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學
摘 要:高中物理知識具備抽象性的特點,這也就使得高中物理學習起來較為困難,而且高中階段的的任務量巨大,學生要學習的科目眾多,本身學生的心理壓力就較大,此時物理學習難度又大,學生思考時間長且見效慢就會讓學生產生自己無論如何都學不透物理知識的錯誤認知,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使得高中物理教學變得困難重重。演示實驗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參與感,教師若是運用得當也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能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因此,本文主要分析運用演示實驗突破高中物理教學難點的策略。
關鍵詞:演示實驗;高中物理教學;難點
前言:在高中物理課程中進行演示實驗符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實驗本身就是物理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演示實驗實際上就是教師為了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具象化,降低物理教學難度,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識中的難點問題。通過演示實驗過程并且鼓勵學生參與實驗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演示實驗能夠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更為深刻的把握,幫助學生活躍思維,形成物理思維,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切實解決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難點。
1、結合趣味演示物理實驗,突破學生興趣缺失難點
布魯姆曾經說過“學習最大的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生的學習動力主要依靠于其對學科內容的興趣,因為有學習興趣才會產生主動思考的欲望,使學生愿意主動探究。高中物理知識難度較大,從學生整體學習情況來看,多數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都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物理知識難懂,抽象性強,教師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整個課堂顯得枯燥,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興趣不高,進而使得學生不愿意積極思考教師教授的知識,學生的物理知識掌握程度不高[1]。同時實驗也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嘗試利用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做實驗時能夠有效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學生會自己主動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跟隨教師的腳步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就會對實驗內容主動思考,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加深對實驗結果的印象。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結合趣味演示物理實驗,借此來突破學生興趣缺失難點。
例如,在進行《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的教學為例,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伽利略的實驗之前,可以直接提出問題“你們認為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鐵塊從同一高度向下拋,哪個先落地?”以此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推測,在學生推測結束后,教師統計人數,然后引出伽利略的實驗,為了更加驗證實驗的準確性,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個裝滿水的礦泉水瓶以及相應一斤重的棉花作為實驗的工具,然后通過站在凳子上或者從講臺上方向下拋,通過這種替代性演示實驗讓學生了解在同一高度相同質量的物體下降速度一樣快的結論。
2、結合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境,突破學生自主思考欠缺難點
學生在面對較為困難的知識時常常不愿意主動思考,尤其在學習高中物理知識時更是如此,學生在學習前就對自己做了學不會的心理預判,使得學生在學習時抱著一種類似于放棄的想法和態度,這就是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所面臨的一大難點[2]。演示實驗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且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較為緊密,教師可以結合與生活有關的演示物理實驗進行教學,同時在進行演示實驗前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先假設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闡述預判的理由,然后在演示過程中也可以根據具體實驗情況提出一些思考問題,結合實驗提出問題學生若是認真觀察整個實驗過程就一定能能夠通過思考回答出來,而且這也是一種將一個困難問題拆分成多個小問題的方法,便于學生理解問題,同時也能夠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程度,有效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所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是圍繞著實驗提出的,這樣才能保證知識的連續性,減輕學生思考的負擔。同時教師提出的問題數量與難度都要適宜,尤其是要嚴格控制難度,過難的問題學生思考不出來的話,會嚴重打擊到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學習心態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只要教師能夠在結合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境時能夠注意上述問題,就能夠有效突破學生自主思考欠缺的難點。以“物體和質點”為例,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羽毛球以及竹蜻蜓,先為學生展示羽毛球舉高石方后讓學生認真觀察羽毛的運動場景。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羽毛下落過程中有什么特點?”在學生回答完羽毛下降的特點后教師再為學生展示竹蜻蜓的運動狀態,將竹蜻蜓向學生的方向旋轉,然后讓學生對比竹蜻蜓和羽毛球的運動有什么區別,然后引導學生總結竹蜻蜓飛行的特點即既有向前的飛行,又有自身的轉動。通過演示、提問、總結三個步驟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以此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識。
3、利用演示實驗將抽象問題具體化,突破學生思維局限難點
高中物理知識較為抽象,加大了學生的理解難度,除此之外學生感覺到物理學習難度大還是由于學生思維局限性較為嚴重,在面對抽象性的物理知識時學生就會難以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物理思維[3]。演示實驗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可以將物理知識變為外在表現,讓學生了解物理概念所講述的知識具體變現形式,使學生能夠更加理解物理知識的具體內容,當抽象知識形象化后,學生就會在頭腦中自動將這二者相結合,就可以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有效的物理思維,突破學生思維局限性難點。
例如,在進行“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實驗為例,教師用實驗方法妙處拋物體的運動軌跡,讓學生觀察白紙上的平滑曲線,然后可以讓學生自己將位置連接起來觀察最后的平拋軌跡,讓學生了解剛才小球的軌跡是什么樣子的,將原本抽象的運動軌跡具象化,以此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4、通過學生實踐演示實驗,突破學生實踐能力不足的難點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樣的實踐也是加深學生印象的有效途徑之一。高中物理設計的實驗眾多,也有很多知識都是依托實驗得以證明的,高中物理教學任務重,為了完成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師常常采取的是自己進行演示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教師進行的實驗所得出的實驗現象進行學習。這雖然能夠保證課堂教學進度,但是同樣的也讓學生的實踐能力無法提高,此外采用教師演示實驗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師也難以關注到每一名學生,尤其是坐在后排的學生,有可能出現根本看不清實驗的情況,那么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這就是一節沒有意義的物理課,很容易使得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路,從而導致整個學習效果變差。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一問題,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可以先整體演示一遍具體做法沒然后讓學生都動手進行實踐,去驗證實驗結果是否準確,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實驗步驟、結果的印象,進而也就增加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突破學生實踐能力不足的難點,讓學生在物理實踐方面得以全面的發展。以“驗證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為例,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整個實驗的過程,然后向學生情調用彈簧秤測拉力時,應使拉力沿彈簧秤的軸線方向,橡皮條、彈簧秤和細繩套應位于與直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內,還有就是在同一實驗中,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要使得橡皮條拉長后的節點位置O必須保持不變。然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剛才教師演示的步驟自己進行一遍實驗。
總結:綜上所述,運用演示實驗要比直接用言語教學效果要好得多,高中物理教師要先明確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主要存在的難點,然后根據這些難點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首先教師應該結合趣味演示物理實驗,突破學生興趣缺失的難點,其次結合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境,解決學生自主思考能力較弱的問題。再次要利用演示實驗將抽象問題具體化,突破學生思維局限性的難點。最后就是通過學生實踐演示實驗,通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來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印象。
參考文獻
[1]趙學榮.運用演示實驗突破高中物理教學難點的實踐研究[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19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930-931.
[2]王婧.運用演示實驗突破高中物理教學難點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184-185.
[3]馮楠,王林.運用演示實驗突破高中物理教學難點的實踐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0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