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冰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展開論述,主要是思考以閱讀方式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 ?批判性思維?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0-117-01
教育部于2016年9月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強調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和學科育人的目標。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四個要素,即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強調了學科育人,進一步凸顯了英語課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強調語言與思維、語言與文化的密切關系。一直以來,批判性思維培養在我們英語教學中由于應試教育“重語言知識灌輸,輕語言技能培養”的現象造成缺失,同時批判性思維對教師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要求也導致其成為我們教師教學的薄弱環節。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該主動并積極探索培養初中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路徑和方法。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維和批判性閱讀
90年代初由美國學者主持開展了一個研究批判性思維定義的研究報告,得出了批判性思維的定義:批判性思維是有目的的、自我校準的判斷,表現為解釋、分析、評價、推斷。批判性思維包括六種技能:解釋(interpretation), 分析(analysis)、評價(evaluation), 推理(inference), 說明(explanation), 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三個維度:分析、評估、創造性。而批判性閱讀則是一種批判性的閱讀活動,閱讀是活動形式,目的是發展批判性思維能力,是reading for critical thinking, 而不是critical thinking for reading(魯子問)。
二、為什么要培養批判性思維
(一)批判性教學現狀
1.受傳統教學影響。教師不重視,學生不了解。教師過于重視教學的內容而不重視思維的啟發,學生被動地全盤接受,從而不敢質疑。
2.缺乏大膽創新的精神、勇于探索的環境。但這恰恰是我們現行教學中的短板。
(二)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必要性
1.落實政策要求。2003年教育部頒發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中不僅明確提出“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強調“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
2.融入英語學科教學。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程曉堂等,2016)其中,思維品質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理性表達、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等活動。
三、初中英語批判性閱讀思維培養的途徑
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不但重在培養學生掌握詞匯和語法知識,除了對文本主旨大意進行表層理解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預測、分析、質疑、推斷、總結、評價等批判性思維的方法,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批判性思維就是在反思質疑中提出問題。
(一)解讀課文標題和插圖:激發學生預測和推理能力(prediction & inference)
例1: 滬教牛津版 九上 Unit 2 Two geniuses
T: Who are probably the two geniuses?(預測)
S1: Einstein and his driver.(圖一顯示)
T: What is the man doing in the second picture?(預測)
S2: He is giving a lecture/ speech.
T: Everybody knows Einstein was a genius, but why do people think his driver Hans was also a genius?(推理)
S3: Because he could give a speech for Einstein. That means he was as clever as Einstein.
(二)利用文章結構:培養學生解釋和分析能力(interpretation & analysis)
可運用以下三種模式(Winter,1977; Hoey,1983):
1.問題——解決式(Problem-solution):第一段提出問題,后面各段提出解決方法;
2.假設——真實式(Hypothetical-real):第一段為假設部分(別人的觀點),后面各段是真實部分(自己的觀點,支持或否定假設部分的觀點);
3.一般——個別式(General-particular):第一段陳述一般的或概括性的內容,后面各段提供具體的例證或細節內容。
【目的】: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文本,采取不同的解讀方法。
例2: 滬教牛津版八上 Unit 2 The king and the rice
九上 Unit 2 Two geniuses
九上 Unit 8 The gifts (記敘文:問題——解決式)
可通過“5W1H”:who,when,where,what,why,how
【記敘文閱讀策略】: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要素,理解故事的情節構成:Opening, Rising action, Turning point, Falling action, Ending.
例3: 滬教牛津版 八下 Unit6 Head to head (議論文:假設——真實)
Keeping pet dogs is a good idea.
First, dogs are really cute.
Second, we can learn responsibility...
Young people can learn...
A dog will love you faithfully...
So I think its a good idea to keep pet dogs.
【議論文特征】: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有力。
例4: 滬教牛津版 八下 Unit 5 The giant panda (說明文:一般——個別)
Giant panda fact file,通過五個方面闡述panda的特點:Home,Food,Behaviour,Life,The future.
【說明文閱讀策略】:把握說明的對象、理清說明的順序、理解主要的說明方法。
說明對象:the giant panda
說明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先介紹熊貓的基本情況,再從5個小標題具體介紹。)
說明方法:下定義和列數字(用簡單科學的語言揭示熊貓的特征,用具體的數字對熊貓的各方面加以說明。)
(三)設計批判性問題,聚焦深層理解:培養學生推理和判斷能力(inference & judgment)
批判性提問應該包含分析、推理和評價三個核心技能。
四、結語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訓練。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教師應根據布魯姆的認知目標分類指導我們的教學,不滿足于識記、理解、運用較低層次的認知,而要利用不同的文本內容,著眼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創造)、和評價技能,從而促進學生深層次理解能力的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魯子問.批判性閱讀的性質與教學實踐思路. (2018-01-2).
[2]張獻臣.中學英語閱讀教學文本解讀的角度.《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6-6期.
[3]潘家明.批判性閱讀教學與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教育探索》2009-3期.