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摘 要:中國政治改革與經濟轉型正在同步推進,社會的整體形勢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以人為本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民眾利益得到了更為廣泛的關注,民生新聞關注的重點集中于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相關話題獲得了讀者的喜愛。報紙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了民生新聞的占比,這也是民生新聞在全新社會環境下的重要發展方向,同時報紙民生新聞對社會發展與民眾生活改變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研究現代報紙新聞能夠發現,民生新聞的地位舉足輕重。人文關懷即對人的思想與情感的呵護與關懷,是以人為本理念的直觀體現。將人文關懷融入民生新聞寫作,能夠更加有效地推動民生新聞進一步向民眾靠攏,突出民生新聞的重點和核心。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工作經驗,研究民生新聞寫作中的人文關懷。
關鍵詞:民生新聞;寫作;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1-0176-02
人文關懷是民生新聞核心思想的直觀表達方式和重要精神內核,只有充分體現并表達人文關懷,才能夠更為有效地發揮民生新聞的作用,推動民生新聞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民生新聞的核心內涵與人本價值觀
民生即人民生計,百姓在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及為了生存、情感、發展而開展的相關工作,均可以納入民生范疇。民生新聞充分考量了民眾的生活需求,從民眾生活根本入手給予呵護與關懷,自誕生之日起就體現出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情懷。[1]現代社會逐漸進入高度成熟狀態,普通民眾在物質、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均是民生新聞關注的重點。筆者通過研究認為,民生新聞的人本價值觀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其一,民生新聞要貼近最普通百姓的現實生活,確保百姓在閱讀新聞時能夠產生感同身受的認同感;其二,民生新聞要充分考量百姓生活的現實狀態,認可普通人作為社會一員的人格尊嚴,肯定他們的價值與追求;其三,民生新聞要為百姓生活需求提供有效發展支持,利用信息優勢為民眾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其四,民生新聞要有效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為大眾百姓提供發聲渠道,避免他們受到不公平對待。民生新聞的人本價值觀在報道中能否得到有效體現,直接決定其價值與未來發展,因此報紙類民生新聞要從普通百姓視角切入報道,圍繞百姓廣泛關注的話題或熱點展開深度研究,對普通百姓關注的衣食住行等話題給予高度重視,真正從大眾角度滿足民眾的合理需求,積極幫助他們尋找問題解決方式。
二、報紙類民生新聞人文關懷的重要性
報紙類民生新聞主要以文字和少量插圖為報道形式,民眾的信息獲取途徑相對單一,這也對報紙類民生新聞的主題選取、內容編寫及思想內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報紙類民生新聞中人文關懷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順應時代發展,體現媒體責任新要求
民生新聞具有非常積極的社會影響力。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新媒體逐漸掌握了媒體話語權,普通民眾開始更多地通過互聯網新媒體獲取信息。在全新的社會環境下,民眾的知情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信息真假難辨的不足。報紙新聞具有極強的權威性,在民生新聞報道方面也不例外。民生新聞重點反映普通百姓生活,特別是基層百姓和弱勢群體的現實需求,民生新聞的主旨體現出人文關懷的現實需求。[2]在民眾對網絡新聞的真實性產生懷疑時,報紙民生新聞融入人文關懷能夠喚醒民眾對弱勢群體的關注與關愛,有助于建立全新的社會秩序,對這部分民眾生活狀態及生存問題的關注體現出了對生命的尊重,另外這也有效滿足了民眾渴望了解身邊最新最熱事情的客觀需求。基于人文關懷開展民生新聞寫作,不僅順應了時代對媒體責任的新要求,同時能夠有效提升報紙的公信力,突破報紙在當下環境中遭遇的發展困局,重新獲得更多讀者的支持。
(二)有效應對日益激烈的民生新聞競爭
