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發強 張小玲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學習者的學習需要,混合式教學充分吸收了信息化資源的優勢,將傳統教學和信息化教學結合起來,而“慕課”的出現又為混合式教學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將分析傳統課堂的不足,論證基于“慕課”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以及該模式推廣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關鍵詞: MOOCS;混合式教學模式;可行性分析
一、傳統課堂的不足
目前應用最為廣泛地教學模式由19世紀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提出的傳統教學模式,經過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發展沿用至今,即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新課、鞏固、布置作業。這種教學模式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該模式下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很好的發揮出來,有利于師生情感的培養,有利于學生認知的發展。隨著信息化的飛速發展,信息時代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單單是掌握知識,而是信息時代的人才要具備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新型人才,顯然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反而成了阻礙。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難以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只講究灌輸知識、死記硬背,只講究完成教學任務、缺乏創新,學生在這種模式下始終處于被動狀態,抑制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不利于具有創新人才的培養。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所有的認識活動是圍繞教材的知識內容展開的,這種模式強調教材內容的前后銜接、邏輯嚴密,但是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灌輸的狀態,將重點僅放在讓學生搞清楚“是什么”的層面,而沒有關注到“為什么”和“怎么辦”的層面,學生主動性無從發揮。此外,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等問題基本被排斥在教學內容之外,這與當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方向是不相符的。因此,轉變教學方式,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培養正是當務之急。
二、基于慕課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
(一)概念界定
所謂“慕課(MOOCs)”,是Massive Open Oline Courses的首字母縮,中文意思為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維基百科將其定義為:慕課是由相關學者發布在網絡上的課程,因為課程是對用戶開放的,而且這些課程都是大規模的,不是某一個人發布的課程,也不是發布的一兩節課程。慕課面向所有用用戶,只要連接互聯網就可以實現資源學習、共享。
關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概念,國內外學者有多種界定,國外學者Volpentesta(2007)認為,混合式教學是整合了傳統教學在內的各種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習者可以相互學習,廣泛分享知識和經驗。我國學者何克抗認為,混合式教學就是把傳統教學的優勢和互聯下數字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也就是既要發揮傳統教學下教師的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綜合來看,無論何種界定,其目標都是將線上學習和面對面學習結合起來,來達到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學最優化的目標。
(二)優勢分析
首先,基于慕課下的混合式教學是以認識主義、人本主義、建構主義等理論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認知主義、人本主義認為學習者的學習是主動的,一方面需要老師持續不斷激發學習者的內部動機,另一方面需要教師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而形成內外共同刺激;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本身無意義,知識的意義是學生賦予它的,至于賦予什么意義,取決于學習者的原有認知結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幫助學習者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再由學生內化。
其次,基于慕課下的混合式教學表面看是將在線教學和面對面教學結合起來,實質上是將教學環節從教育者、教材、媒體、教學內容、評價等方面進行了混合。這樣是教學方式更為靈活,學習者和助學者可以通過討論、廣泛交流、協作完成學習。
此外,基于慕課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對教學策略的混合,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習者認知特點、教學進程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將獨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產生式學習等學習策略進行交叉運用。
結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基于慕課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正好適應了當下以學習者為中心,多種理論為導向,將教學環節、策略進行混合,進而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三、實踐的可行性分析
1、中學慕課課程實施的必要性
慕課打破了學習的時空限制,學習者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這種基于互聯網的在線學習方式,不但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而且是對當前教育理念、方法、內容的顛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這一教育思想,能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學習。
2、當前慕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慕課作為一種新事物,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習者為中心”,依靠互聯網快捷、高效的特點,實現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當前慕課的發展中存在報名人數多而完成課業人數少、教學方式固定、和學學習者缺乏交流等問題。學校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和學習者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否則就會出現因情感被弱化導致的心理疾病問題,得不償失。
3、基于慕課下的混合式教學的必要性
當下傳統的完全以教師為中心、灌輸式、學生被動聽講、教師主宰課堂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學習者的需要,但是慕課由于在發展過程中自身存在一定的問題。本研究將混合式教學模式和慕課相結合,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習者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而提升教學效果?;谀秸n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將傳統教學的特點和信息化教學結合起來的產物,我們既可以高效利用優質的慕課資源,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因材施教,又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04(3):16.
[2]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原理與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4(7):1-6.
[3]朱藝華,鐘宏明.慕課背景下的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方式研究與實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6):112-119.
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平涼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MOOC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農村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立項審批號:[2019]PLG103)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