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國家對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運用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微信群作為信息交流平臺,在教育教學中,對傳統課堂的補充、教師的發展、學生的成長,發揮出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關鍵詞:微信群;歷史教學;村民自治
當前,在國家推進“智慧校園”和“智慧課堂”的大背景下,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成為常態。隨著微信、QQ等社交軟件在班級管理、同學交流、學校和家長的溝通方面普遍使用,信息傳遞的有效性和迅捷性得到提高。
基于以上因素的考量,微信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使用成為一種新的嘗試。通過微信群在教育教學中的使用,筆者有以下幾個層面的體會,主要體現在對傳統課堂時空的突破、教師業務能力水平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加強、學科表達能力的進步、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起到的推動作用。
一、微信群的作用
首先,它突破了傳統課堂的時空界限。傳統的課堂有固定的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課下時間大多數情況下是一對一的師生討論,即使是一些普遍性的問題,也很難做到集體或是多數同學一起課下討論。即使是有一些局部的討論,討論的成果也很難呈現出來,讓大家了解、掌握。而微信群所具備的特點和功能,就可以彌補傳統課堂的缺點和不足,即使是離開學校、或是放學和假期時間,也可以就一些學習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全班同學都可以加入微信群,相當于在網上建立起一個虛擬的平臺。在使用微信群的過程中,經常會有同學在家或是周末通過微信群提出一些問題,尋求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同時,群內也經常組織群成員就一些學習上的問題或是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討論。比如,就“村民自治”的相關知識進行了一次成功的討論。微信群的使用,突破了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選擇有興趣的主題,隨時與教師、同學交流。這種借助微信群建立的“虛擬課堂”,打破了面對面講課方式,教和學的過程體現出更大的靈活性。網絡上、手機上、電腦上所有資源都可以隨時調入“課堂”,如旅行參觀的歷史人文景觀,結合教學內容播放紀錄片等。
另外,通過微信群建立的交流平臺,還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進一步深入的討論、思考,這對于所學知識的深度的挖掘和高度的升華起到促進作用。
其次、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信息教學水平。針對微信群中提出的問題,圍繞問題進行的討論以及得出的觀點,教師要進行引導、評價。這個過程,既是學生交流、互動、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不斷思考、查閱資料、論證問題的過程。尤其是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生成性問題,對于教師來說,也是挑戰。學生對于討論問題的思考角度、切入點、引用的材料、得到的結論,有一定的借鑒、啟發意義,甚至在一些問題上推動教師繼續深入的思考、研究下去,這些對教師的專業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以《必修一·村民自治》為例,關于中國民主制度的發展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形成四大主題。中國民主的表現形式以及發展歷程;中國的民主制度與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描述的社會主義民主是否一樣?與西方英、美等國民主制度的比較;你對中國民主制度的發展有沒有什么建議?
作為微信群中的參與者和與學生平等對話者,筆者對于這幾個主題也進行了積極的思考。從教材、互聯網、期刊等渠道查找資料,并把幾個問題分享出來,與同組教師進行討論,收獲頗豐。從知識的角度對于古今中外民主制度的整體上發展演變,有了一個清晰的線索;對于英國的議會改革的進程、美國婦女民主權利的發展、中國基層民主中“海選”原則的發展演變以及在文化娛樂領域的影響有了一定的掌握和研究。從信息技術的能力的角度對于不同格式電子文本的相互轉化,資料的查詢、檢索與篩選,網上圖書館的使用,網上關于歷史學習和研究的網站的了解等方面都有所提高,甚至有一些信息技能還是在學生的指導下掌握的。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一)提高學生的學科表達能力
因為微信群是交流群,你的一個想法、一種觀點、一段見解需要用文字表述出來。史料引用是否適當、觀點論證是否合理、語言表達是否客觀、史論結合是否清晰、結論是否符合邏輯關系。這些,是歷史學科表達的基本要求。起初,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見解時,語言呈現出口語化、方言化、文學化的傾向,甚至出現語言使用不當、邏輯關系混亂情況。經過多次的引導、訓練、閱讀、寫作,學生在表達的規范化方面取得較大的進步。越來越符合歷史學科表達客觀化、書面化、專業化、邏輯化的要求。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既然是微信群,就要發揮“群”的交流、合作的功能。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水平、興趣、特長、個性的問題。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將從校園網、互聯網、書刊報紙等渠道獲取的信息整合成一個一個相互關聯、又不斷加深拓展的主題,即發揮了個人的特長,體現自己的價值,又能幫助他人和團隊,培養與他人的合作和交流。這對于學生以后的人生道路如何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團隊之間關系積累經驗和教訓,并提供借鑒和模板。
(三)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家國情懷
歷史科是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教育目標是通過對人類發展歷程的探索發展人性、完善人格,提供正確的價值觀,為社會確立正確的人文價值觀的導向。所以,在歷史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歷史學科的價值。歷史學科價值的體現,除了對書本知識的掌握外,還應該關注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關注社區的變化,關注國家的發展,關注世界的潮流。
在嘗試使用微信群進行歷史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群成員中存在“潛水分子”;部分同學打著歷史學習討論的旗號,玩游戲、看電影,敷衍群中分配的工作;時間上也有一定的限制,討論主要集中在周末或是假期期間;對于微信中有關歷史的公眾號沒有充分利用起來。針對以上問題,在以后的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以微信群為平臺建立的“虛擬課堂”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試論中學歷史教學的信息化》劉軍《懷化學院學報》第25卷第12期2006年12月
[2]《信息化對歷史教學的影響及其對策》冷東《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卷第2期200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