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語文課程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承載著提升高職畢業生職業素養的任務,也承載著在著提升大國工匠人文素養的任務,更擔負著其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因此,加強高職語文多模式教學是非常必要的。那么,更新高職語文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模式,強化教師團隊,豐富教學內容與形式有利于高職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達到其大學教育成長、成才的目的。
關鍵詞:文化自信;高職語文;人文素養;傳統文化
隨著祖國繁榮昌盛,各行各業對人才的要求也是越發提高,高職教育也蓬勃發展,它們培養出的技能型人才,不僅是未來的大國工匠,而且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十八大以來,國家提出的“四個自信”中的“文化自信”,是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談到的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高職院校中高職語文的多模式立體化教學應有所加強,提高高職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大學生德智體美的健全人格,更有利于其在大學教育過程中成長、成才,最終使其成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大國工匠。
一、文化自信背景下,加強高職語文多模式教學的必要性
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加強高職語文教學勢在必行。文化自信是通過知識的傳授、環境的影響、學生的實踐,將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人文素養等,轉化為良好的品格,塑造其優秀的內在品質。新時代高職教育擔負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僅要依靠物質基礎和社會需求體現其生存價值,而且要建設豐富的校園文化內容。優質的校園文化有利于營造出積極的學習氛圍,優質校園文化的熏陶之中,師生的自身素質都能提升。
(一)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
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要提倡人文教育的理念,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能夠關注到學生價值觀以及對生活的態度。將人文教育的精髓貫穿于課堂中,師生共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展現出人文氣息濃厚的教學過程。[1]這樣,既能提高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也促使學生注重人文知識。
(二)教師對學生觀的改變
文化自信,要求教師將人文精神發揮出來,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必須認識到學生是一個有獨特思維活動的人,一個具有獨特的情感體驗的人。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獨特的情感體驗必須受到尊重,這樣才能鼓舞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在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人文精神,能使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發展。在強調專業學科的同時,也能關注到學生的人文素養方面。
(三)教師知識觀的更新
作為一名高職語文教師,在文化自信大背景下,不能讓語文教學只停留在工具性層面,要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面,更新知識觀,與時俱進。教師本身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采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并讓知識內容本身承載的情感和態度塑造出正確的價值觀。教師知識觀的更新對于學生的教學效果提升更是事半功倍。
二、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探索
(一)更新高職語文教學理念,重視多角度
高職語文教學目的很明確,就是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做好基本的鋪墊。因此高職語文必須抓好基礎性的知識,將人文與實用這兩個理念結合在一起。而當前的教育理念,則是過于注重技能教育,忽略高職語文這門基礎課。[2]但是,從社會對高職畢業生的表現反饋信息來分析,高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是有待提升的。為此,高職語文教育理念得改革,將人文性教育作為教學的終極目標。語文教師不能只是單純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其良好品格,提升文字運用和語言交際能力。
(二)改革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第二課堂教學
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生對語文課程都有所期待,高職的學生也不例外,活躍的課堂氛圍,新穎的教學方式,既能展示教師的教學能力,也能拓展學生的視野,學生更容易融入課堂,接受新知識。高職院校安排的語文課時并不多,對于教學方式,應該注重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樂于思考,積極主動投人到言語實踐過程中。例如:在課堂上開展主題辯論;在課下,與社團活動結合,開展演講賽、話劇和征文等。
(三)強化教師團隊,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教育事業中必須存在的。高職院校語文要實現人文性,需要高素質的教師團隊。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師資力量不足,人員不足、教師培訓交流時間不足等造成教師團隊素質不高。提升教師職業道德水平,豐富教師人文知識儲備,達到高層次的思想文化水平和奉獻精神境界。教師自身人文素質提升了,才有能力開掘出作品的文化內涵,來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
三、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內容改革的嘗試
高職語文應該是一門綜合性的素質教育課程。其基本功能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語文學習是其他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有利于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與日后就業,有利于學生職業長遠發展,更有利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基于以上優勢,提出以下幾點不成熟的教學內容方面建議:1、選取適合的課文,分析講授、討論,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2、利用好大學的圖書館資源,鼓勵學生借助閱讀,獲得人文精神的熏陶;3、通過寫作,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提升,結合好社團的活動;4、通過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的提升,讓學生體會人文素養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羅燦暉.人文素質教育視野下的高職語文教學策略[J].語文研究,2012(8)
[2]于潔,曹海生“人文鑒于”視野下高職語文教學探徽[J]科技信息,2008(11)
作者簡介:孫藝超,男,1984年9月20日生。遼寧北鎮人,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助理研究員,從事高職語文教學工作,研究方向語言文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