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妹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兒童的學科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良好發展、價值觀念的正確形成,以及社會意識的有效培養。而兒童哲學教育為道德與法治課程提供了更好的教學觀念,在道德法治中將兒童哲學滲透其中有利于學生形成哲學性思維,從多種角度分析觀察身邊的現象,使道德法治教學更加貼近生活,并讓學生關注哲學,理解哲學。本文將對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兒童哲學的意義進行闡述,同時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兒童哲學;滲透;策略
兒童哲學滲透道德法治課程中,是為了學生能夠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并從不同角度來認識這個世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兒童哲學最開始是由美國學者李普曼和他的同事設計制定,根據兒童不同年齡階段的內在規律以及認知能力進行不同的設計,運用那個階段兒童能夠理解的語言和故事,或者對話的形式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進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哲學思維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有助于學生對世界進行探索更加了解這個社會以及世界。哲學開始于驚疑,兒童成長到一定階段就會對世界產生好奇,并產生疑惑發出哲學的疑問,兒童的好奇心對哲學教育的滲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道德法治的教材中充滿著人間的情感,也賦予著有趣的哲學道理,將哲學深入地滲透教材中對學生認知方面有很大提高。
一、《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兒童哲學教育的關系
道德與法治與兒童哲學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兒童哲學教育對兒童來講能夠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幫助兒童形成一種觀察、分析、思考、行動的思維準則。并且能夠依據兒童的好奇心理引導兒童進行思考,并且與道德與法治的目標一樣使兒童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兒童哲學教育為道德與法治課程提供了新的視角,兒童哲學教育在道德方面為兒童提供了新的思考,并引導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培養兒童良好的道德素質。兒童哲學教育與《道德與法治》課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兩者相輔相成,為兒童創造出更好的思維模式和道德素養。
二、《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兒童哲學教育的價值
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并且對這個世界的疑問也越多,兒童提出的問題往往很多是連家長都回答不上來的,其實孩子們提出的就是哲學的問題,這是兒童對世界的思考,并提出哲學性的疑問。為什么要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兒童哲學教育?首先,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是教會學生許多道理的一門課,讓學生有了正確的思想;并且其中有許多道德與法律的講解,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也有著許多哲學小故事,促進學生的思考。第二,兒童哲學教育的滲透能夠很好地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能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以及分析能力,拓展了教育的寬度,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第三,將兒童哲學教育滲透其中讓學生進行思考提出問題,這種發散性的問題思考能夠使學生減少許多壓力。這種思考不論對錯都是對事物的不同認知,能夠培養學生理性的思維模式,讓學生敢于在學習中提出質疑,并讓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第四,哲學教育的滲入有利于道德與法治更好地進行,學習成果更加有效。
可以看出兒童哲學教育就是以哲學為載體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綜合素質進行推動,聯系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增加學習中的趣味性,并對學生的好奇心進行呵護,提高學生的探究精神和智力,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
三、在道德法治課程中滲透兒童哲學的策略
(一)在放松中形成哲學思想
兒童的哲學思想在放松的情況下能夠得到更好的培養,并且能讓學生得到充分思考。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第一單元的與班級共成長,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出班級在自己心目中的樣子。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在我們的班級中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思考回答,之后讓學生自己動手繪畫出自己心目中的班級,在自己動手繪畫的過程中就會依據自己對班級的情感,以及在班級中有過的事跡進行思考,等到下一次上課時讓學生進行講解,闡述出自己的想法。這就會有哲學的意味,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進行思考,分析合理性,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達,能夠使學生認識到集體對班級的重要性,自己在班級中應負的責任與義務。
(二)結合實際為學生哲學思考助力
哲學離不開生活,更是在生活中領悟哲學,在道德與法治中就是講述了許多貼近生活的故事,教師要結合實際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并正確回答。例如,在四年級人教版的道德與法治中,學習課文我們所了解的環境污染,這篇講述的是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問題,環境污染與我們有什么聯系?為什么要保護環境?學生再進行討論回答:環境污染會使地球母親生病,小動物會死亡,不再鳥語花香;因為要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在學生的回答中都充滿著哲學,并且能讓學生思考中得到新的認識,也促進了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成功。
(三)師生進行自由對話,促進哲學思想的形成
哲學思維可以通過群體的對話得到鍛煉,在群體的對話中學生可以進行快速思考,在對自己的懷疑與不安中尋求答案,最終消除自己的疑惑然后進行假設與回答,緊接著教師的再次回答引發學生又一輪的疑惑與不安。這種過程能夠鍛煉學生的快速思維能力,讓學生對自己的信念變得越來越堅定,并讓學生明白對話中所蘊含的道理,對學生的道德方面進行教育。同時能夠促進學生哲學思想的形成,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哲學深入生活,滲透道德與法治課程。
四、結語
在道德與法治的課程中滲透兒童哲學教育就是為了學生能夠形成更好的道德規范,在反復的疑問與回答的過程中將正確的道德觀念深入于心,并能夠做出合理判斷,讓學生在自己的動手實踐中進行獨立思考,明白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并且能夠使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學習。所以,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多讓學生進行哲學性的思考,并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哲學深深滲透在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感。
參考文獻:
[1]黃聯治.思辨:兒童哲學促學生道德內化的教學實踐[J].理論與實踐,2019(9).
[2]郁美娟.探究哲學美培養“愛智慧”孩子—在《道德與法治》課上研究兒童哲學的粗淺思考[J].課題研究,2019(33).
(責編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