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忠
摘 要:在化學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不但能使師生雙方都從新的視角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深化拓寬,從而實現知識的活學活用,而且還有助于教師的科研和學生的自學,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本文探討了思維導圖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希冀給廣大教師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初中化學;思維導圖;應用研究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切身感受到:現今時代學生厭學是困擾教師的一大難題,學生受外界的誘惑太多,往往不能專注于學習。我們普通初中面臨極大的教學壓力,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重大難題。通過教研我們有一種共識,也一直在探索,應采用學生喜愛的教學模式,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更好地吸收知識。然而,目前多數化學教師教學方式仍然比較陳舊,忽視化學學科的特點,盲目、機械地幫助學生獲取知識、識記知識,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被動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少,教師與學生交流機會少,學生積極性不高。如何解決以上困惑和矛盾呢?思維導圖工具在教學中的引用,即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也能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一、用思維導圖串聯知識點
初中化學學科涉及到的內容較為復雜,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往往出現偏差。教師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應用于化學教學中,將有助于學生理清知識點,并找到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將紛雜的知識點串聯在一起,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化學學習中描述概念、化學反應現象、化學物質都是學習化學的必修課,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建立其中的關聯,幫助學生形成聯想記憶。例如,在學習《燃燒與燃料》一課中金屬鎂的燃燒反應是重點學習內容,利用圓圈圖描述鎂的燃燒現象,小圈內寫鎂在空氣中燃燒,大圈內寫發出耀眼白光,放熱,燃燒后有白色粉末氧化鎂生成。此外,初中化學教學每個知識點的聯系較為密切,同樣是《燃燒與燃料》這一課,所涉及的燃燒與燃料等相關常識較多,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知識點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聯系,引導學生學習較難理解的知識。
二、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討論
初中化學教學中小組形式的教學模式應用廣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僅有利于教學情境的創設,也有利于學生在討論學習的過程中強化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但目前初中化學小組課堂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教師往往為響應新課改的號召,而盲目進行化學課堂改革,使得合作教學流于形式,忽視小組集體討論的時效性、討論的方式方法要求,極容易造成課程討論的跑題,降低教學效果。因此在討論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教師首先應進行思維導圖的設計,對探究問題的篩選,確定相應的主題及次主題。其次,讓學生自主整理好討論中應用的相關知識,并與教師提出的探究問題建立起聯系,找到探究的思路并形成思維導圖的草稿。在分小組進行討論的過程中,還需要設置一位記錄討論過程的同學,要求其記錄大家交流討論的結果。并依靠思維導圖確定討論課題的步驟,在討論的過程中不斷對思維導圖的內容進行修改,思維導圖的問題引導,要準確、簡明。
三、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教學
初中化學知識繁雜,思維導圖在復習中的應用優勢較為突出,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學習中的重點內容,提高復習效率,強化復習效果。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制定思維導圖,利用思維導圖完成知識內容的復習。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制定思維導圖時進行設計討論,將學習的內容縮短在較小的范圍之內。例如,在復習《常見的金屬材料》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不同金屬為關鍵詞進行自身思維導圖設計,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以此提升化學教學效率。在師生交流討論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思維導圖進行閱讀,再回答相應問題,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掌握復習重點。每個學生的筆記都有著個人的特點,但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找到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并在這一復習的過程中形成聯想思維記憶,養成良好的復習習慣。以樹狀圖形式的思維導圖為例,其是以“樹”的形式將分支的小點與主干知識點建立聯系。能夠實現將復雜的知識點細化的工作,主要用于分組或分類。在制作“樹”的過程中,能夠對知識點進行概括總結,并使整個知識體系系統化、條理化、形象化。學生制作“樹”的過程,也是將化學知識內化的過程。在復習《常見的金屬材料》時,不同金屬與酸堿反應差異較大,金屬的腐蝕與防護方式也極為不同,樹狀圖思維導圖能夠詳細地將其總結歸納在一起。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明顯,為提升教學課堂的有效性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因此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究思維導圖應用的方式方法,進而推動初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陸崟敏. 思維導圖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1):20.
[2]賈碧琪. 思維導圖教學對高中化學深度學習影響的實踐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