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心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鼓勵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嘗試創新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此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被應用到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下,教師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獲得完整的情感體驗,深入的探究語文課文內容,可以有效提升小學語文閱讀質量與效率。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采用體驗式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應用體驗式閱讀教學的相關策略,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體驗式;語文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讓學生通過文章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理解作者的觀念意識,通過深入的分析與探究,最終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而體驗式閱讀教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體驗的方式完成閱讀內容。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感官神經,并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審美能力及文化傳承能力,滿足新課程標準要求。
一、 核心素養背景下,體驗式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嘗試運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閱讀文章中的故事情節與人物角色,清晰地掌握文章整體脈絡。采用體驗式閱讀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對于小學生來說其生活閱歷有限,情感意識尚處于成長階段,要想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需要應用體驗式閱讀法為學生提供閱讀情境,使得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其次,部編版語文教材中的閱讀內容,適合開展體驗式閱讀模式,大部分故事內容的情節都十分具體鮮明,在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下,可以有效實現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通過閱讀途徑實現的,閱讀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占據了重要位置,通過語文閱讀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帶入自身的情感,從而更好地體會并感受閱讀故事情節與人物情感,從而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及語文知識的記憶。教材中的每一篇閱讀文章都蘊含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在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下,能夠讓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深入地理解并掌握閱讀內容。
二、 核心素養背景下體驗式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通過問題引導,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為了強化學生的閱讀體驗,小學語文教師在體驗式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帶動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與積極性,從而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做好學生閱讀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為此,教師可以嘗試使用互動對話模式,根據教材中的閱讀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課堂交流討論,引導學生主動對閱讀內容進行思考探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閱讀內容。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教材《圓明園的毀滅》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強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體驗感,如,圓明園毀滅的原因是什么?圓明園沒有被毀滅前是什么樣子的?圓明園被毀滅后變成了什么樣子?為什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通過逐層深入逐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刻投入到閱讀體驗中。在此過程中,為了提升體驗式閱讀效果,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圓明園毀滅前后的圖片,將學生領略圓明園的壯觀與藝術價值,使得學生不禁感嘆我國古代工匠的藝術造詣與智慧,在提升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從而實現體驗式閱讀教學的預期目標。
(二)進一步探究閱讀文章背景,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
文學作品與作者的成長背景和個人經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為了強化學生的閱讀體驗,小學語文教師在體驗式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文章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的成長經歷,從而深入地探究作者通過文章所表達的真情實感。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教材中,當教師在講授《祖父的園子》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作者蕭紅的生命經歷,蕭紅曾被魯迅評價為“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其一生短暫坎坷,童年時光的美好記憶大多來自祖父的園子,這篇《祖父的園子》節選自其長篇回憶小說《呼蘭河傳》,描畫了作者童年時與祖父在園子中勞動的情景,表現了祖父的園子是作者童年快樂與自由的源泉,其中蘊含了作者對祖父的回憶與情感。蕭紅生活在民國時代,在動蕩不安的年代,這篇《祖父的園子》不僅表達了作者對祖父的懷念之情,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與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內容,課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任、排比等修辭手法,作者通過敘事抒情、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及天真爛漫的語言風格,將景物以詩情畫意的形式展現給讀者,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能夠帶領學生深入地體驗文章內容,仿佛為學生構建了一幅幅生動的景象,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象力,從而通過淺顯易懂的文字感受文章優美的意境,體會不凡的寓意。
(三)拓展閱讀內容,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知識
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閱讀文章,選自名家名篇。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式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閱讀文章進行閱讀拓展,從而幫助學生積累語文知識,拓展學生的語文閱讀視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下冊小學語文教材中,當教師在講授《草船借箭》一課時,由于課文中的故事情節精彩,故事的人物性格鮮明,諸葛亮、周瑜、曹操、魯肅、孫權,不同的人物都有各自的性格特點,深受學生喜愛。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引導學生閱讀整本《三國演義》,豐富學生的文學底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草船借箭》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行將課文排練為課本劇,在課堂上讓每個小組的學生進行展示。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能夠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刻的分析,并對每個人物角色進行細致的研究,對于小學五年級學生來說,已經具備一定的語文基礎與學習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編排課本劇內容,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體會,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完全沉浸在體驗式閱讀中,將自己的情感與人物角色的情感融為一體,從而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在這樣的體驗式閱讀模式下,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此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整本《三國演義》,了解更多的精彩內容,對人物角色更加全面立體地了解,幫助學生積累文學素養。
(四)通過表演體驗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得情感體驗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枯燥單調,難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為此,根據小學生的成長需求,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開展一系列的表演活動。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體會與感知,并在表演的過程中拓展閱讀內容,提升閱讀課堂效率。表演活動是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經常用到的教學方法,通過對閱讀內容進行表演,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提升。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當教師在講授《將相和》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進行分組,并分配每個小組中的具體角色,根據課文內容為學生設計表演臺詞。可以通過投票的形式,最后選出最佳的“藺相如”與“廉頗”。表演是學生感情表達的課堂活動方式,學生對課堂的熱情會空前高漲,并積極參與到角色準備中。經過編排、練習、表演等一系列的實踐過程,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地完成表演內容,并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通過了解角色而更好地掌握人物角色的情感走向,從而掌握文章主旨。
(五)通過討論活動,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融入溝通交流環節。為此,在體驗式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安排一些課堂討論活動,通過一些有趣的話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興趣與積極性,通過交流討論,學生能夠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在此過程中,為了強化體驗式閱讀教學效果,教師要參與其中,并做好討論活動的指導者,把握整體討論方向,從而加深學生的體會與印象。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教材中,當教師在講授《田忌賽馬》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楚課文內容,更好的體驗課文中孫臏的智慧,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討論:課文中提到了幾次賽馬?每次賽馬賽了多少場?為此,學生需要閱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第一次賽馬的內容與描寫第二次賽馬的內容,在對課文閱讀后,教師組織學生一同交流討論在第一次賽馬中田忌與齊威王三次賽馬分別派出了什么實力的馬?然后再說說在第二次賽馬的時候,田忌如何安排了馬的出場順序。在了解獲勝的方法后,讓學生交流討論為什么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幫助田忌在第二次賽馬中戰勝齊威王?經學生對課文的深入分析及交流思考,最終一直認為,正是因為孫臏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最終幫助田忌取得了賽馬勝利。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得以鍛煉,并且能夠深入思考課文內容。
三、 結語
綜上所述,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新興的一種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其滿足當下語文教學特點,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適合小學生的成長特征與心理特點,在體驗式閱讀環境下,能夠引導學生將自身的情感融入閱讀內容中,使得學生在語文閱讀的同時獲得豐富的情感體會,通過教師問題的引導,對課文背景的了解與探究及閱讀拓展的教學策略下,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閱讀內容,領會作者的寫作情感,從而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積累文學素養,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雷青林.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2019(12):41-43.
[2]黃珊珊.基于“游戲體驗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創新研究[J].中外企業家,2020(15):219.
[3]黃遠香.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探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8(9):16-19.
[4]張娜.體驗式教學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20(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