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梅
摘 要:在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今天,閱讀的魅力和價值不言而喻,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優秀思想道德品質。而課內閱讀在量的積累上遠遠不夠,需要課外閱讀作為有效補充。文章探討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銜接策略,如課外閱讀興趣激發、課外閱讀方法指導、課外閱讀內容推薦以及課外閱讀實效保障。
關鍵詞:語文教學;課內閱讀;課外閱讀;核心素養;語文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G63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26-0142-02
在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要把研究與制定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方案作為推進課程改革的關鍵領域和主要環節,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高素質人才。作為語文教師,要依據具體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提升語文課程價值。在語文教學中,閱讀的作用不可小覷,它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朱永新教授指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教師要利用閱讀啟發學生思維,潤澤學生的心靈,但課本內容是有限的,要將課外閱讀引入課堂,成為課內閱讀的有效補充,實現讓學生高效閱讀的目標。
一、借助課文內容,培養課外閱讀興趣
閱讀是沉淀心靈、引發思考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引導學生沉入閱讀之海,在汗牛充棟的書籍中感悟人生的美好。而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激發是教師進行課外閱讀指導的基礎。但當前,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不濃,沒有課外閱讀興趣,就沒有閱讀的實效。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文本內容,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文學作品的情感,尤其是整本書閱讀,對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更具有積極意義。
例如,在教學《猴王出世》時,教師可以通過有效引導讓學生產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這篇課文出自《西游記》,內容趣味性強,情節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非常值得一讀。學生對這部作品都有了解,但是文章很長,讀起來興趣不大,不如電視劇有魅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中有美猴王——孫悟空,它是從哪里來的呢?我們從課文里找一找。”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拓展閱讀要求,“猴王出世后,陪伴自己的師父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我們在課下一起來讀《西游記》這本書好不好?大家每天都要和自己的小組長匯報閱讀進度,讓我們一起見證孫悟空取得真經的全過程!”為了不讓學生的閱讀虎頭蛇尾,教師在每個階段都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保持學生閱讀的激情和耐力。
整本書閱讀對于學生而言有難度,主要是興趣不足、耐力不夠。教師可以為學生定期制訂閱讀計劃,激發他們持續閱讀的欲望,讓學生充分感受完成每本書閱讀的喜悅和自信,提升閱讀的實效性。
二、講述閱讀方法,提升課外閱讀效果
當前,學生閱讀存在的問題有:書讀完了但沒讀懂;讀得非常慢,導致閱讀內容聯系不緊密,出現脫節閱讀;不能準確把握閱讀的重點內容,篩選信息能力差。這些問題都是學生的閱讀方法不當造成的。教師可以在課內為學生講述閱讀方法,進行分類指導,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如小說怎么讀、散文怎么讀、說明文和議論文怎么讀等。這些體裁不同的作品閱讀方法是不相同的,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一一滲透閱讀方法。
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時,教師可以借助課文內容為學生講述小說類的整本書閱讀方法,讓學生能夠在整本書的閱讀中找到閱讀的樂趣。這篇文章出自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作品情節緊緊相扣,人物之間的聯系也非常緊密,但學生讀起來并不輕松,需要教師為其指導具體的閱讀方法,“同學們,閱讀整本書的小說,我們首先要明白人物關系網,也就是說,誰是做什么的,他們之間有何關聯,然后就是理清情節,在情節中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借此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通過人物、情節以及社會環境來探究小說的主題意蘊。”有的學生會說,“老師,這么厚的書,怎么找關系呢?”教師可以做出方法指導,“在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先運用速讀方法,著重理清整個故事脈絡,而后再精讀,從而深刻感悟人物的人格魅力,讓我們的閱讀更加有效。”有了這樣的指導,學生會掌握整本書閱讀方法,從而消除閱讀障礙。
方法要傳授,也要實踐,只有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看出方法是否有效。教師要參與學生的課外閱讀,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的難題,給予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在師生的默契配合下,實現高效閱讀。
三、精推健康書籍,提升課外閱讀品質
教師可以借助課本中的主題思想,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不能任由學生自行挑選課外書籍。有的學生只喜歡讀漫畫書,有的學生只喜歡讀科幻類的書籍,這樣不利于提升課外閱讀品質。部編本教材中的課文內容包含人文、自然、科技等多方面,教師可以此為依據,精心選擇學生喜愛且對其成長有幫助的書籍,讓學生樂讀、悅讀、會讀、精讀,愛上書籍的世界,芬芳自己的心靈。
例如,在教學《蝙蝠和雷達》時,教師可以借助這類科普文章為學生推薦閱讀書籍,比如《昆蟲記》《世界上下五千年》等,這些內容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欲望。而在教學《魯濱遜漂流記(節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勵志類的書籍,如《我與地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愛的教育》《海倫·凱勒》等,借此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在教學《童年的水墨畫》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豐子愷散文選集》,這部作品中充滿著童真童趣,非常適合學生閱讀,有利于培養學生善良的心性、寬容的胸懷和誠實的品行。
語文教師要博覽群書,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為學生閱讀做出表率,要特別研究兒童讀物的內容和教育意義,精推有價值的書籍,與學生一起閱讀,交流閱讀體驗,不斷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
四、開展閱讀活動,交流課外閱讀感悟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課堂,開展各種各樣的閱讀活動,讓學生暢游閱讀的世界,如聊書會、閱讀交流會、我為閱讀代言等,這些活動都可以涵養學生的品性,打開學生塵封的情感世界。教師可以在每節課抽出八分鐘作為課外閱讀交流的時間,而內容是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如在學習說明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此類書籍,讓學生課前閱讀,課上交流,與課文內容對比研讀,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和閱讀思維。
例如,在教學《盤古開天辟地》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閱讀《中國神話傳說》這本書,在講解課文之前,留出幾分鐘時間與學生一起聊這本書,“同學們,大家來一起說說,我國的神話故事有什么特點?”學生在閱讀后都有自己的小感悟,“老師,神話人物太厲害了,而且他們都很善良。”“老師,我覺得神話故事都很夸張,距離我們現實生活很遙遠。”學生在交流感悟后,教師再帶領學生進入文本學習,《盤古開天辟地》這篇課文立刻變得豐富起來,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教師在課內為課外閱讀留下空間,可以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堂常態,引起學生的重視,讓學生在閱讀和交流中獲得進步和體驗。教師與學生一起探究、交流,能夠借助閱讀培育學生的思想品質,為學生樹立理想和信念,為學生人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博覽群書,研讀適合學生的文學作品,將課內課外的閱讀內容進行有效的銜接和融合,將課內延伸拓展,將課外帶到課內,實現二者之間的互補,讓課外閱讀真正讀起來,在學生內心開出最美的花,涵養學生的心靈,培育學生品格。
參考文獻:
[1]張亞,楊道宇.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語文教學[J].教育探索,2016(10).
[2]陳惠玲.課內外閱讀相結合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0(12).
[3]林清.找準結合點促進課內外閱讀的有效整合[J].基礎教育研究,2018(15).
[4]王壬.以統編教材為載體 搭建課內外閱讀的橋梁[J].基礎教育課程,2018(13).
Research on Fragrance Students' Hearts with
the Flowers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Lin Xiaomei
(Jinsha School, Minqi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 Minqing 350805, China)
Abstract: In today's attention to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the charm and value of reading is self-evident, which can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thinking ability and cultivate their excellent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However, the accumulation of in class reading is far from enough, and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s needed as an effective suppl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cohes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 reading in and out of class, such as stimulating interest in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guidance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methods, recommend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ontent and guarantee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in class reading;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ore literacy; Chinese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