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奎
摘 要:教師沒有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缺乏一定的了解,只注重自身教學任務的完成進度,忽視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這些現狀都使得高中地理教學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成為了學生眼中理論性強且難學的學科之一。如果在高中地理課堂中使用生活化教學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消除厭煩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優化高中地理教學課堂的教學效果的目的。在本文中,筆者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了優化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效果的具體教學策略,希望對廣大教育者們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引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是促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提高學生高考時應對考題的能力,以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對于高中地理教學工作而言,其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最主要的教學任務就是提高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有利于其更好的了解自身周邊的生活環境,從而通過科學的理論知識與技能,解釋身邊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與現象。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主要將精力集中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能力的提高。為了改善這一現象,教師需要結合實際生活,通過生活化的地理教學方法來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優化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效果的具體策略
1.地理知識生活化,激發學生積極性
地理作為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其教學內容中蘊含著大量的生活素材,需要教師潛心鉆研,善于發現,從而將生活化的素材巧妙的整合到地理教學中,使得地理教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積極性,進一步促進高中地理教學課堂效率的提高。例如,在講述“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這一知識點時,為了更加有效的實施生活化教學,首先在新課的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先就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知識進行講解,并要求學生用筆記將其記錄下來,為下節課中教學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操作打下基礎。下節課教師安排學生在室外利用影子測量太陽的實際高度角,并結合氣候、季節、溫度等多種因素來進行高度角的測量,引導學生考慮這些因素對于太陽高度角計算得出太陽此時直射維度的影響,從而有利于教師生活化教學的開展。
2.教學方法多樣化,實現“活”學地理
由于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仍然使用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將知識一股腦的傳授給學生,忽略了學生是否能消化這些知識的重要性,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難以得到提高。針對這一問題,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更新教學理念,結合生活化素材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實現“活”學地理的教學目的,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情境化教學,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生活化情境的創設類別多種多樣,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生活場景的再現,如角色扮演等,也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一個教學情境,如借助“谷歌地球”這一軟件幫助學生全方位了解地球的生態與環境等等。再如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指在教學過程中選取生活中的實際案例進行講解,幫助學生了解與掌握案例中所涉及的地理知識,其實踐性強,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習能力,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等等因素,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結合生活化素材,做到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幫助學生“活”學地理。
3.合理引導,發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在生活化教學中,對教學資源中所蘊含的生活素材進行整合與拓展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應避免只教教材中內容的現象,適當整合教材內容,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生活化的知識點,并對其進行精煉與學習。例如在“高壓與低壓”的相關內容的學習中,教師可以以高原居民采用高壓鍋燒水為例,對青藏高原的氣壓問題進行分析與學習,海拔的升高致使水的沸點降低,高原居民如果繼續使用傳統的鍋灶進行燒水的話,水不到一百攝氏度便會沸騰,喝這種水容易鬧肚子。因此,西藏居民為了喝到100攝氏度的水選擇高壓鍋燒水。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學習高氣壓與低氣壓。此外,學習地理知識就是為了了解我們所處的環境,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引導,使得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從而更加全面的了解世界。例如,在學習“造成南北飲食差異的原因”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氣候、降水、溫度等因素,發現南北之間的差異,從而發現南方種植水稻、北方種植小麥。
4.組織課外生活化地理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踐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從而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組織課外生活化地理活動的開展能很好的實現這一目的。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結合學生安排進行適當的課外實踐活動。例如,在教授“城市化對地理環境影響”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就這近十年逐漸城市化所帶來的改變進行社會調查,可以采用實地查看照相、問卷調查、訪談記錄等調查形式了解當地城市化之后的變化以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這樣學生不僅能學到相關的地理知識,還幫助學生保護環境這一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此外,教師需要認識的一點是,野外考察的結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實踐探索的能力以及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學在整個教學階段中尤為重要,想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就需要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結合生活實際現象,讓學生加深知識理解和應用,最終實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楊維平.地理教學中地理知識點的生活化策略探討[J].課堂內外·教師版(中等教育),2019,(6):111.
[2]林小鳳.關于構建高中地理生活化課堂的探討[J].新課程·下旬,2018,(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