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云飛
摘 要:從宏觀上來看教育事業的發展關系著國家的發展,從微觀上看教育與每個家庭每一個個人也密切相關。在如今的教學中,不是要讓學生“學會”,而是要他們“會學”。文中就從高中數學教學出發,探討了如何運用“望、聞、問、切”來讓學生會學。
關鍵詞:高中數學;會學;學會
教育關乎國家興旺,關乎每個家庭,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關注人的發展,關注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
中醫上“望、聞、問、切”這“四大法寶”對我們教育工作者同樣適用,結合本人在高中數學教學的實踐中,我認為要提高高中生學習數學的水平,要關注每個學生發展,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也可通過“望”來觀察學生,了解學生數學課堂的情緒,通過“聞”來把握數學教育理念發展趨勢,傾聽每個學生的心聲,發揮他們的數學潛能,通過“問”來獲得師生之間的直接情感交流,所迸發的不同解題思想,通過“切”來把脈教學、會診課堂幫助學生成為數學教學課堂的主體,學習數學的主人.在新課改下,學生要從“學會”到“會學”,才能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
望,一個好的教師絕不是總踩著上課鈴響的時候走進教室,他們都會提前走進課堂,觀望教室里的學生,在課堂開始的兩三分鐘精神飽滿富有親和力地展開,如講解等比數列的定義時,以講述國王給國際象棋發明者獎勵的故事開始,給學生美好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課堂上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神是一種豐富的無聲語言,觀學生的眼睛,讀懂學生的想法,作為老師,眼睛用來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有時一個恰當的眼神就能收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聞,作為教師,需要傾聽每一個孩子的心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善于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多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同時我們需要賞識我們的學生,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始終伴隨著尊重、理解、信任與友愛.賞識能使人愉悅,激發人的潛能,是好的溝通橋梁.如筆者在一個基礎薄弱的班級講基本不等式的應用時,留給他們一個課后思考題,用基本不等式證明不等式恒成立,本來學生在接受不等式這塊知識時就比較慢,再加以應用就更困難了,但后來批改作業時,筆者驚訝地發現他們證明的方法竟然高達五種!故特意將這道題目進行講評,課后效果很好,學生更加有興趣的學數學,去思考解題方法,也加深了對基本不等式的理解!
問,課堂上我們會通過問題形式來獲得師生交流,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我們不僅僅教師提問,也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問題”,盡量多給學生發言的機會,如解關于x的方程kx2-3x+2=0時,讓學生發現要討論二次項系數k為0的情況.再如筆者在數學高考一輪復習中,涉及到平面向量中向量共線定理的一個問題,我們用通性通法分析完了解題思路,這時候有個男生,一直在插嘴說還可以直接做.這個男生在高一某段時間,喜歡手機游戲,被我發現后,我跟他約定接下來課上不開小差,并且多問問題,我可以暫時保管游戲機并保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上課緊盯著我的眼睛,課后問問題的次數或不同的解題方法明顯多了,對于這個一輪復習的題目,他竟然想到了當時學這個知識的推論,三兩句解決了問題,我非常欣慰的贊揚了他!培養學生敢于提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在思維的火花中贏得自身的發展.
切,教師在新課改下要做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在平時的教學中,交流、傾聽、溝通是相互影響的,如集合A與B的交集的定義時的三種語言表示及其互化引導的互動中,再如向量的概念及表示中,教師、學生的思想不斷交匯碰撞,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提高課堂的實效性.當然我們更要做智慧型的課堂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愛每一位學生,比如一個眼神或笑貌,給學生贊揚、肯定,就能煥發他們的自信、自強.如上述玩游戲的男生,一旦與他有約定,被老師寄托了期望,在他的身上產生“皮格馬利翁效應”,他的潛能被發揮出來,他的智力、個性等都得到成長.
誠然,高中數學的重要性人人皆知,高中數學的難度也讓我們很多學生整天愁眉苦臉,我們在教學中更要講究技巧,要提高課堂效率,有時我們對學生缺乏的不是愛,而是關愛的技巧,老師有時恨鐵不成鋼,課堂情緒總是緊張乃至糟糕,不好的情緒阻礙了思維發展.有時我們會不斷地跟學生說:“加把勁,你就能學好數學!”“這樣的計算低級錯誤又出現了”等等,這些語句可能在學習數學上并不能提高他的數學學習能力,我們是否可以換個說法,站在學生的角度,我們去理解他的感受,“我能理解你這里基本知識是理解了,但在運用這塊知識時要注意一些情況,比如……”指出他們的實際問題所在,也提出一些切合實際的方法,恐怕學生更能理解你對他的愛和關心.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幫助學生贏得信心,我們要切記:學生的自信是學好的關鍵.我們家長和教師都要培養孩子的自信,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平時就要有一個平和心態,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中去理解學生,善待學生的錯誤,多走近學生,以期望走進他們內心學習數學的想法,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
我們在教學中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引領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調動他們的學習潛能,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學會”到“會學”數學,幫助學生贏得自信,促進學生的終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興平.高中數學課堂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133-134.
[2]劉青.淺談如何突破高中數學學習障礙[J].中外企業家,2018(2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