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瑞娜
摘 要:音樂教學是幼兒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啟發幼兒智慧,提高幼兒音樂素養,陶冶幼兒情感,塑造幼兒性格。為此,幼兒園應重視音樂教育,并根據幼兒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點設置課程內容,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以使幼兒身心健康,茁壯成長。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幼兒音樂教學仍存在諸多問題。文章以幼兒音樂教學的重要性為切入點,探究幼兒音樂教學現狀以及有效教學方法。
關鍵詞:幼兒教育;音樂教學;有效方法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30-017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89
因為幼兒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且活潑好動,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教師應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使其能夠用肢體感受音樂的韻律,以此達成教學成效。
一、幼兒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幼兒園開展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提升幼兒的心智。這就需要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借助音樂旋律想要表達的情感意境,對音樂內容進行采編,通過肢體運動讓幼兒感知音樂節奏。還可以借助音樂節目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內容,使其在觀看表演的過程中感受音樂旋律中蘊含的美好情感,從而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強化幼兒的模仿能力。
幼兒音樂教育還能增強幼兒的注意力,使其獲得心靈上的歡愉感受。教師在開展游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播放旋律輕快且節奏感強的音樂,強化幼兒注意力,使幼兒能夠積極融入游戲活動當中。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教授幼兒朗朗上口的歌謠,培養幼兒的專注力,讓幼兒感受音樂的魅力。
幼兒音樂教育還可以增強幼兒的體質。音樂教學離不開肢體動作,因為幼兒總會不由自主地跟隨音樂的旋律蹦啊跳啊,使其心肺功能得到極好的鍛煉。另外,幼兒園每天還會播放音樂帶領幼兒做體操玩游戲,幼兒在參與這些活動時身體也得到鍛煉,使其身體各項機能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隨著幼兒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幼兒園都將幼兒音樂教育應用到啟蒙教育當中,充分利用兒歌中積極向上的歌詞內容,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敢于對陌生人說不,從而讓音樂教育成為幼兒最好的啟蒙教師,借助音樂向幼兒傳遞做人做事的道理,促使幼兒能夠身心健康地成長[1]。
二、幼兒音樂教學現狀
雖然幼兒音樂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將幼兒當作課堂的主體,沒有充分運用奧爾夫教學法,不能將音樂、語言以及舞蹈三者有機結合,無法調動幼兒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導致音樂教學的作用無法有效地發揮。
在幼兒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備課時充分了解音樂教材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音樂教學。然而有些幼兒園選擇的音樂教材內容比較陳舊,缺乏很好的教學針對性,依舊以唱歌或者是音樂欣賞這兩種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該種音樂教材不符合幼兒音樂教育改革的要求,未能與時俱進地增添新的歌唱曲目,導致教師在音樂授課時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當前,許多幼兒音樂教師依舊采用較為單一的教學方法,先是用語言簡單描述音樂內容,然后帶領幼兒反復演唱練習。這種教學方法不但缺乏教學目標,而且無法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不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養。因為幼兒認知、理解能力有限,無法準確理解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導致音樂教學成效無法提升[2]。
三、幼兒音樂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創設音樂環境
曾有幼兒專家發現,良好的音樂教育活動對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具有極為重要的提升作用。因為幼兒園中良好的音樂環境,能夠激發幼兒的音樂興趣,培養幼兒的音樂欣賞能力,提升幼兒的音樂節奏把握。為此,教師應為幼兒構建良好的音樂環境,調動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動意識,只有這樣幼兒才能更好地理解音樂,感受音樂,學會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幼兒在7歲之前都極其熱愛音樂,并會隨著音樂節奏下意識地搖擺身體。為此,教師應注重創設音樂環境,激發幼兒音樂興趣,使其釋放天性,充分挖掘幼兒的音樂潛能。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一些較為歡快愉悅的曲目,促使幼兒在聆聽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魅力。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根據音樂中所詮釋的內容布置班級環境,或者在班級中尋找音樂內容中提及的物品,這樣幼兒就會認真聆聽音樂內容,以此培養幼兒的專注力。此外,教師在創設音樂環境時,還要仔細研究閱讀材料,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以及實際教學情況,以幼兒為教學主體,采用因材施教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陶冶幼兒音樂情操,提高幼兒創造力,繼而高效達成教學目標[3]。
