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青
【內容摘要】思維導圖在教學中具有引導性的作用,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運用思維導圖強化學生的物理學習思維,引導學生主動的融入到課堂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聯想能力。教師在教學時也要根據本班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的現狀進行深入性的分析和探究,從而制作符合學生認知的思維導圖,從而強化學生的物理學習思維,提升初中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能力。所以本文就以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中的應用來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夠在教學中設計良好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物理知識。
【關鍵詞】思維導圖? 初中物理? 教學應用? 策略探索
引言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和推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提升教學的質量,在教學中打牢學生的技術知識,引導學生不斷的樹立物理學習思維。教師也要在教學中多與學生溝通,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完善學生的創新意識。由于思維導圖能夠有啟發學生掌握物理的相關知識點,增強學生的學習基礎。所以物理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利用實驗啟發學生,引導學生主動的學習,使學生能夠調整自身的思路,從而更好的應對物理的相關知識點。教師利用直觀的圖像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的知識點,強化學生的物理概念,使學生通過圖表更好的了解物理的知識結構,從而不斷強化學生的物理學習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優勢
思維導圖是利用文字圖片以及色彩等方式傳達信息的形式。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將物理學習的關鍵知識點有目的性的進行歸類和劃分,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思想,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利用有規律的圖像,以及思維圖開展物理教學也被稱之為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在物理教學中,能夠有效的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探索,使學生更好的把握物理的相關知識點,提升學生的探索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也要在思維導圖繪制過程中,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面對物理知識點的學習困境,使學生共同,思維導圖的制作中,強化學生的學習目標,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要將思維導圖制作的更加精細和美麗,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主動的探索物理的相關知識點,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教師要在思維導圖制作時,對于關鍵字以及關鍵概念進行歸納和總結,引導學生在思維導圖中強化自身的物理知識積累能力。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時,能夠運用思維導圖,減少板書的教學時間,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對物理的相關知識點學習和思考,充分的刺激了學生的學習感觀,強化了學生的記憶能力,提高了物理教學的高效性,對初中學生的學習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二、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在筆記記憶中應用思維導圖
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記筆記。由于記筆記是幫助學生記牢技術知識,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良好習慣,所以教師要在思維導圖教學中增強學生的記筆記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教師在講解物理相關知識點時,引導學生通過對自己不懂或難懂的相關知識點進行記憶和記錄,利用各種顏色的水彩筆以及各個圖案和線條記錄下來,從而在課后進行記憶和鞏固,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教學的效率,使學生對于物理的知識點更加深刻的學習和探索。教師要在教學中利用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根據教師的聲調和語氣了解和著重認識物理的相關知識點,從而有效的完善學生的學習能力。
2.在物理教學設計中應用思維導圖
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時,要對物理教學內容深入性的探究和思考,并且通過設計思維導圖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引導學生利用教師所設計的思維導圖,學習物理的相關知識點。教師也要通過物理的關鍵詞以及關鍵概念設計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從情景中體會物理的知識,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也在教學環節,通過實驗和探究的方式驗證物理思維導圖中的相關知識點,引導學生充分的掌握物理的重要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思想素質。教師還有在教學中,對于物理的聲學、力學等相關知識點,進行分層次的引導,通過繪制各個知識點強化學生的物理思維網絡,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復習和探索,提升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思維導圖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記筆記構建思維導圖,并且在教學應用中,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復習思維導圖,從而強化學生的物理知識點記憶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也要在教學中,尊重每一位學生,使學生對物理有全身的認知和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物理教學的科學性和嚴謹性,為學生的物理學習做好鋪墊工作。
【參考文獻】
[1] 楊麗娜、鄒霞、周浩. 思維導圖對個性化教學的啟示及其應用價值[J]. 現代教育技術,2017(03):122.
[2] 劉麗麗、楊亞麗、安艷鴿. 透析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學所體現的建構主義理論觀[J]. 軟件導刊,2017(12):53-54.
[3] 許秀紅. 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設計案例分析[J]. 教育觀察,2018(16):42-43.
[4] 印恩書. 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 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6 (11):88-89.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