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教育中,美術是學生需要學習的基本科目之一,對美術的學習能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藝術審美,增強自身的綜合能力。然而受客觀條件的影響,多數學生對美術課堂的關注度并不高,其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如何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主動投入美術學習中,便是美術教師需要重視的一大問題。文章分析了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探究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初中美術;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途徑
一、 引言
在成績至上的傳統教育形式影響下,多數初中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度較低,或有部分學生在簡單了解后,因無法繪制出滿意的美術作品而喪失學習自信,進而無法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對美術的主動學習中去,種種因素都制約了美術課堂的開展和發展。在素質教育及新課標影響下,為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初中美術教師需要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以全新型、趣味性的美術課堂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將更多時間投入美術學習中,實現德智體美勞各項的全面發展。
二、 初中美術課堂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
由心理學研究可知,個體在參與活動時的主動性、積極性會受到個人的情緒影響,積極情緒會強化個體積極性,消極情緒會弱化個體的積極性。這一觀點反映至教育教學當中時,則表示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個人的情緒變化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果。例如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愉快、高興時,便會將更多注意力放在知識學習本身上,提升最終的學習效果,反之則不利于學習質量的增長。而這一理論繼續延伸,便是當下教育界中倡導的興趣學習法。對當代的初中美術教育分析可知,出于美術科目的特殊性影響,美術課程在學生每學期的排課量相對較少,學生對美術的學習本身便缺失了一定的時間支持,最終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興趣等方面都會受到影響。此外,部分學生對美術課堂又不夠重視,該點又直接導致學生在美術學習時無法更加專注和認真,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積極性。在美術課堂中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引導學生逐步對美術世界提升興趣、增進了解,在該項能力的影響下,更多學生會在有限的美術課堂中提升個人專注度,重視教師的知識點講述,最終提高美術教育的成效。此外,在能力影響下學生在美術課上、課外都能進行一定程度的美術自主學習,利用學習主體的主動性提升,促進學子的美術興趣、美術能力培養,這是美術教育上的一大重要進步,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十分重要。
三、 初中美術課堂中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
對初中階段的美術教育現狀分析可知,更多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仍舊較為傳統,屬于應試教育影響下的“被動式”教學方式,既無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也無法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究其原因,在于教師過于傳統及刻板的教學理念影響,例如更多教師認為美術教育并不重要,因此在教學活動設計上便可“照本宣科”,直接按照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僅僅完成簡單的教學任務便可。部分教師在美術教學中重視個人對美術知識的講解,并未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環境,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退化,美術基礎的發展受到影響。分析上述教學環境可知,該類環境均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因此要做好美術教育的革新,培養學生的不同能力,作為引導者的教師便需轉變個人的教學理念,為美術教育的開展奠定基礎。
(二)改變現有的教學方式
要做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現有的教學方式無法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因此對教學方式的改變是教師需要重視的第二方面。對現有的教學方式分析可知,更多教師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均不會為學生提供自主繪制、分析鑒賞等機會。以對美術技巧的教學為例,更多教師仍利用個人的技巧展示來完成教學,但在技巧展示后并未給予學生及時的模仿實踐機會,最終導致學生的理論經驗較強,但實際操作能力較弱,不利于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對部分教師而言,他們認為學生不具備美術鑒賞的需求和能力,則在授課中并未設計鑒賞環節,最終導致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發展受到影響,更多學生因此不具備自主進行作品鑒賞的能力,因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受到影響。
(三)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
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和娛樂的重要前提,在興趣引導下,更多學生才能對美術教育產生興趣,對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產生動力。結合現有的美術教學現狀可知,美術課堂中的趣味性十分有限,教學活動的設計也較為單一,并未將美術、藝術的趣味性和多彩性展示出來,進而便影響了學子的學習興趣。而學習興趣作為學子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前提之一,前者的缺失便會影響到后者的發展。因此做好美術教育中的興趣培養,在分析該階段學生的興趣喜好及心理特征后進行趣味教學互動設計,才能激發學生的無限學習動力,使其主動積極進行美術學習,發展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 初中美術課堂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
