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種人生價值觀念,也是一種愛崗敬業的職業操守。在當前中國社會經濟背景下,發揮工匠精神,有利于發揮工作崗位作用,有利于開拓創造性思維。因此,中職學校需要轉變思政教育策略,加強工匠精神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促進學生提升專業能力和思想素質。
關鍵詞:工匠精神;思政教育;中職學校
一、關于“工匠精神”的概述
工匠精神是推動時代發展的根本動力,其彰顯出了極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愛崗敬業方面,工匠精神要求人們端正工作態度,依托崗位創造更多的價值。在精益求精方面,工匠精神鼓勵人們認真工作,努力學習,樹立良好的工作觀。在創新精神方面,工匠精神敦促人們把握時代機遇,積極開拓思維,全面塑造工匠靈魂。所以為提升教育水平,中職學校需要利用工匠精神,樹立教育發展方向,為學生注入學習動力,幫助學生適應社會發展變化,促進學生成為優秀人才和實現個人價值。
二、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思政課教育的價值
(一)“工匠精神”是一種進步思想精神
縱觀人類文明歷史,工匠發揮的價值作用是巨大的。由于他們努力工作、辛苦鉆研、開拓創新,才推動生產力的全面發展,促進了社會意識的進步。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經濟發展越來越迅速,西方各種思潮的涌入,給人們人生價值觀帶來不小的沖擊,尤其是中職學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中職院校要發揚和貫徹工匠精神,提高思政教育質量,對思政教師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詮釋“工匠精神”的內涵,圍繞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創新精神等三大方面,對學生開展全面性的思政教育,促進知識、技術、思想等的緊密融合,全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和動力。因此,中職學校必須要充分綻放工匠精神中的進步思想,加強思政教育改革,實現思政教育價值。
(二)“工匠精神”促進中職教育的發展
站在國家、社會的角度上,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是中職學校需要完成的教育任務。如果學生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崗位競爭能力差,學校必然脫離不了干系。在國家出臺的教育策略下,中職學校需要準確把握教育的實質內涵,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方向。通過優化校園教育環境,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提高教學服務水平,不斷充實學生的思想,打造學生的靈魂,促進學生成為新時代的復合型人才。依托工匠精神,注入教學動力,推動中職學校的內部機制改革,改善思政教育方針,促進中職教育教學水平邁向新的臺階。
(三)“工匠精神”能夠指引學生的成長
在工匠精神思潮的帶動下,各單位、企業有了新的用人理念:德才兼備者重點用,德高才差者培養用,德才不足者拒絕用。為適應新時代的用人理念,中職學校需要轉變教育目標,深入打造“德育第一”的教學理念,從根本上指引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在實際思政教育中,教師需要遵循時代發展趨勢,依托工匠精神,加強對學生的思政教育。通過將匠心轉化成學生的思想,不斷培養學生的思政覺悟,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促進學生努力學習技能,擁有一技之長。
三、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思政課教育的路徑
(一)建設工匠精神的思政教師隊伍
教師教學是學生學習的根基所在。教師的思想深度、知識厚度,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保證中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中職學校需要堅持工匠精神,打造優質的思政教師隊伍。首先,中職學校需要弘揚師風師德,提高教師教學形象,不斷深入學生群體,促進學生得到公平、理想的教育。其次,中職學校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擴大工匠化教師隊伍,從而在提高教師職業能力的同時,提升教師的品格修養。最后,中職學校需要將工匠精神融入教學評價體系,規范教師的師表行為,促進教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弘揚工匠精神的中職校園文化
一個學校能否提高社會影響力,其校園文化的構建至關重要。在中職學校工作中,需要建立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將顯性和隱性教育相結合,將思想、行為相結合,逐步打造良好的師生交流環境,促進校園文化的穩步發展。首先,中職學校需要大力宣傳思政教育,并將工匠精神潛移默化地融入其中,從而熏陶和感染學生的思想情感。例如,借助一些宣傳工具,如校報、廣播等,表彰具有工匠精神的先進師生,啟迪全校人員的工匠思想。其次,中職學校將工匠精神納入廉政教育機制,全面優化思政教育進程,促進校園新精神的形成。例如,建立相應的廉政評價機制,讓學生采用匿名寫信的方式,評價教師的廉潔、匠心、教學情況。
(三)利用工匠精神充實思政教學內容
為使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教師需要將工匠精神融入在思政教學內容中。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強化學生的個人能力。首先,教師應打造優質的教學課堂,保證學生學習的質量。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使學生能夠接受工匠精神,得到教師正確的指引。其次,教師應整合和優化教學資源,構建完成的思政教學體系。依托工匠精神開展專業技能、職業素質等教育,不斷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上進心。最后,教師應做到知行合一,推動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全面發展。通過綻放工匠精神,發揮職業素養,培養學生“干一行,愛一行”的工作品質,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人生價值感悟。
結語
總之,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思政課中是明智的教育策略。隨著經濟時代的變化,工作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是提高其崗位競爭力的有效方法。只有開拓新的思政教育路徑,才能把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的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月娟.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思政課教育的路徑探析[J].福建茶葉,2019,41(10):196.
[2]李繁.工匠精神融入中職思政課教育的價值與路徑探析[J].鄂州大學學報,2019,26(04):73-75.
[3]鄭麗賢.中職思政課“工匠精神”培養的教學策略[J].戲劇之家,2018(33):205.
作者簡介:
馬亮亮(1988年-),男,漢族,甘肅莊浪人,本科,助理講師,阿克蘇地區庫車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