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忠軍
摘要:數學核心素養具有綜合性,是學生在就學中不斷形成的,是要求學生通過不斷的學習數學知識,綜合運用數學能力,培養學生的多方面數學綜合素養。這一理念也是教學界的熱門話題,那么怎樣優化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教學,以保障初級中學的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多向發展,這也成為了課堂教學實踐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
引言
初級中學時期是學生發展和學習的關鍵時刻,該時段是思維模式和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重要時段。而數學學科更是初級中學的重要課程,教師應該抓住這個階段,重視數學課程的教學方法,不斷對學生進行創新培養,多方位的顧及學生對于數學的接受能力,把數學核心素養的理念融入到教學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在實踐中的核心素養。
一、在講堂講習的入門中融入數學核心素養
在新課堂改進的背景下,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受到了更多的重視,已成為了教學的關鍵。在以往教學模式中,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科目,往往會遇到很多難懂的問題,教學的效率很低。而把數學核心素養融入到教學理念中,則可以更好的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既豐富了課堂,又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對數學的運用能力和學習質量。所以教師在做課堂教學時可以導入數學小故事、生活案例、數學問題等,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比如在講《軸對稱》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軸對稱現象,讓初中生形成較強的空間想象力,讓他們從現實生活中找到數學的影子,找到一些實物,能夠在課堂上提出關于軸對稱圖形的問題,觀察軸對稱的兩邊圖形是否全等。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對身邊實物的觀察就會對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化抽象為具體,化陌生為熟悉,比單純的講解概念更容易理解,并且能夠留下深刻印象。這樣在課堂教學中導入數學核心素養理念,能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解題時融入核心素養理念
除了在課堂中講數學概念外,教師在講解數學題時也要體現核心素養,數學的題型多種多樣,要求學生要會舉一反三,所以學生在解決一道數學題時,就需要把知識貫穿起來,綜合運用數學的發散思維,要學會用一個知識點能解決相關類似的一系列數學問題,扎實學生的數學基礎。不要只做基礎題,輕微變動的題就沒有思路了。要讓學生學會在解決數學問題時自然而然的融入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在面對數學題時沒有很大的壓力,而是強化他們的數學思維,讓他們更具有活力,不再懼怕數學題。因此在講解數學題時,老師應該秉持數學核心素養,這樣才能在解題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比如《一元一次方程》中有這樣的題目:一把香蕉重600克,是桃子的4倍多50克,問這堆桃子有多重?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實物輔助解題,通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來增強學生對此類題目的理解能力,而不是單純的灌輸一種方法。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們用基本的算法解決問題,然后教師提出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也可以借用天平來直觀模擬,實物的輔助教學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更加深刻,從而培養發散思維,之后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想起實物進而舉一反三。這樣把教學核心素養融入到解題教學的方法非常符合初中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在面對一道新題型時就能輕松應對了,教師在授課和講解題時也能更加輕松。
三、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引入數學核心素養理念
教師在備課中的重要步驟就是教學設計,為了更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教師一般會在上課之前對重要內容進行著重備課,這樣既能夠把教學內容的重點給學生講解清楚,也能確保教學進度在規定范圍。但是這樣的教學設計就會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大部分教師更加偏中傳授重要且難點的知識,往往根據考試大綱或者學校的考試范圍和考試的重點來決定知識點是否是重要講解部分,這也是很傳統的應試教育培養方法,對初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不夠重視,這方面的關注力較低。初中生正處在思維模式的轉變階段,如果沒有很好的培養他們的思維素養,學生在學習中就不能拓寬學習的廣度,這樣的學習結果不會很好。如果教師想要改善當代初中生目前的數學學習情況,首先需要提高他們對數學學習的強烈熱情,進而提升數學學習的興趣,這樣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既能夠提高數學成績,也能夠讓學生全面發展。
結束語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老師的工作不僅僅是教數學概念知識,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初中學生的綜合素養。數學核心素養的特點是綜合性、整體性和持久性,這種新教育方式下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逐漸形成數學核心素養理念,把數學融入到生活中。為了有效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把核心素養當作重要的事情來對學生培養,引導學生學會在面對數學問題時能用發展的思維看待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煒.初中數學核心理念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園教育,2017(07):33.
[2]高莉.數學核心理念下的教學現狀調查及策略研究[D].南京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