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立芳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其重要教學目標之一,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鍛煉學生,使學生在實踐學習中掌握數學知識。同時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個性,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措施
引言
學習的水平和學習的效率直接受學生學習狀態的影響。在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條件下,課堂的教學對老師的講解更加重視,對學生的主動性會很大程度上把它忽略掉。這種模式的教學最大的弊端就是讓學生長時間的位于一個被動接受的狀態,如果長時間這樣,會讓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和積極性很大程度上降低。對于小學生而言,要想讓他們的思維得到有效的拓展,就要讓他們主動的發現性的進行學習,只有這樣,他們的學習水平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1 當前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的原因分析
1.1評價模式單一化
在當前,一些教師還保有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在評價學生發展情況時仍將學生的成績作為唯一的考核標準。在此影響之下,教師開展教學時,其目標并不是實現學生能力的有效發展,而是要讓學生達成對課堂內容的掌握,實現對知識技能的學習。在此影響之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自然就被忽視。
1.2學習心理的不當,對數學抱有錯誤的情
小學生處于基礎教育的初級階段,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對于學生而言仍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而學生又總是樂意學習較為簡單的知識內容,這就造成一些學生對于難度較大的數學知識產生了抵觸與畏懼的心理,且其在進行學習時也變得較為消極。
1.3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奉行講授法教學
如今,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還保留著過去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方法體系,而在此影響之下,教師開展教學的方式也是集中于對理論知識的講授。在其過程中,教師作為知識傳遞者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也只是被動去接受教師所傳遞的信息。這樣的授課方式造成學生在課堂中總是處于被動的地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當學生習慣了這種教學模式之后,其還會形成一種思維上的惰性,待到今后需要其獨立進行知識探究時,就會感覺非常的不適應。
2 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2.1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活動,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時候,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活動,為學生創建輕松、良好的學習氛圍,借助科學的教學方式,訓練學生獨立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增強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實際成效。并且,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帶給學生一定的引導和啟發,提高學生對于學習數學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其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圓》這節課的講解過程中,便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一輛汽車的輪子滾動一圈,大家知道這一圈的長度為多少?可否使用直尺測定圓形的周長?”以此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隨后,要求學生在白紙上面畫出一個圓,并借助尺子進行測定,同時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表揚和肯定,達到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2.2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共同進步
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成長發育的黃金時期,其對系統性學習還未產生正確的認知,而獨生子女所缺乏的集體意識也成為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弊端。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使學生在交流與協作中形成良好的思維意識與語言表達能力。活潑好動是學生的天性,而在課堂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當以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為前提,使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學習。且現代化教學模式與傳統課堂的不同之處在于轉變原有“管教式”教學,以自主探究方式調動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擁有屬于自己的學習空間與時間。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個性,給予其極大的“權力”,使其能力在不斷發展中得到鍛煉。
例如,在《分類》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課堂主題,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合理應用,以圖片及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呈現課堂內容,并向學生進行提問。如,“你們去超市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商品是如何擺放的?是所有的東西都放在一起?還是分門別類的進行擺放?”學生在課堂中積極交流,形成熱烈的學習氛圍。進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領略數學知識的多樣性與實用性,進而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
2.3給于學生的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
一般說來,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學生被動的對老師的講授的內容進行接受。這樣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好像能學到很多的知識,但是實際上,這種學習的效率非常的低。發現學習才是小學生的主要學習防守,只有他們親身經歷和嘗試去獲取知識,才能把學習的知識深深的烙印在腦海里。
例如:在“分數加法和減法”這一課的教學中,為了實現學生能力的有效發展,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對學生進行小組的劃分。在小組劃分結束之后,教師為學生展示本課的主要學習探究目標,使學生以此為方向,對這一課的知識進行探究。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分數加法和減法是難度相對較高的內容,學生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所以教師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要能多巡視,及時找到學生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給予相應的幫扶。相應的,通過對這一課內容的有效合作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發展。
結束語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發揮自身個性。以自主學習、自主合作、自主探究學習數學知識,并以大膽質疑、共同進步的方式掌握知識,進而鍛煉自身能力,為后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高文艷.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高段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4(20):124—125.
[2]姚長玲.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現代經濟信息,2018(22):457+460.
[3]楊非,閆立娟.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才智,2018(14):127.
[4]馬玲.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
[5]袁曉莉.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