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文
摘 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讓學生學會以數學的眼光看世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數學教師并不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而是只關注學生的應試成績,實際上,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與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優化知識梳理、教學指導等內容,合理地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培養策略;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能力是影響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新課改背景中,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雖有一定改變,但依舊殘留著傳統教學中不重視數學思維培養的理念,這就要求教師要認識到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及過程給予科學指導,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創新思維、選擇思維,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關注課堂講授,啟發學生“問題”意識
在數學課堂上,學生認真聽課是前提,除此之外,教師也要能夠抓住課堂,啟發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而是師生共同參與構建的,聽課的“聽”,不能僅限于聽,還要有“想”,針對課前預習中的問題,只有在課堂上認真聽講,仔細思考,才能更好地化解預習難點,這也要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課堂問題,主動與學生展開交流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疑難,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意識,例如,在學習了三角函數的相關內容后,針對三角函數的應用,我們可以設置如下問題:某工地施工中,已知兩樓高度、陽光照射宿舍的角度,那么兩樓間距最少要多少米,才能不影響后樓采光?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在數學課堂上,針對數學理論,教師要鼓勵學生應用數學猜想、假設、驗證等方法,去發現數學問題,得出正確結論,學貴有疑,疑則有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質難問疑,如在學習“橢圓的定義與標準方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自己動手制作橢圓紙片,從紙板畫線、裁剪中,讓學生體會“兩個固定點”的意義;在拉扯細繩、畫出橢圓軌跡中,體會橢圓的特征,以此來有效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好的問題情境,更能觸發學生主動思考,設置問題時教師要把握幾點:一是知識點呈現要具有啟發性,能夠契合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生發問欲望;二是要圍繞數學知識點展開情境創設,調動學生質疑品質;三是把握課堂趣味性,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點入手,讓學生自覺思考并提問;四是把握層次性,問題的設計與引出,要關注學生個性差異,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順應學生的認知過程,兼顧學生的不同層次水平。
二、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
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學習的內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直覺思維的培養可以分為兩個步驟:第一,重視解題方法與重難點知識的教學;第二,培養鍛煉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例如,在“指數函數”的教學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該章節知識的思維導圖,并在教學之后引導學生憑借記憶繪制自己的思維導圖,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將解題方法與公式定理相對應,為直覺思維的培養與激發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在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為學生布置多道相同類型的課內習題,引導學生基于系統的數學知識框架對數學問題的解法進行大膽猜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有效培養,解題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需要數學教師重視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逆向思維、聯想思維等的教育,這些思維是創新思維的基礎,然而,系統性的知識框架卻是學生形成與發展這些思維的前提,在教學或者復習過程中,數學教師不僅應當引導學生構建單個知識點的思維導圖,還應當引導學生關注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性、互逆性,繪制更廣泛框架的知識導圖,將知識串聯在一起,為解題過程中多種思維的培養奠定基礎,例如,在進行“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教學之后,“指數函數”“冪函數”等內容經常混合于一道題中,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開展課堂探究或課后合作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將具有關聯性的知識點組合成復雜的題型,并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尋找解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數學知識中經典變式對學生進行思維啟發,例如,學生常被三角函數千變萬化的變式題所困擾,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三角函數的關系式進行推導,然后在三角函數關系式中融入其他函數的知識,將函數復雜化,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發散思維、聯想思維、逆向思維能夠得到很好的激發和鍛煉,當學生再面對“陌生”的題目時,便能憑借直覺思維與創新思維快速分析復雜式子的主干,并從思維的知識框架中尋找到針對性的解題方法。
四、課后復習與鞏固
一項教學活動由很多環節構成,不僅包括課前的導人與課堂教學,而且還需要進行課后復習與鞏固,只有這樣,才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點,為后續學習以及知識點的應用奠定良好基礎。在課后的復習與鞏固環節內,也可采用相應的手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算法與程序框圖》--課為例,教師可以布置出這樣的作業:根據你生活中的觀察,簡單繪制出一個算法程序圖。之后,學生就會對日常買東西、家庭生活狀態等多方面進行觀察,繪制出算法程序圖。如以買東西為例,流程為計算所需要購買物品的價值,之后學生向老板支付資金,將實際支付資金與所購買物品價值做對比,確定學生或老板接下來的行為:支付資金>物品價值,老板找錢;支付資金=物品價值,學生離開;支付資金<物品價值,學生再次支付,直到支付資金=物品價值為止,如圖1所示。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是高中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未來成長。所以,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應采取具有趣味性的課堂導入方式,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加強與實踐生活的結合,創新課后復習方式與鞏固知識內容,以更好地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進行培養。
參考文獻:
[1]文興奎.加強高中數學多媒體輔助教學效率的反思與探索[J].數字通信世界,2020(10):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