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下,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娛樂方式多樣化、信息傳播途徑多元化、信息內容爆炸化使得人們的關注點不斷發展遷移,昨日的熱點新聞在今天可能就無人問津。民生新聞報道因此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特別是報紙類民生新聞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各個電視頻道、新媒體、報紙均推出了自己的民生類新聞,采用多種方式吸引觀眾眼球,同樣的新聞內容會同時被多家媒體共同報道,這就使得報紙從業者必須揚長避短,挖掘并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激發讀者對新聞的認可與共鳴,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3]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入手選擇新聞報道視角,往往更容易得到讀者的支持,例如《朝陽日報》在關于朝陽市舊城改造的報道中,就充分關注了部分不愿動遷居民的現實困難與客觀需求,引起了當地居民和全社會的熱議,同時也為該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效助力。
三、民生新聞寫作的人文關懷把握策略選擇
民生新聞寫作要有效體現人文關懷,將多種要素有效融入創作,從新聞選題、報道角度、新聞導向3個方面呈現民生新聞要點。
(一)以人為本,開展寫作選題
以人文本是實現人文關懷的根基,新聞創作者在寫作過程中要深度關注普通民眾的生活狀態,合理的新聞選題能夠為新聞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民生新聞的主要內容往往圍繞百姓的衣食住行展開,社會上發生的各類事情都是民生新聞可以選擇的主題,例如天災人禍、假冒產品、交通事故、棚戶區改造、基礎設施問題等,都是民生新聞關注的重點。記者在報道時可以直接簡單地編輯并發稿,但是這種方式很難從根本上解決現實問題,人文關懷的實現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民生新聞要注意突出重點,利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問題作為主題,深度挖掘事件背后的真實原因,為解決問題提供借鑒與具有參考價值的策略,發揮媒體監督作用。另外,民生新聞與時政、經濟等重大新聞同樣存在密切關聯,例如在2017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會議上,《南方日報》就從民生角度入手展開報道,重點關注國家在住房、就業、民營企業等領域的新政策和新舉措,利用“關鍵詞”“要點”標識突出新聞信息重點,使時政新聞順利轉化為具有人文氣息的民生新聞。[4]
(二)從平民實踐開展寫作改革
民生新聞的平民化要求編輯將視角下移,更多地了解并關注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物質精神需求、情感世界等,在寫作時真正從平民視角分析和思考問題,進而尋找有效的問題解決途徑,改變部分民生新聞高高在上的姿態,使得民生新聞真正體現對百姓的理解與尊重。例如《新華日報》持續推動新聞創作改革,推出了“人民生活”版塊,重點關注普通百姓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煩惱,為他們積極尋找解決方案。這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的民生新聞價值觀,平民化的視角幫助《新華日報》改變了讀者對傳統黨報的印象,真正踐行了群眾路線要求。
(三)以正確導向實現人為關懷
民生新聞不僅體現了民眾對物質需求的關注,更體現出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民生新聞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領域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因此,民生新聞在價值導向方面要積極弘揚社會正能量,傳播進步思想,為民眾提供健康的娛樂途徑,避免過度迎合少數民眾的獵奇心理。在民生新聞寫作中,要注意對負面新聞報道的控制,避免過度集中報道客觀問題,例如環境問題、管理混亂問題、產品質量問題等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根本性解決的問題,更多關注法律、紀律、道德、社會良知和一般社會公共權的監督。
四、結語
民生新聞關注并記錄普通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重點關注民眾在日常生活及社會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期待通過新聞報道引起政府及社會的廣泛關注,進而解決這些問題,推動社會秩序良性發展,實現社會民生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亮.堅持人文關懷 創新民生新聞報道[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8(S1):41-42.
[2] 張小雅.我國民生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7,1(12):30-31+33.
[3] 劉曉平.淺析民生新聞主持人如何體現人文關懷[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6(06):45-46+44.
[4] 宋博雅.幫忙要有溫度——民生新聞中的人文關懷淺談[J].新聞世界,2010(07):94-95.
作者簡介:張曉麗(1975—),女,山西陽泉人,大學學歷,記者職稱,研究方向:新聞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