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秋芳
摘 要: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學案導學”設計是當前生物教學的一個有效的教學策略,簡單來說就是在“學案導學”的過程中滲入核心素養,大致分為教師提出要求環節、學生自學環節和討論交流環節以及教師細致講解環節,最后練習鞏固環節。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學案導學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的教學效果。學案導學是貫徹當前這一教學理念最好的教學方式方法之一,尤其是對于高中生物的教學而言更為重要。高中生物更是需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教師引導相結合。[1]堅持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是當前教育盛行大背景下的重點要求。而生物在當前各個行業應用的范圍相當之廣,對于生物學相關人才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加。為了滿足各個行業發展對于生物學人才的需求,高中生物教學必須重視核心素養,樹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2]
然而,在目前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當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弊端。首先,當前的高中生物課堂上對于學生主體地位的遵循并不是很明確,基本都是按照教師不斷向學生灌輸的傳統模式,而這對于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生物知識是不確定的。其次,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夠重視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來對一個知識點進行理解和學習,通常都是教師自己把握教學關鍵,從而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導致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理解知識一味的死記硬背。對于當前高中生物這種教學現狀,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學案導學措施改善這一不良的教學現狀,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生物知識,樹立正確的生物學核心素養,同時也為將來的學習、工作作出準備。
本文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種群和群落》為例,就核心素養背景下學案導學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設計應用展開具體的分析和討論。
一、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學案導學”的意義
學案導學,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利用“學案”以及教師的輔助作用,來更好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當前,這種教學方法已經在許多學科的教學過程當中得到了廣泛、深入的應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收獲,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是非常良好。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于學生而言不僅僅是當下學習情況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影響;且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符合當前高中生物新課改大背景下的要求。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展開的學案導學設計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當中嚴格按照教師設立的標準以及教師指引的正確道路前進,對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和水平、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科素養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由此可見,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進行的學案導學設計有著重大的意義,需要當前高中教師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二、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學案導學”的設計
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學案導學”設計是當前生物教學的一個有效的教學策略,簡單來說就是在“學案導學”的過程中滲入核心素養,大致分為教師提出要求環節、學生自學環節和討論交流環節以及教師細致講解環節,最后練習鞏固環節。
(一)明確教學目標
明確教學目標是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進行“學案導學”教學的第一個步驟。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嚴格依照課程標準,仔細分析學情,結合教材,將學案當中的教學重點進行突出設計。教學目標的設計必須要有針對性,另外,對于引導性問題設計也要有針對性。以此來不斷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生物學科的學習能力。
如《種群和群落》的學案設計,首先,教師要充分結合教材內容,將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種群特征、種群密度、種群結構、群落的演替這幾個知識點的聯系構建一個框架,讓這些知識點在教學過程當中顯得更加有條理性,最好每個教學內容單獨一個學案,并且在學案當中可以針對學生比較不容易明白的內容進行提示小結的設計。其次,在學案中進行引導性問題的設計,類似于針對群落結構教學內容就可以進行引導性問題設計,如,“種間關系的比較有哪些?”由此,就可以引導學生往“捕食”“競爭”“寄生”“互利共生”這四塊關系聯想。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將學案當中的問題設計的更加具有層次,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必須將看書、思考、深入研究進行一個融合。另外,對于學生的回答必須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評價,以此來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自信心。
(二)引導學生自學
引導學生進行自學是高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的一個中心環節,是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一個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自學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嚴格按照事先制定的“學案導學”設計進行。引導學生自學的這個環節對于整個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設計的“學案導學”落實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在這一過程當中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自主性的核心素養。
就《種群和群落》一課教學而言,首先,教師必須在課前將學案發給學生,讓學生依照著學案當中的問題進行有規律的學習;并且教師要向學生介紹對于這一課的自學方式,類似于,種群、群落、生態系統這類名詞概念的解釋,學生只需要在看教材的過程當中就能夠很容易的理解;而到種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這塊內容時就需要學生聯系前面的知識點進行理解和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在自學《種群和群落》這一章節內容的過程中就可以把握有限的時間進行最大化的學習。其次,教師必須要求學習提前預習本章節內容,并且對于預習過程中存在的疑問也要進行記錄,方便后期解決,這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預習也是一種學習的好習慣,當前學生在這方面還需要彌補。
(三)組織討論交流與解難
討論交流是學生在自學以后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這個環節當中,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心得,師生之間也可以共同探討。這對于知識點的學習是有著很大的幫助。組織討論交流的核心也是對問題的解決,因此在這個環節中問題的設立就至關重要。
討論必須要有針對性。一些比較簡單的,教師就可以一筆帶過,不用花費太多時間,而對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內容則可以深入展開討論,如《種群和群落》這一課中,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J型增長”和“S型增長”,教師對此就可以進行數學模型建立再到增長的條件以及舉例來一一展開討論,包括曲線中的注意點等等內容。另外,對于一些學生共同反應的困難型問題,教師可以匯集起來融合進討論。除此之外,教師在針對難點進行講解時必須采取精煉的語言、主要是根據學生的要求來展開,并且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當給予一定的表揚,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生物過程中的積極性。
(四)練習鞏固
練習鞏固是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學案導學”的一個最終環節,是對前面學生自學的一個檢驗與鞏固,主要鍛煉學生的實操性。在練習鞏固環節,教師不僅要對練習內容進行嚴格篩選,同時在后期的講評過程當中也要調整好最適宜的狀態,也就是重點的把握以及教學進度的控制。
對于練習題的選擇,必須覆蓋全面、問題由淺入深,類似于“下列屬于種間競爭實例的是?”、“在自然狀態下,某一樺樹林出現云杉樹苗,云杉長大后高于樺樹林。樺樹林不如云杉耐陰而減少,最后形成以云杉為主的樹林,這種現象屬于什么?”。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的體現出問題的層層遞進,并且都是對《種群和群落》這一章節內容的檢測,緊扣教材內容、符合生物教學的課程標準。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講評時也可以重點根據學生反應,對于回答錯誤比較多的題目進行重點講解,以此來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當前,高中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學案導學”可以將這一點進行有效的凸顯。綜上所述,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展開的“學案導學”設計符合當前新課改背景下的要求,教師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完善“學案導學”的設計與落實。以此來為學生未來的學習以及工作打下堅實的鋪墊[3]。
參考文獻
[1] 于偉強.基于培養核心素養的單元復習學案設計--以”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單元復習為例[J].求學,2018(48):31-35.
[2] 王海昱.“學案導學模式”的嘗試——基于學科核心素養下的教學建議[J].新課程(中學),2019(7).
[3] 賀從環.學案導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教師版),2019,000(00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