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需要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來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通過情境創設將數學知識更為生動化、形象化,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文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闡述:第一個方面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個方面是注重課堂中的師生互動。
關鍵詞:信息化手段;數學教學;靈動
中圖分類號:G623.5;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7-0206-01
Abstract:In the Outline of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it is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general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isciplines, and gradually realize the reform of the present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way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Therefore,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ers need to adopt a new teaching mode to improve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mak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more vivid and visualized through situation creation,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wo aspects to elaborate:the first aspect is to create teaching situatio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The second aspect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Key words:informatization means;Mathematics teaching;clever
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度融合已經逐漸成為信息化時代教育界的熱門話題。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每一個數學知識之間都有著非常大的聯系,這些數學知識之間相互融合,對提高數學的學習效率具有著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為了更好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師需要逐漸認識到適合小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信息化手段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為學生學習更多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通過信息化教學,還可以不斷優化課堂的結構,還可以讓教師掌握好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需要針對小學生的特點來更有效開展教學,建立各個數學知識之間的巧妙聯系。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形象與抽象之間的完美對接,還可以更高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研究學表明:“兒童是有個性的,他們的活動受到需要和興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而且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教授小學生數學知識的時候需要從小學生感興趣的點出發,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讓小學數學課堂更加靈動。小學生之所以感覺到數學課堂的枯燥主要原因是,教師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及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因此,教師可以規避這些難點,結合教學內容來巧妙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這樣既可以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還可以為小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例如,小學生在進行學習《廣角植樹》這一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在講述知識之前便可以給小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放映一系列清明節種樹的視頻,讓小學生可以逐漸在視頻中身臨其境,體會到種樹的有趣性[1]。然后,教師還可以給學生闡述一系列種樹的好處,讓小學生可以說一說自己對種樹的看法。很多小學生都會說出保護環境的概念和植樹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并舉出生活中環境保護的實例。在這種條件下,教師便可以逐漸將知識逐漸轉向《廣角植樹》的知識上面,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認知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小學的課堂學習效率。
2注重課堂中的師生互動
《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為了更好教授小學生知識需要注重師生互動。在課堂休息期間,教師需要不斷深入到小學生的群體之中,看看小學生喜歡什么類型的學習模式,這樣教師便可以將適合小學生的方式引進到課堂中來,小學生便可以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有趣性。而且教師還需要在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基礎上注重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活躍課堂中的氛圍[2]。如果小學生沒有聽懂教師教授的知識,可以在課堂中提出疑問,然后教師進行重新講解。數學這門學科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因此小學生學習起來會有很大的難度。因此為了有效促進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讓教師不斷采用信息化教學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這樣才能滿足小學生的學習要求,還可以通過師生互動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小學生可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更好理解數學知識,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
例如,教師在教授小學生數學知識的時候可以向小學生進行提問。教師問:“同學們,大家有誰的父母是在工地進行工作的呀?”這時有的小學生就會舉手。然后教師問:“那有哪位同學見過工地施工的樣子呀?”小學生基本上都會搖頭。這時教師便可以通過信息化教學來給學生放映工地施工的情境,以此來引出數學題目:一項工程中,甲乙兩個隊伍合作30天完成,現在甲隊伍單獨做了24天以后,乙隊伍加入,甲乙兩個隊伍合作完成了12天后,甲隊伍離開,乙隊伍又單獨做了15天,問甲隊伍單獨做完這項工程需要多少天?解答:設甲隊伍的工效是x,那么得出公式就是:1/30×27+x×9=1;X=1/90。
得出結論就是甲隊伍單獨做這項工程需要耗費1÷1/90=90天。
3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需要掌握好適合小學生的學習模式,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就可以讓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好學習數學知識,進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很多小學生來說,數學這門學科是非常枯燥的,因為課堂中會學習到很多數學概念以及數學解題技巧,這些小學生并不感興趣。所以,教師需要針對小學生的特點采用更為合理的方式,為教師和學生營造一個合理的教學氛圍,從而讓小學生可以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更好提升自己,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而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要。
參考文獻:
[1]黎少萍.信息化支持下的教學融合創新實踐——以小學四年級數學平板課堂為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01):132+134
[2]單曉倩.巧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差異化課堂——淺談信息化教學在小學數學實踐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03):83-84
[3]王田田,姜良秀.翻轉課堂理念下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的設計研究——以《圓柱和圓錐》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9(0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