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立珍
摘 要:本文圍繞初中化學教學展開論述,談論此方面教學工作中融入環保教育的策略方法。文章從學科特性、課外實踐活動、知識講座、網絡資源等四個方面,結合具體的實例闡述環保進課堂的策略方法。
關鍵詞:初中化學;化學教學;環保教育
引言:
初中階段,學生初次系統接觸化學知識,而化學與環保有著密切聯系。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環保知識的講解,多以化學理論知識為主,這不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圍繞環保教育進課堂展開論述。
一、利用學科特性融入環保知識
初中階段的化學教材中涉及大量的綠色化學,包含許多環保知識,其通常都是以現實生活中的污染現象作為導入材料,向同學們傳達環境保護知識。例如,教材中講述二氧化硫等空氣污染物時,就以生活中的酸雨現象為導入材料。酸雨對綠色植被、公共設施的破壞,進而分析酸雨的成分,找出導致酸雨現象的原因。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這些內容,向學生傳達環保知識,傳達綠色化學理念[1]。以上述二氧化硫這部分知識為例,在課堂中將學生分組,引導學生積極討論生活中二氧化硫這一污染物質的來源。比如,轎車的尾氣排放、煤炭資源的燃燒、部分工廠的廢棄物排放等,其中,轎車尾氣為題最為嚴重,煤炭燃燒也是重要元兇之一。讓學生們討論國家針對這一問題,提出的舉措,以及自己的一些都有見解。比如,私家車限行政策、清潔能源汽車的推廣、脫硫煤的使用,這些措施有效改善這一環境問題。教師在教學時結合化學學科特征,巧妙融入環保知識。
二、以課外實踐活動為載體融入環保知識
傳統教學方式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實踐活動的開展,這一方式嚴重阻礙環保知識融入化學課堂。環保是貼合實際的,需要從實際出發,開展有意義的課外實踐活動是較為有效的途徑之一。教師要重視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工作,讓學生親自接觸環保難題,了解環保困境,進而運用所學知識出謀劃策,這是學習綠色化學的有效途徑之一。例如,教師將班級學生按照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分組,讓其以自身家鄉或身邊的污染現象為對象,探究其中的環保難題,提出相應的環保舉措。比如,某地河水污染嚴重,導致河中水生動植物匱乏,經調查發現,當地人們所使用的農藥、化肥是元兇。不能直接禁止使用化肥,因為農民種植同樣重要。針對這一問題,讓學生實踐探討。提出合理舉措,比如,相關部門委派技術人員實地開展指導工作,指導農民正確使用化肥與農藥,減少這一問題帶來的環境問題。
三、適時舉辦知識講座,宣傳環保知識
雖然如今的網絡已經普及,學生每天可通過移動終端接受、查詢大量的信息,但其對環保知識的查詢依然很少,大多是一些無效信息。基于此,為豐富學生環保知識,讓環保知識深入初中化學課堂,校方可適時舉辦此方面的知識講座,向學生們傳達一些環保知識和我國的環境問題,并指導學生如何運用化學知識解決這一系列問題,起到一個宣傳的作用。例如,我國如今較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霧霾,這是典型的大氣污染,產生的污染物質已經遠遠超過環境自身的凈化能力;水污染。大量的農藥化肥以及廢棄物的不規范排放,導致水質大面積受損,對水生動植物產生巨大危害。食品污染。這一現象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由于大量化學物質的添加,導致食品產生巨大的副作用,對人體健康產生巨大危害等。通過適時舉辦此方面的知識講座,讓學生了解此方面的信息,意識到化學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到環保工作與化學的聯系[2]。同時,還要向學生宣傳我國針對這一系列環境問題采取的措施,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化學知識。通過這種方式讓環保走進化學,讓學生認識綠色化學。
四、充分運用網絡資源,開展環保知識學習
如今是信息時代,教師可利用網絡資源向學生們傳達最新環保知識。比如,教師在網絡上搜集一些前沿環保知識,環保舉措,通過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直接呈現給學生。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況且,以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環保的重要性。比如,“白色污染”現象,政府施行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沙漠化現象,政府實行“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政策;霧霾現象,政府出臺春節禁煙花爆竹政策等。這一系列舉措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些不良現象。教師通過網絡資源,直觀地向學生傳達這一系列現象和舉措。當然,教師也可在班級群組中傳播一些有關環保的知識,和一些環保好習慣,幫助學生養成環保意識和習慣。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向學生傳達環保知識、化學知識。
五、結束語
化學與環保密不可分,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有效融入環保知識,可以通過利用學科特性融入環保知識、以課外實踐活動為載體融入環保知識、適時舉辦知識講座,宣傳環保知識、充分運用網絡資源,開展環保知識學習等方式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郝晶. 淺談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J].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6(9):116-116,118共2頁.
[2]趙娟. 淺談如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J]. 新課程(下),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