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嬈
摘 要:如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這是廣大的教育教學工作者一直都在深入思考和不斷探索的問題。在全新教育教學時期到來的背景下,教學實效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和影響,提升教學有效性這一任務的達成變得更加迫切。所以,本文將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依據,從創設教學情境、革新學習方式、融入生活實例三個方面出發,系統分析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具體途徑和有效措施。
關鍵詞: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
教學有效性指的是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并取得一定教學效益,提升教學有效性可以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和信息,實現能力和素養的同步發展。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呢?這就需要廣大的小學數學教師跟隨教育發展和變化的腳步,以學生認知結構和學習特點為基礎,積極推進傳統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最終才能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不斷提升的這一目標。
一、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習動力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情境的創設和利用可以賦予教學一定的生命和活力,讓教學不再枯燥、乏味,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優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有更強的學習動機。因此,為了消除學生消極心理,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積極地改變過去單純說教等蒼白無力的教學方式,學會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設備來輔助數學教學。將數學知識用更加直觀、動態、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實現生動教學情境的創設,帶給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和感官認識,促使學生有更新鮮的認識進而提高對學習的動力。
例如,在教授《多邊形中的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積累學生們平面圖形的經驗。同時,由于本節課程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加快學生們知識理解的速度,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開教學。首先,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了本節課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們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的結構,然后,再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更多的平面圖形,進一步加深學生們對平面圖形的理解。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革新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數學教師通常主導了整個教學活動,學生則從學習的主人變成了接收知識的“容器”,無法發揮出自身的潛能,展現學習智慧。對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貫徹和落實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將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重點推進學生學習方式的革新,給足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促使學生可以主動地發表觀點和看法、提出問題和質疑。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教學方法的運用,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使學生展開討論、互動與交流,在互幫互助中實現深度、高效的學習,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升。
例如,在教授《1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方法,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們的知識理解,筆者為學生們提供了充足的自學時間,讓學生們通過自學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學習。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革新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融入生活實例,增強學生理解
學生只有實現了對知識的深入理解,才能夠從中獲得更加深刻的體驗,并更進一步地發展能力。生活是數學知識的來源,生活中的數學實例可以成為直接的教學資源,有效增進學生對數學本質和規律的理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將過去狹窄的教學思路進行拓展和延伸,從現實生活出發,搜集各種與數學相關的生活實例,并引入到教學實踐過程中,以此來拉近數學和生活間的距離。促使學生能以生活角度去理解數學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
例如,在教授《厘米和米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時,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掌握1厘米和1米的概念。實際上,本節課程的內容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為了增強學生們的知識理解,筆者在教學中為學生們融入了生活實例。如,舉例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讓學生們初步認識單位的概念,然后,再讓學生們利用直尺對一些物品進行測量,幫助學生們進一步建立1厘米長度單位的概念。這樣一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融入生活實例,增強了學生的理解速度。
綜上所述,提高教學有效性是教育教學的基本任務,同時這也是保證學生高效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都應當認識到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性,展開大膽地思考和深入地探索,并將發展變化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思想作為指導。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革新學習方式、融入生活實例等途徑和策略,來推進數學教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促使學生有全新的學習體驗,最終才能夠支撐學生的有效學習,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董淑慧.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甘肅教育,2019(16):165.
[2]樊朝霞.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數學教學通訊,2017(2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