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化學認知活動中發展起來并在解決與化學相關問題中表現出來的關鍵素養,反映了學生從化學視角認識客觀事物的方式與結果的水平。這一素養體現了學生從化學視角對客觀事物能動反應的方式,也反映了學生對客觀事物能動反映的結果,教師在化學教育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積極構建高效化學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化學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化學教學;核心素養;高效課堂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中化學課程承載著黨的教育方針和教育思想,是國家意志在教育領域的直接體現,在立德樹人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5個方面內容。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將化學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化學思想觀念的構建、科學探究與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的形成等多方面的要求融為一體,幫助學生形成適應未來發展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高中教師在化學教學評價中應緊緊圍繞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與學的方式,優化教學過程,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發展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師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緊密結合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內容,注重化學學科的教學策略調整與優化,積極圍繞構建“高效”化學課堂,同時提升學生化學學科的學習能力和水平。
一、 注重生活化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化學教材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生活化,知識的構建與生成,均基于生活、生產、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重生活化情景的設計,通過生活化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趣味性。化學實驗的現象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比較緊密,透過現象看本質是化學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指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利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化常見的內容分析化學的現象,從而培養學生探究化學規律的思維能力。
以《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為例,教學的重點就是幫助學生了解物質分類的方法,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學習的興趣。這一章節是高中化學的第一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化學興趣的激發,培養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初始階段,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認識到高中化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送女生禮物會選擇巧克力,然后引出巧克力中的一些物質會激發人的愉悅感,用視頻紀錄片的方式進行說明,引導學生了解化學與生活的關系,調動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在這一章節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的側重點就是要幫助學生快速了解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與化學原理、概念、物質之間的聯系性,積極幫助學生樹立高中化學應用性的認知,如常規的鐵生銹、銅綠等生活常見現象的展示進行化學方程式分析,了解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樹立透過生活現象看化學本質的思想意識,初步培養學生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總之,高中化學教學中運用和滲透生活化教學的情景,可以降低化學知識的學習難度,降低學生對數學理解的難度,通過生活化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化學現象與生活的關系,提升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
二、 注重化學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以實驗為基礎是高中化學學科的又一重要特征,化學實驗對于全面發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學實驗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助力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啟迪學生科學思維、訓練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化學實驗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需要學生在一定化學理論的基礎上完成化學實驗操作并記錄化學實驗結果,因此,在化學實驗過程中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在操作過程中既要嚴格按照理論操作的內容進行實驗,也要在實驗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積極做好化學實驗的創新工作,培養學生化學創新思維。
以《乙醇和苯酚的性質實驗》為例,苯酚的實驗主要是探究其化學性質,主要的實驗內容有兩個:①苯酚溶液與FeCl3的化學反應,主要實驗現象是溶液變成紫色;②與濃溴水進行反應,主要現象是產生白色沉淀、震蕩消失。實驗內容相對比較簡單,但在具體的實驗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在化學實驗中做好進一步的探究,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思維,如與濃溴水反應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不同濃度的苯酚溶液,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是否有所不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觀察到“苯酚溶液越稀,白色沉淀的現象越明顯”,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加深對物理實驗的理解,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學會觀察到不同的溶液密度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并探究其原因,此外在FeCl3與苯酚溶液反應時,如果加入大量的FeCl3會產生什么情況?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化學實驗現象和原理,加深對化學實驗嚴謹性的認知。總之,化學實驗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非常重要,教師在教學指導過程中要積極做好化學實驗的設計和操作,通過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觀察和思考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對化學實驗內容的認知,同時鼓勵學生對化學實驗中的內容和流程進行優化和調整,通過不同的現象變化加深學生對化學實驗操作的認識,提升學生化學實驗的嚴謹性,從而培養學生化學核心能力和素養。
三、 注重信息技術融入,實現化學教學方式多元化
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注重信息技術的融入,通過信息技術構建化學多元化教學策略。高中化學知識具有理論性和抽象性特征,利用信息技術的融入,可以將理論性直觀的展示出來,化抽象為具體形象生動,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化學的情境當中,提升學生化學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
以《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為例,學習的重點就是了解原子的結構,能畫出前40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在教學過程中,原子核外電子繞原子核分層排布等知識學習過程中單純依靠靜態的內容展示和教師的說教是很難真正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將核外電子排布的內容用視頻資料的方式進行展示,通過信息技術的手段展示微觀化學的內容,幫助學生直觀地看到電子排布的內容,加深學生對電子排布的認識,同時對于微粒符號、微粒名稱和結構示意圖的分析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和研究,通過信息技術的優勢,將靜態的結構示意圖轉化為動態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學習原子結構的特征,加深學生對原子結構圖的理解,尤其是在學習結構化學時依托電子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教師可以將靜態的內容轉換為動態內容,將微觀的化學直觀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知化學規律,提升對化學內容的理解。總之,高中化學的內容比較復雜,部分內容不能用實驗的方式直接進行展示,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化學內容通過信息技術進行直觀展示,包括部分危險系數高的化學實驗操作過程、微觀化學的內容和化學實驗反應的過程,這些都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呈現。
四、 注重合作小組學習,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積極通過學習小組來引導學生融入化學學習當中,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和水平。合作學習小組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應突出化學的趣味性和探究性,積極利用合作小組的學習優勢,鼓勵學生在組內進行討論和交流,通過學習小組發揮頭腦風暴的作用,實現化學重點難點的攻克,提升化學課堂的效率。
以《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為例,這一章節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而且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指導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知識學習,了解生活垃圾的常見分類,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有機垃圾、危險廢物、可回收垃圾是如何分類并將生活中常見的垃圾進行分類,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生活垃圾分類的認識。此外在生活垃圾的無公害處理、生活垃圾資源化內容方面都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的方式進行學習和討論,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在課前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相關資料的整理,而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充分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到化學內容,提升對化學學習的積極性。小組合作學習在化學學科應用過程中,不僅要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對化學內容進行積極的討論和分析,也要鼓勵學生在課后建立興趣小組,積極融入化學實驗等多方面內容學習當中,提升學生化學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化學教學指導過程中,應積極結合化學教學的實際,做好小組的合理利用,通過小組幫助學生真正融入化學學習當中,提升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五、 結語
高中高效化學課堂的構建,必須要注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積極圍繞化學原理、化學規律、化學觀念等內容組織教學,注重生活化情景、注重化學實驗操作、信息技術融入、注重學習小組的建設,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和素養。
參考文獻:
[1]劉霽輝,劉春玲.深度學習視域下高中化學情境教學設計芻議:以“二氧化硫的性質”為例[J].科教文匯,2020(5):145-146.
[2]鄭木霞,張賢金.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高中化學教學實踐與反思:以蘇教版“氧化還原反應”教學為例[J].化學教與學,2020(5):16-18+61.
[3]孟彥,李德前.抓住實驗意外現象?提升實驗教學效益:以高中化學“鐵的腐蝕”實驗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8):40-41+43.
[4]馬世泰.論高中化學教學中與學生互動實驗的重要性[J].學周刊,2020(13):83-84.
[5]胡先錦.為理解而教:課堂的應然追求: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化學課堂[J].化學教學,2020(4):33-37.
作者簡介:
陳梅虹,福建省晉江市,福建省晉江市內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