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富強
摘 要:新課標理念下的教學活動,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新課標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優化課堂教學、改進實驗和課外探究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化學教學;創新思維;實踐能力
高中時期是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黃金時期。高中化學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
一、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課堂教學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形成有決定性作用。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教學,才能起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新課標學習為契機,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以先進的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進行變革,貫徹“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思維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因材施教,重視學法指導,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實踐。
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形成寬松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自由發表觀點,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這就要求我們要尊重學生,鼓勵、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要讓學生敢問、善問,強化問題意識,養成提問題的習慣,使學生在思考中提問,在提問中思考,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除巧設疑問外,教師還應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及時評價,要注意給不同水平的學生都給發言的機會,以激其情,以奮其志,不斷提高思維水平及探究能力。
二、充分利用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在化學教學實踐中,化學實驗以其獨有的優勢,在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化學領域有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和實驗現象,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素材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具體有以下一些做法。
(一)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自主實驗,激發學生的創新動力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將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自主進行的小組實驗,起到了很好的培養、訓練作用。如乙烯的實驗室制法和性質實驗,可讓學生參與,通過反應混合液的配制以及乙烯氣體的點燃訓練,鼓勵學生克服對濃硫酸及點燃氣體的畏懼心理,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通過對反應液溫度的嚴格控制,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溫度太低或太高會造成什么后果?應如何處置?這些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會激發學生認真思考,設計處理方案,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再如各種實驗中反應物顏色的變化等現象,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實驗成功者,可激發其創新的興趣和激情,實驗失敗者,可從中吸取教訓和經驗,促使其認真思考,進一步探究創新。
(二)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將一部分驗證性實驗改編為探究性實驗,或根據課本素材,設計更加綠色環保的微型實驗等,可激發學生主動積極探究的熱情,對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大有作用。如在學習氯氣的性質時,首先設疑:氯氣能否溶于水?能否與水反應?若能,生成物是什么?再進行探究實驗,然后科學分析。再如改進銅與硝酸的反應使之更加環保、如何更簡便地研究Na2O2的性質、如何準確而又快速的繪制滴定曲線等等,都是可以發動學生進行創新和實踐的好素材。
(三)組織好課外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在教學實踐中,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熱情和實踐能力大有裨益。組織活動時,要引導學生根據各自的愛好參加不同的興趣小組,保證充分發揮各自的潛能,發展自身的特長,在某些主題上進行大膽創新。除了開展一些趣味實驗、小制作、小發明活動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實驗的改進與創新。要善于引導學生鉆研課本實驗,發掘其可改進之處,啟發學生大膽設計,大膽改進,大膽實驗,爭取取得突破和創新。
如CO2和NaOH反應的現象不明顯,有學生進行了這樣的改進:將NaOH水溶液換成NaOH的醇溶液,在實驗中產生了Na2CO3沉淀,現象明顯;再將沉淀一分為二,一份做溶解性實驗,一份做與HCl反應生成CO2的實驗,趣味性強,效果非常好,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是開展好“家庭小實驗”活動。課本中有許多家庭實驗的素材可以挖掘,且這種小實驗一般沒有給出具體的藥品、儀器、步驟和現象等,完全由學生自主設計完成。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反復實驗、反復觀察比對,可培養其獨立意識和動手能力。
三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技活動,如“小小科學家”、“創新大賽”、“小論文、小制作、小發明”等。
(四)選好課題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高中學生的必修課,化學學科尤其要利用好研究性學習。教師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設計貼近課本知識的研究課題,設置問題、制造懸念和情境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設疑、猜想和求證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讓他們在大膽質疑中發散思維,在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體驗成功,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如在學習了Fe3+的氧化性后,可將FeCl3和Na2S的反應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因操作順序和試劑用量的不同,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現象:①出現黑色沉淀;②開始時出現黑色沉淀,邊滴加FeCl3溶液邊振蕩,黑色沉淀逐漸消失,最后產生淺黃色沉淀;③產生淺黃色沉淀;④開始產生淺黃色沉淀,后又出現黑色沉淀。由于現象的不同,學生會感到驚奇,會產生強烈的探究心。教師應當抓住時機,及時指導學生完善研究思路,進一步分析和對比,得出結論。
總之,在新課標理念下,我們要充分挖掘化學學科的內在潛質,通過各種創新手段,如利用好課堂教學、加強實驗教學、開展課外活動、設計研究性學習等,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