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麗萍
摘 要: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從20世紀以來就被我國音樂教育廣泛采用的重要教育方法之一,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為訓練手段的教學方法。在各個年齡段的音樂教育,奧爾夫音樂法都有著很強的指導和借鑒意義,同時,先進科學的教學理念是高校音樂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徑。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音樂教學;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2-00-02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從20世紀以來就被我國音樂教育廣泛采用的重要教育方法之一,它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為教學理念,由德國享譽盛名的音樂家奧爾夫提出并推廣的一種音樂教學方法。無論是幼兒教育,還是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奧爾夫音樂法都有著很強的指導和借鑒意義,同時,先進科學的教學理念是高校音樂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徑。奧爾夫音樂法對于音樂節奏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十分重視,認為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時候,應該尤為重視音樂節奏對學生感官的刺激,尤為重視學生在聽覺、觸覺上的感受,是一種不同于傳統音樂教學的音樂教學理論。[1]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產生
卡爾.奧爾夫是聯邦德國著名的音樂家和教育家,他將所創的奧爾夫音樂法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科學的教育體系,進而獲得全世界愛好音樂人民的認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產生也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奧爾夫認為他所處時代的音樂創作存在缺陷,不能夠很好地表達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思想情感,在受到節奏感強烈的現代舞表演和律動感明顯的達爾克羅茲體態舞蹈的影響、啟示下,產生了將旋律音樂與韻律舞蹈相結合的新型音樂。之后,隨著教學理念的逐步成熟,奧爾夫又設計出了很多輔助教學的“奧爾夫樂器”以及適合開展創造性思維的音樂元素教學體系,這對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日臻完善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1953年,奧爾夫音樂教學訓練中心在薩爾茲堡莫扎特音樂學院正式成立,使有志于從事奧爾夫音樂教學的教師能由此得到完整且長期的師資訓練。[2]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教學理念
奧爾夫音樂法尋求自然只能之法去教導學生學習音樂知識,而非要求學生去理解一些艱深的樂理或抽象符號。我們可以由他所說的一段話來窺其哲理根據,即“音樂必須與律動、舞蹈及語言結合才能產生意義。”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更強調音樂教學應該依據國情和本地域實際來采用本民族、本地區自己的舞蹈、語言、樂器、民謠等本土化教材來施教。因為教學理念和方法的獨特性、科學性,奧爾夫音樂法還被廣泛應用到生活的其他領域,如成人教育、醫療健康等方面,這種教學方法能夠以學生為主體,重點強調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創造能力,在樂曲、語言等元素的輔助下實現音樂教育成果有效地被學生吸收和掌握。[3]
奧爾夫一直認為,在教育教學中不能埋沒人的本性,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緒和思想表達,教育的目的也是要增強學習者自身的能力,所以鼓勵學生以自己擅長和喜歡的方式去學習消化知識當是科學教學的重要手段。至于學生在教學之后的表現力則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因此,奧爾夫創造性地將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幻想力作為音樂教育手段,通過將語言、歌唱和舞蹈等形式綜合為一體而打造出教學課程體系統稱為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在高校中的實際應用
現今高等院校音樂課程體系還待進一步完善,高校音樂教學還存在施教方式單一、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教學模式依賴傳統模式的現象。雖然音樂交流日漸頻繁,高校音樂活動也層出不窮,但教學理念和教育體系還存在拿來主義的趨勢,照搬照抄國外教學經驗,刻意模仿某種音樂體系,不能夠根據自身教學需求和學生特點來組織和展開教學。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則可以糾正這一現象,并從根本上完善高校音樂教學模式,使高校音樂教育逐步重視本土音樂教學,弘揚中國傳統民族音樂在高校中的學習和傳承。當然,奧爾夫音樂法從來不主張拋棄國內外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而是要讓本地高校音樂教育與外來音樂教育相輔相成,取長補短,進而打造屬于本校特色的音樂教學之路。
(一)培養學生的創造型思維和創作能力。高校音樂教育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培養適合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音樂專業人才。而音樂人才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實踐,大學是學生汲取知識的殿堂,同時也是大學生獲取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有效平臺,這時候學習方法和學習途徑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剛剛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中,不免感到迷茫和不安,這種膽怯的心理狀態是不利于今后的學習和成長的,而奧爾夫音樂法則重點強調要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將教學的主體轉移給學習者本身,重視學生的感受,挖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能力。