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雪梅 陳燁琪
摘要: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開展高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教學時,要注重產教結合,形成教學、實踐、培訓、項目同步的新型教學模式,本文主要就高校電子商務教學產學融合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以期為廣大教育同仁提供一定的教學借鑒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電子商務;產教融合
在市場經濟以及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高校教育也要與時俱進,深化產教融合,根據“互聯網+”的特性,對人才進行綜合化培養,讓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能進行工作能力的塑造,從而更好地實現行業與學校專業之間的無縫連接。
一、高校電子商務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較落后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不斷推進電子商務行業的更新換代,為了更好地融入電子商務行業中,學生要與時俱進,優化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習內容。然而很多高校并沒有跟上知識內容的更新,仍然開展以pc端為主的傳統電子商務理論知識和技術教學,學生所學習到的內容跟不上電子商務行業的實際發展步伐,也無法滿足電子商務企業的需求[1]。而且,很多高校所開設的電子商務課程并沒有和“互聯網+”的時代背景相融合,特別是缺乏商業誠信以及職業道德教育,教師只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專業知識,而忽略了“互聯網+”時代電商人應當具備的職業道德。
2.教學方法單一
電子商務依托于互聯網平臺存在,隨著平臺技術的不斷發展,媒體的交互性更強,如果只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得到的觸動是不夠的,反而會降低學習的興趣[2]。很多教師在開展電子商務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利用好信息化手段,只是做表面性工作,缺乏教學方法和內容的融合,一些電子商務案例的引入也與企業實際面對的情況不符,降低了教學中產學融合的深度。
3.專業教師實踐能力薄弱
教師的實際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教融合的教學質量,高校的教師普遍具有較高的理論知識水平,然而電子商務這門課程也需要個體具備更強的操作能力,教師要跟進時代的發展步伐,側重于職業技能的培養,教師如果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對學生的指導也會非常吃力,學生所掌握的操作技巧不足,影響到加入工作崗位后的工作質量。
4.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有待提升
產教結合的教學方式需要學生成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以任務的形式完成學習,教師是整個過程中的引導者,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教師也要將行業、企業所面對的實際任務引入課堂,提升教育的針對性,讓學生直接面對企業面臨的問題。雖然很多高校都在強調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教學,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兩者只做到了形式上的融合,并沒有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實踐中應用“互聯網+”的思維指導實踐,這一模塊始終是高校電子商務專業所缺失的。
二、“互聯網+”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產學融合的相關策略
1.校企共建課程體系
在高校電子商業專業推進教學、產學融合的過程中,高校要注重與“互聯網+”的時代步伐相契合,與企業開展合作辦學。合作辦學的主要目標在于針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拔高,獲知企業的發展動態,這種校企共建課程的模式在歐美國家已經進行了成熟的應用,我國電子商務教學起步較晚,并沒有就此形成系統化的教學模式[3]。所以,為了更好地開展電子商務教學,我國高校要在現有課程基礎上加強專業課、通識課以及前沿科技熱點的研究,搭建企業和學校人才培養的平臺,真正夯實產教的融合基礎,同時高校也要結合“互聯網+”時代的電商特征,讓學生通過實踐技能訓練將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結合在一起,走出課本教學內容的束縛,與企業的實際電子商務運營情況綁定,以聯合設計課程體系的方式開發新課程,并號召企業參與其中,促使學生在校的學習能夠更好地適應電商時代的發展。
2.校企聯合培訓式教學
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在進入崗位之前就要做好相關工作的準備,如果學生在校所學習的內容與實際工作脫節的話,對于企業業務也會造成不良影響。所以,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在進行產教融合探索的過程中,也要認識到電子商務對于實際操作有著較高要求,只有培養出可以直接上崗的專業人才,才能夠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以適應崗位工作。
校企之間的聯合培訓,可以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到企業的實際工作中,從課程體系構建的角度讓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進行店鋪的實際運營,通過真實平臺的實踐,以學徒制的培訓形式抓住在校期間的電子商務實踐機會,了解“互聯網+”時代下如何真正利用電子商務提高企業業績。這種校企聯合培訓的方式也能利于高校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從而在理論、課程以及通識課方面進行調整,完善學生的知識架構,提升學習興趣,做好進入崗位之前的足夠準備。校企聯合培訓也能夠很好的解決一些院校在設備、場地中所面對的成本問題,企業也可以通過對學生的擇優錄取,找到適應自身發展的人才,從而實現雙贏。
3.實現課程專業的全面融合
課程是推動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產學融合的重要橋梁,做好課程的調整能夠讓學生充分享受到電子商務產教融合所帶來的建設成果。針對課程和專業的融合,高校要了解“互聯網+”背景下電子商務的發展情況,積極調整課程結構,由于當下很多電子商務專業所開設的課程和實際發展脫節,所以,學校要以專業課程作為重要導向,將技術類、營銷類、管理類課程作為電子專業學生學習的重點,并增加更多的線上線下培訓課程,讓學生打開視野熟悉“互聯網+”時代的營銷手段,也要注重強化學生的外語水平以及綜合能力,通過課程專業的融合,培養綜合能力更強的應用型人才。
在推進課程與專業融合的過程中,高校電子商務專業也要加強師資水平的構建,讓教師有機會到企業中進行實踐,從而完善能力,以更強的實踐素養指導教學,學校也可以和企業簽訂人才發展計劃,讓教師以顧問身份參與到企業運營過程中,或者和企業合作開設實驗基地項目,讓教師和學生都有機會接觸到市場中的電子商務動態信息,滿足教師以及學生的學習科研需求[4]。
課程與專業的融合也要注重精神層面的引導,讓學生在大眾創意、萬眾創業的時代背景下,健全自主創業的心理,把握好電商人的底線,堅守職業道德,這些認知層面的培養都需要納入課程專業融合的過程中。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要積極推動校企合作向更深更廣的方向延伸。同時,高校也要重產教融合的角度,真正關注行業以及企業的動態變化,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在培養模式上進行創新,讓學生能夠在網絡時代的發展優勢帶動下,抓住時代機遇,以更強的專業能力勝任崗位工作。高校也要積極推動校企共建項目,通過緊密合作打造電子商務金牌專業,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參與企業中進行工作,也要打造專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兼備的教師團隊,注重應用型教師的培養,讓產教融合真正融入到高校電子商務教學體系中,提升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就業質量。
參考文獻
[1]江美英.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設置優化[J].廣東經濟,2017,(10):295-295.
[2]王林,劉潔."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教學的探索研究[J].學周刊,2019,395(11):18-19.
[3]劉潔.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產教融合培養模式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8,605(15):184-185.
[4]范敏,方小教."互聯網+"背景下應用型高校《電子商務》課程實踐教學改革[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6(1):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