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擁軍
摘 ?要:小學是學生思想啟蒙的關鍵時期,所以做好對學生的相關道德與法治教學相當重要。在進行授課過程中,由于其內容特性學生不太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十分注意。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運用思維導圖教學,能夠系統對內容進行合理的分類及延伸,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對課堂知識進行記憶。下文則對在思維導圖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研究。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構建
近些年來,我國教育方面不斷進行改革,旨在為社會培養出思想健康且專業能力強的全能型人才。近些年來犯罪事件不斷攀升,所以一個人道德思想的正確十分重要,這些事件提示我們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應該從小學抓起。這個時候的學生猶如一張白紙,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讓學生擁有一個正確的三觀,對待事情能夠理性分析。思維導圖被運用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時,主要幫助學生將書本內容行成一個知識網絡,加強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開發其思維能力。思維導圖在有效啟發學生思想創造力的同時,也能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效率,更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
一、幫助學生有效記憶知識點內容
小學的教學是比較難進行的,因為孩子剛剛步入小學,之前的幼兒園學習并沒有系統地學習知識,學生往往不具備學習的能力,所以在對小學生進行教育時一定要掌握好方法。將思維導圖的教學方法應用與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地將課堂內容系統又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要知道課本上每一章的內容往往具有一定的聯系,運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能夠快速地將各個板塊的內容聯系起來,讓學生更加容易地記憶課堂內容。老師在進行備課時,可仔細研究每各板塊之間的聯系,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設置課程,這樣的話有助于學生新課程內容的學習,也有助于舊課程的復習。例如,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上冊課本,打開目錄可發現一共有三個單元,其分別是“我和我的同學”、“我要安全地成長”、“我的成長與家庭”。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這些大的板塊之間其實是有一些聯系的,都主要是圍繞著成長來展開,分別是學校、家庭以及社會,這些內容主要是通過一步一步的遞進教育學生如何健康地成長。
二、幫助學生合理利用課后習題
思維導圖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過去對于道德法治課程只是教師在講臺上照著課本念或者只是干脆讓學生自己看課本理解。通過思維導圖的方法可以使課堂更加有趣,教師可根據思維導圖對課程進行展開,加入一些同學比較感興趣的元素,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每節課內容的最后都會有一些課后習題,這些習題往往是跟內容有一些聯系,但是卻又不完全僅限于課本,教師便可利用思維導圖將這些課后習題合理利用起來,讓學生潛移默化獲得一些知識的同時又能愉快地學習。例如,其課后習題中會有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問題,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分組,給他們一定的時間準備,讓他們去搜集自己感興趣的中國傳統節日的相關資料。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對這些中國節日進行合理的展示,通過時間軸將這些節日進行排序,并延伸出一些小的節點來寫節日當天需要食用的某種食品或者需要準備的某些東西,之后再衍生出這些節日的來源。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能夠使學生正確地完成課后習題,又能使學生某些方面的知識得到擴充以及延伸。
三、鍛煉學生行成自主學習習慣
自主學習的習慣應該從小養成,所以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授課方法,在學生易于接受的基礎上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學習的能力。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堂開始之前,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學習這門課程的原因。只有一個思想道德高尚、遵紀守法的人才能更好地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小學中高年級的思想道德學習上,由于課本內容更加貼近于生活,所以更能激起學生的共鳴。這個時期的學生的思想從比較具體形象化向抽象化思維進行轉變,通過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更能夠鍛煉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自行對課本內容進行聯系,讓他們根據自己對課本的理解,將整本書知識點構建一個知識網絡圖,將學生小部分分組,小組之間交流自己的知識網,鼓勵他們通過討論對自己的內容進行補充完善。通過這種小組討論的方式,也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也能提高課堂的效率。
四、結束語
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學生之后的健康成長有著密切的聯系,要讓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道德與法治觀念。這些需要小學老師重視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轉變以往死板的教學方式,通過思維導圖豐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且運用思維導圖對課本零散的內容進行系統的聯系,讓學生明白學習這些內容的原因,有助于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林業仲.思維導圖在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8(01).
[2]胡婕.探究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02).
[3]孫曉礪.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