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建鋒
摘 ?要:作為一門集工具性、語言性、思想性、德育性為一體的綜合學科,小學語文對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語文能力的增強、綜合素養的塑造有著重要作用??梢哉f,中國幾千年的悠久文化與璀璨文明,都與語文有著密切關聯。對于正處于認知起步階段、發展階段、奠基階段的小學學生而言,由于其思想意識不夠深刻、生活經歷比較匱乏、知識積淀不夠豐富,使得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困難重重、挑戰居多。對此,教師應該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將比較寬泛、抽象、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素材、資源、內容等轉換為生活現實中最直觀、最形象、最有趣的教育元素,進而讓學生在深度體悟、學習感知、探究賞析、理解內化中獲得提升和發展,為更好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提升文化修養而奠基鋪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滲透;傳統文化
全新《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強調:小學語文應該注重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學會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的傳統文化元素也比較豐富。諸如經典詩詞、節日文化、典故語錄等,都可以作為傳統文化教育滲透的有效資源和典型素材。以小學語文為載體,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滲透與融入,既可以激活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力,又可以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注入新鮮血液、給予堅實保證。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指導時,應該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滲透,并根據學生發展特性與認知需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有效開掘教育素材,不斷優化教學方式,科學整合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感染、驅動下更好學習語文知識,逐步提升語文素養。
一、加強對教學資源的開掘整合,科學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指導
隨著新課改思想的踐行,新課標要求的落實,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素材、資源。教師在教學活動組織、開展時,要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和剖析,盡量讓那些具有針對性、導向性的傳統文化資源靈活滲透至語文教學活動之中,對學生語文學習發展起到科學指引。一方面,在教學目標預設時,應該加強傳統文化的學習要求置于關鍵位置,并在教學活動中全面落實。另一方面,在教學活動安排時,應該有意向傳統文化滲透傾斜,以促使學生在深度體驗中感知、理解傳統文化的價值與魅力,并在思想、意識、認知上獲得陶冶與洗禮,提升與蛻變。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對小學語文教材中諸多古詩詞、文言文等知識的深度延展,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以自己的視覺、站位、方式來學習、體悟、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實現對于文化素養和思想意識的熏陶。教師可以借助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秋思》《長相思》等詩詞,讓學生體會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六年級《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讓學生體會到節日的獨特魅力。另外,五年級的《楊氏之子》,六年級的《伯牙絕弦》《兩小兒辯日》等文言文也為促使學生直接感知中國傳統文化,開展文化傳承給予了鋪墊與助力。
二、加強對教學策略的優化變革,不斷豐富學生學習發展體驗
眾所周知,傳統文化的外沿比較寬泛,內涵特別深邃,其可以衍射至生活、學習、社會等各個領域。而且,不同的教學指導策略,所取得的效果勢必會大相徑庭。因此,在進行傳統文化滲透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文本特性,在教學措施的實施,教學手段的選擇上充分考量,以確保學生在深度參與中真正實現其學習能力的提高。在教學導入時,盡量以文本所對應的時代背景、典型案例等輔助開啟教學,為學生深刻理解文本提供輔助。在閱讀教學中,應該靈活選用不同的閱讀策略,讓諸如精讀、默讀、泛讀、朗讀等方式融合至不同教學環節,為增強學生理解,推動學生學習而鋪設道路。同時,通過對不同傳統文化教育素材的銜接與關聯,讓學生在認知發展上獲得更為直觀的感受,以促使學生的學習發展體驗更加豐富,傳統文化意識更加強烈。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玩“成語接龍”游戲,將“古典文化”故事,猜“傳統文化”字謎等活動,讓學生在不同活動體驗中感知傳統文化的深邃與魅力,于無形之中提升其文化自豪感,增強其文化自信力。
三、加強對教學路徑的拓寬延展,切實提升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
對于很多小學生而言,由于其文化知識的積累、文化意識的塑造比較欠缺,以致其在面對很多傳統文化知識滲透教學時,往往會因為難以理解而不知所措。加之諸多傳統文化知識距今時間跨度較大,其中的很多內涵使得學生在理解時會出現諸多困惑。對此,教師可以從拓寬教學路徑為切入點,在教學指導中靈活應用諸多現代化教學輔助工具,促使學生在更加豐富、多元的認知刺激下開展學習。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對應的教學視頻、圖畫、音頻等應用至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更加直觀的學習體驗中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與語文知識。另一方面,在課外作業中,可以多倡導、鼓勵學生閱讀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書籍、典故、史料等,不斷豐富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積淀,拓寬其語文視野,豐富其知識構架,為語文教學的更好開展而注入新鮮血液,使傳統文化滲透、傳承、弘揚更加充分、深度、到位,并真正走進學生內心深處,為促進學生在思想、意識、情感上實現蛻變而給予輔助。
四、結束語
總之,將傳統文化滲透至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對學生思想意識的培養、價值觀念的塑造、文化積淀的豐富、語文能力的提升,都會產生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因此,為了確保傳統文化滲透可以更好融入小學語文教學視域,更好服務學生成長發展,教師在落實教學指導時,應該以不同學生的實際和需要為基礎,加強對教學方式的優化和變革,教學措施的創新與遷移,并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體驗、參與探究、體悟感知的機會,使得傳統文化滲透與學生能力培育互促并進,讓學生在更為多元、豐富、有效、全面、充分的教學指導與教育引領下,逐步提升自身文化素養,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不斷開闊認知視野,獲得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云平.將傳統文化教育引入學生的“實際”生活——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思考[J].漢字文化,2019(23):70-71.
[2]馬海新.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探索[J].甘肅教育,2019(23):70.
[3]裴芳芳.淺議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甘肅教育,2019(23):154.
[4]秦春香.淺談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