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偉
摘 ?要:當今的教育模式伴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鼓勵教師們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促進所有學生都能夠全面發展。然而,數學學科要求學生具有較高邏輯思維的學科,導致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能力有限,在教學中出現了很多數學學科的學困生。這些數學學困生的存在,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影響小學生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分析學困生形成的學習現狀,促進學困生的轉化在教學工作中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引言:
在教學中總會遇到很多難題,“學困生”是教師怎么也避免不了的一個群體。他們主要表現為學習成績差,自律性差,與班級有時格格不入……對于學困生,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嚴重地影響整個班級的教育教學水平。如何轉化和教育他們,成為了教師工作的難點。因此,研究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學習現狀與轉化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數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小學生自身的原因
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習態度乃至學習方式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學生自身的主要原因在于沒有掌握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方法,也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的數學學科學習觀,導致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長此以往,學生便對數學學科形成一種抗拒心理,最終導致成績下降,歸入了學困生的行列,對數學學科徹底失去了好奇心和興趣。
(二)教師原因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只是一味灌輸課本上的知識,忽略了學生對數學的接受能力,教學方法枯燥,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望,使其喪失了學習興趣。
二、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一)改進數學教學模式
經過了解大多數地區的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模式依然采取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通過大量的具體教學實踐經驗總結,這種填鴨式教學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很難與教師進行有效互動。由于學困生他們的學習情況不一,學習能力較差。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把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化為一種引導式、啟發式、探究式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與教師進行互動,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感覺到快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應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了解和總結,根據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和學生們的學習特點及時轉化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有效教學
數學是一門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系統性的學科。為了能夠轉化他們的狀況,要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以及導致學習成績不佳的原因,在教學過程中要用由淺入深的方法,即在學困生基本功扎實的前提下再設定更高的要求。例如在授課時,教師應當分三個步驟,第一節講解例題,第二節課講解變形題,第三節課進行綜合性聯系,在課堂上顧及學困生的吸收情況,并且給予學困生一些鼓勵,注意他們的動態。在布置作業時應當以后進生學習的實際狀況來分層次教學,把題目分為綜合題、擴展題和基礎題三個層次。讓他們首先做好基礎題,再鼓勵他們去做擴展題。學生有一點點進步就給予鼓勵,讓學生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給學困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提高數學成績的關鍵。有些學困生上課聽講很認真,課后也下功夫,可成績一直上不去,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數學的學習上缺少策略,不會儲備、運用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在對學困生的轉化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其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鼓勵優秀學生和學困生結伴學習,讓學困生在優秀學生的影響下學會學習。學習方法涉及課前預習、聽課、課后作業及總結復習等方面,還包括制訂學習計劃、解題策略和答題思路等方面。
(四)與家長溝通,共同尋找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有效地轉化這些“學困生”,教師還是需要家長的配合。首先,針對留守兒童的現實問題,我們需要做的是與家長電話溝通,在溝通中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意識——遠離不代表不管。其次,家長面對自家孩子的問題,要意識到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嚴重性,然后共同找出原因。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采納家長的意見,聆聽他們對孩子教育的看法。
結束語:
總之,要想有效地轉化數學學困生,教師就要先消除學生對數學的抵觸心理。只有學生對學習數學不再感到恐懼,教師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找到問題形成的原因,才能幫助學生找對方法,對癥下藥,解決學習困難,提高成績,重拾學習的信心。
參考文獻:
[1]王君婷.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學習現狀與轉化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7):171.
[2]楊冀.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學習現狀與轉化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9(04):55.
[3]宋愛英.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學習現狀與轉化策略[J].學周刊,2018(3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