(一)以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是有助于美術課堂良好開展的輔助方式,美術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時,應當從當前的教學狀況出發,掌握美術教學的實際目標,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以此設計出符合學生一定喜好、符合教學目標的教學情境,以學生情境來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授課中,美術教師可以從教學重點出發,為學生拓展介紹一定的美術歷史、優秀美術作品等等,讓作品和歷史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心中埋下探究的種子,實現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充分調動。例如筆者在以“耕牛戰馬”為主體的教學中,便先提問學生:“馬在美術作品中有多種多樣的體現,你們能結合自己的認知,給我們介紹一下嗎?”初中學生們的競爭意識較強,學生都有了興趣,并且已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有同學說我知道徐悲鴻畫馬的故事,有的說我知道關于伯樂相馬的故事,依據學生的回答,筆者順勢導入李公麟的《五馬圖》,和學生的所知進行對比,在原有基礎上,講授繪畫還可以運用白描的方式來表現,這一步增加了學生的興趣性,接著通過教師示范用筆、用墨來加強對知識點“白描”的認知,讓學生自己嘗試臨摹也就順理成章了,這樣的課堂是學生想上的,課堂質量也就有了提高。
(二)以多樣教學方法組織學生互助學習
初中美術在一定程度上屬于學生在進行文化課學習時的調節劑,讓藝術暫時帶領學生脫離文化課知識的束縛,實現對學生審美情操的有效陶冶。應當注重教學的創新性和獨到性,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及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親身體會中感受到藝術的魅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方法上,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該類形式下,學生之間可以相對開放的進行鑒賞思維交換,大家可以在提出問題、互相探討間不斷豐富個人對作品鑒賞流程、作品本身的認識,讓學生在后續的作品鑒賞中能從更多角度出發,進而實現對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的完善。例如在美術欣賞課《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教學時,可以在簡單介紹《洛神賦圖》后的相關基本知識后,鼓勵學生從人物面部表情、構圖等方面進行自由討論,學生在各自的小組中進行了積極探討,當有同學有疑問時,小組成員互相解疑,得不到解疑的,可以各組匯總反饋給教師,教師再系統講解,這樣層層遞進,學生學到的知識就多了,學生在分析中充分發揮了個人力量,并從其他學生處學到了東西,大家的自主學習能力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這樣的學習方式也就不存在有學生游離在課堂外的情況了。在美術課中,除了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還可以進行小組PK的形式,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在對于風景畫教學時,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有了照相機的產生,那么還需要繪畫嗎?”就這個觀點,讓學生進行PK,并且從書本中找到好的作品作為論據,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書本知識,思維邏輯能力也得到了開發。
(三)增強學生審美能力為自學打好基礎
美術是一門具備較強感染力的科目,為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發展,教師在為學生創造培養環境、提供理論環境的同時,還應當從美術教學重點出發,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實踐機會,讓其在親身體會中明白自身不足,實現對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例如教師可給予學生感興趣的一定藝術主題,鼓勵學生選擇多種形式如素描、彩鉛等等來進行創作,例如在“從心底接觸自然”這一課時,除了第一課時講解相關知識點外,第二課時就讓學生拿筆,拿紙走出教室,走進校園,進行寫生,在實際的寫生中,給予學生技術上的指導,并且讓學生自己選擇構圖角度、表現形式,無形中提高學生自我審美的能力,寫生課這一形式,也可以讓學生暫時放下對文化課的敬畏,停下腳步細細觀察生活,讓學生在自學、自己琢磨中提升自己。又比如在《張貼的畫》一課中,給予學生“愛心義賣”這一主題,發揮各組的聰明才智,進行繪制,學生跳出了思維了局限性,更傾向于日常所見、所想,把自己的想法通過畫筆躍然紙上,這未嘗不是讓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的方式。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美術課堂的開展,與其他文化課教學的開展方式存在一定差別,美術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這種不同,明白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在學生進行美術學習中的重要性,靈活運用多樣化、趣味性、自主性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并培養學生,讓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為學生后續的美術學習及審美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薛葉茂.淺議初中美術課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途徑[J].好家長,2018(5):237.
[2]王紅超.淺析在農村初中美術課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未來英才,2015(5):54-55.
[3]白竹寒.淺談初中美術欣賞課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校園:閱讀版,2017(12X):132.
[4]萬暉.美術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啟迪:教育教學版,2017(10):33-34.
作者簡介:袁紅,江蘇省張家港市,江蘇省張家港市護漕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