在奧爾夫音樂法指導下的音樂教學課堂能夠以學生為中心,在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的前提下,按照學生特有心理狀態和心理需求去展開教學。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指出,音樂教育不是一味地輸出,而是在教學之前就要發現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去解決這些問題,帶著問題進入教學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音樂游戲的開展,音樂素材的展演,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并在音樂學習中達成自身的學習訴求,消除自身的畏難情緒,最終獲得音樂知識和技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重視寓教于樂的教學手段,不斷去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在教師給定的音樂素材中主動探求音樂知識,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這正是奧爾夫音樂法中強調的,要在動手和動腦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音樂素養。
(二)進行音樂教學評價,挖掘課程最大價值。與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不同,奧爾夫音樂教學注重的是學習的參與性,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單一被動的學習,而是互動的學習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習是最主要的參與者,他們不是單純欣賞音樂,而是要參與到音樂的創作和鑒賞中,通過主動學習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而教學能否達到預期效果以及能否順利開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學的評價體系,只有對教學進行客觀評價,才能知道教學效果如何,學生的學習成果如何。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單向考核似乎是唯一的教學評價方式,音樂課的評價也大都采用固定的理論考核形式以及簡單的實踐能力測試。這種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讓學生的學習針對性很強而且單一,那就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側重向這一方面靠攏,這樣直接影響了音樂教學的真正意義。不僅讓學生對音樂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影響了音樂美的展現。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不以學生的音樂理論掌握程度為判斷標準,而是將整個音樂教學體系進行系統靈活的評價,不僅要對音樂教學理念進行評價,還要對音樂課程的設置、具體的音樂教學以及音樂教學成果進行綜合考慮,只要有了系統合理的評價體系,才能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為合理的建議,才能挖掘音樂課的最大價值。
(三)提升文化底蘊,塑造人文底蘊。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創立之初就確定了充滿人文關懷和富有包容性的特點,這就要求要在奧爾夫音樂學習法框架內,重視學生自身體驗感的要求。奧爾夫音樂法一直強調不能忽視本土音樂的價值,音樂教學不拘泥于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但一定要最終回歸于本土音樂底蘊層面上。在當下高等院校音樂教學中,學習中西方音樂發展史是教學的必由之路,作為教師要十分重視對學生講解某一項音樂的來歷和背后的故事,在讓學生知曉音樂知識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進行后期的教學任務。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燦如星河,民族音樂和民間文藝是中國音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在音樂教學中體現出我國傳統音樂的魅力,宣揚傳統音樂的重要價值,增強廣大學生對本國、本民族音樂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也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十分注重的地方。
運用好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關鍵還在于教師本身要不斷進行自我革新,不斷進行自我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不能一成不變,要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通過情景再現、音樂劇展演等形式開展教學,在這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二次創作,將自己理解下的音樂知識表現出來,這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和音樂情懷,為將來他們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音樂素養和音樂基礎。
綜上,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應用極大促進了教學品質的提高,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熱情,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知道,任何理論知識都需要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將知識在提高、在升華,這是正是奧爾夫音樂發以人為本教學思路的魅力所在,相信在未來的音樂教學實踐中,我們會找到更多與奧爾夫音樂相通和相輔相成的融合點,讓科學高效的音樂學習法不斷發揮其深刻的影響力、作用力。
參考文獻:
[1]尚永娜.基于教學實踐的李妲娜奧爾夫教學本土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26):217.
[2]張正賢.淺談農村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奧爾夫樂器教學[J].北方音樂,2015,35(04):142.
[3]顏春英.二胡教學中奧爾夫教學理念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5,35(14):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