雙休日才能有充足的時間來享受電視節目提供的休閑娛樂。所以,在節目編排上,電視臺積極拓展思路,利用有限的電視劇資源,精心選擇劇目,適時調整節目編排方案,推出“動漫系列”“五個一工程獲獎作品系列”“紅色系列”“本臺譯制安多藏語電視劇系列”等編排,并根據播出效果對整體編排特別是劇目的選擇進行微調,有效提升了收視率。[3]
五、結語
在電視媒體數量劇增、自媒體大量出現的今天,各電視臺都在試圖采取獨具特色的節目編排方式,以便在競爭激烈的媒體行業中吸引受眾,擴大市場份額。民族地區的電視臺相較于其他電視臺,除了要兼顧市場價值和自身發展之外,還需要承擔起傳播地方文化、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重任,所以必須以更嚴肅的態度對待電視節目編排,不斷優化節目組合,進一步強化優勢節目,提升文化在民間的滲透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輿論引導力和社會影響力,著力打造一批品牌節目,形成文化品牌,更好地滿足各族電視受眾的需求,這樣才能確保電視節目編排有效運行,同時起到宣傳文化、為大眾文化需求提供高質量服務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俊霞.地方臺節目編排的策略與創新技巧[J].魅力中國,2019(13):338.
[2] 劉子華,張娜.淺談地方臺電視節目編排技巧[J].青年科學(教師版),2014,35(7):359.
[3] 孫姝文.淺談電視節目的編排策略[J].新聞愛好者(下),2008(8):125.
作者簡介:卓瑪措(1980—),女,四川九寨溝人,本科,編輯職稱,研究方向:電視節目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