(二)做好常規訓練
由于幼兒天性活潑好動,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只有組織好課堂教學活動,才能保證各項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謠輔助教學,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授課之前,應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設計不同的音樂訓練,這樣既能為幼兒打下良好的音樂基礎,又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其在良好的教學秩序中積極參與音樂教學活動。幼兒音樂教學常規訓練與其他學科的常規訓練相比,相同點是都能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同點是幼兒音樂常規訓練是在音樂環境中訓練幼兒的站立、坐姿、排隊走等相關行為。這種訓練方式可以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學習任務。在音樂訓練過程中,教師應確保幼兒的坐姿、站姿以及動作表情符合相關要求。也就是說,幼兒不僅要符合頭擺正、肩膀端平、腰背挺直等動作要求,還要符合面帶微笑、雙眼目視前方等神態要求。這些要求對于成人而言很簡單,但是由于幼兒的各項身體機能還沒有發育好,導致幼兒在訓練時常常達不到要求。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利用音樂教學法,先采用舒緩音樂安撫幼兒情緒,然后選用節奏感較強的音樂調動幼兒興趣,讓幼兒隨著音樂節拍練習起立坐下,通過師生互動引導幼兒達到動作要求。該種訓練方法,不但為幼兒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還能提升幼兒服從動作指令能力。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幼兒在音樂教學中就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運用情境表演
在幼兒園語言教學過程中,情境表演是教師較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幼兒最喜歡的教學方法。在情境表演教學中,教師會將演唱內容融入表演活動當中。有的教師也會將歌曲內容改編成情境表演形式,這樣幼兒在情境表演中就能掌握歌詞旋律等內容。這是一種有目的的表演形式,教師可以讓幼兒先進行情境表演,等到幼兒明白歌詞大意時,再讓他們單純進行歌曲演唱練習,以此強化幼兒對歌曲旋律的把握。這種授課形式看似簡單,但是可以促進幼兒在表演過程中熟悉樂曲旋律,記住歌詞大意,而且富有趣味性。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幼兒年齡較小,且缺乏自控能力,無法有效集中注意力。為此,教師在授課時應采用獎勵法,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尤其是情境表演中,教師應對表演較好的幼兒予以物質獎勵,提高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增強幼兒的表演欲望,使其更加認真地參與學習,并帶動其他幼兒一起認真學習。由于幼兒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在開展情境表演活動時,還要根據歌曲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增強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力,使其在教師所營造的教學情境中領悟歌曲內涵,提高音樂教學成效。
(四)借助多元化教學練習節奏
在音樂構成中,節奏是極其重要的組成元素。也就是說,可以在沒有旋律的情況下單獨演繹節奏,但是音樂旋律卻離不開節奏。在幼兒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節奏對幼兒開展唱歌教學活動,這樣既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此項教學環節分為三部分:
一是借助兒歌培養幼兒節奏感。因為兒歌朗朗上口且節奏鮮明,具有一定的韻律性,極其接近歌曲。教師在教學新的歌曲時就可以充分利用兒歌的這一特點,將歌曲中幼兒難以掌握的旋律節奏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幼兒在這種訓練模式中,很容易掌握歌曲節奏。該種教學方法不但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幼兒的音樂節奏感。
二是利用身體動作掌握歌曲節奏。這種訓練方法主要是在沒有音樂伴奏的情況下,讓幼兒通過身體動作展現歌曲節奏。也就是說,幼兒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以及節奏感知,利用優美的動作展示出來。在教學過程中,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熟練掌握打拍技巧。教師應對此動作技巧提出更高的要求,幫助幼兒學會用拍肩、拍腿、跺腳等動作表示節奏,并將這些動作與拍手動作相結合。由于幼兒年齡較小,無法順利地將這些動作結合在一起。為此,教師在教授動作時要一個一個教,待幼兒掌握每個動作要領后,再進行下一個動作練習。如此反復,直到幼兒掌握所有動作技能以后,教師再將這些動作進行創造編排。
三是巧用歌詞練習歌曲節奏。在幼兒歌曲中,每首動聽的歌詞都可以轉變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幼兒通過上述練習方式掌握歌曲節奏以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添加歌詞,并將歌詞添加到節奏當中。由于幼兒已經熟練掌握歌曲節奏,所以在極短的時間就能快速掌握歌曲的演唱方式,從而增強幼兒成就感,提高幼兒自信心。
四、結語
隨著幼兒教學改革的深化推進,幼兒音樂教學也依照教學改革要求不斷完善。根據新課改教學要求,幼兒音樂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理念,以幼兒為教學中心,根據不同幼兒的心理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參與積極性,繼而培養幼兒的音樂素養,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其身心健康地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郭穎.淺談幼兒音樂教學的有效方法[J].學周刊,2019(30):183.
[2]耿暢.淺談幼兒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黑河教育,2017(9):68.
[3]李志鹍.淺談幼兒音樂教學的有效方法[J].科技信息,2014(1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